2024-10-30
且慢基金投資研究所
對大多數人來說,理財是伴隨一生的重大工程。在人的一生中,消費是相對穩定且貫穿始終的,但在不同時期,因為受到不同財務狀況、生活重心的影響,收入與支出通常是會有較大波動的。因此,在不同的人生階段,理應要有不同的理財規劃。從單身到成家立業再到退休養老,每個時期的財務規劃,都需要根據個人或家庭的不同特點,結合當時的收入和開支,合理分配消費、儲蓄及投資資金,這樣才能既保證生活需要,又可使節餘的資金有效保值、增值。
閱讀更多
2024-10-30
且慢基金投資研究所
在建立了正確的投資認知後,就要開始著手進行目標規劃。正式開始投資前的第一步就是瞭解自己,對自己的投資目標有個清晰的認知。所謂知彼知己,百戰百勝。怎樣才算投資目標很明確呢?當然是越具體越好。投資目標設定得越具體,你在進行投資決策時就越容易篩除不該納入決策範圍內的產品,選擇範圍大幅縮小,選擇自然也就輕鬆許多。一個完整的投資目標應該包括以下三大要素:收益、風險和時間。我們在設定目標時,務必要做好以上三者的動態平衡。
閱讀更多
2024-10-24
藤本茂
編按:88歲藤本茂老先生,人稱「日本巴菲特」的股市波段交易傳奇!他出生在貧困的農家,只有高中畢業,沒有投資理財背景,靠著在寵物店打工、經營麻將館賺進第一桶金,在股市中累積出18億日圓資產(約合台幣4億元)。藤本茂可說是難得一見,完整經歷了多個全球景氣循環的投資人,走過昭和、平成、令和三個時代共計69年的股票市場,度過了日本泡沫經濟崩潰、阪神大地震、網路泡沫化和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 憑藉著穩健的交易紀律,他在泡沫化時期還維持著充足的現金,甚至能帶著太太去瑞士遊玩。每天晚上8點睡覺,凌晨2點就起床準備交易、研究美股盤勢、全面蒐集各類付費及免費資訊,並用三台電腦+三本筆記隨時記錄交易;每日平均實現獲利超過47萬日圓(約合台幣10萬元),交易表現好的時候,單日實現獲利甚至高達1,000萬日圓(約合台幣220萬元)。認為自己絕對不是靠運氣,而是靠著用功+紀律+冷靜,才能在茫茫股海中賺錢至今。
閱讀更多
2024-10-21
遠藤洋
作者遠藤洋1987年生於埼玉縣,今年36歲,9年前還是一個普通的上班族,目前是專業投資人、自由工作者,主導投資社群群組ixi。遠藤就讀東京理科大學的三年級暑假,決定做一件新的事情,於是將當家教打工存下來的錢當作本金,在完全沒有知識的狀態下開始投資,結果短短兩周就賠光(更曾有一晚就噴掉800萬日圓的紀錄)。親身體驗到「與其投資知名企業的股票,不如投資小型股」,「與其分散投資,不如集中投資」,其實才是真正的低風險、高報酬。大學畢業後,雖進入有前景的創投企業工作,但仍然決定用投資所得的資金為資本,在26歲時獨立創業。服膺巴菲特的「價值投資法」,自創「1年內股價會漲3倍以上」的完全打擊公式,集中投資於小型股的風格,一年最大獲利達到600%以上,1支個股的最大投資收益1200%以上,達成了「即使只投資一支個股,也能獲取破億」的報酬。他33歲時就財富自由,現在一年有200天都在旅遊,人生自由最大化。在新書中,他以自身的投資經驗、68個QA形式,教你學會挑出穩賺股,不管你是投資小白、想進階的存股族,還是總賺少賠多的老手,都能培養讓獲利放大翻倍的驚人選股力。
閱讀更多
2024-09-05
楊寧茵
再不到幾個月,臺灣就將成為六十五歲以上人口超過二十%的超高齡社會,媒體和民眾普遍對於超高齡社會的快速來臨抱持著恐懼和負面的心態,而忽視了其中可能蘊藏的巨大潛力和機會。其實,人類快速高齡化創造了一個全新世代—The Young Old,簡稱YO(優)世代。善用優世代的力量,結合共生社區的推動,我們可以讓臺灣的人口超高齡化變得不那麼可怕,讓人人都可在地安老的幸福高齡社會成為可能。
閱讀更多
2024-04-08
艾蜜莉
有人說:「進去股市,就是用錢學經驗。」我聽到這句話覺得匪夷所思,錢賺那麼少,你還用來學經驗,這樣子不對吧!──艾蜜莉第一份工作薪水領25K,薪水不高,而且非常累,一天工時9到12小時,艾蜜莉經常在晚上時禱告:「為什麼我這麼認真工作,還是賺不到錢?可不可以給我其他方法,讓我的資產變多?」沒想到,更糟糕的事接踵而來──因公司搬遷交通無法配合,她被資遺了!「要有薪水以外的收入養活自己」是艾蜜莉開始學投資的起因,近18年後,她靠同一套選股策略,用50萬元滾出5千萬財富,成功翻轉人生。18年很漫長嗎?如果你25歲開始做,不到45歲就時能比多數人早拿回人生選擇權;如果你還沒開始做,千萬記得一句話:「投資最好的時間是10年前,次好的時機是現在。」
閱讀更多
2024-03-26
林維信
阿強是個一生氣就容易暴走的少年。據老師轉述,只要他跟同學發生口角,他就會想打對方,而通常那時他已經氣瘋了,即使老師出面喝止也沒用。阿強曾經因為出手過重,把同學的眼鏡打碎。碎裂的眼鏡割傷同學的眼角,對方家長揚言要提告。
閱讀更多
2024-03-14
順流小畢
2007年金融海嘯前,我認識一位年約50多歲的朋友,他從美國退休,帶著約台幣1,400 萬元的退休金及美籍的老婆、小孩返台定居。他在美國是做工程的,返台後想著還有大半輩子要活,手上的千萬現金也不能 閒置 任由通膨侵蝕縮水,就想要靠投資股市來賺錢。他連怎麼開戶都還不知道,但知道我每天在看盤下單期貨,於是就問我該怎麼做。
閱讀更多
2023-10-23
黃明惠 整理
相信不少人在睡前都會習慣把手機插上電源線充電,等到隔天就能帶著電量100%的手機出門,國外有專家表示,手機整晚充電的這種行為,會讓電池壽命大幅減少。台大電機博士曲建仲則指出,一般智慧型手機充電大約只需要2小時,如果提高電壓或電流進行「快充」可以縮短充電時間到30分鐘,因此確實不需要「整晚充電」。但是不需要整晚充電,只需要充電2小時,所以我們要設定鬧鐘半夜二點起床拔掉充電器來保護手機電池嗎?答案是:完全不需要!因為「電池充電積體電路(Battery charger)」會保護電池。
閱讀更多
2023-10-11
段詩潔
為掌握身體健康狀況,民眾多會定期到醫院健康檢查,卻鮮少為了解「財務健康狀況」做資產健檢,也因此容易錯失挽救機會。藉由國泰世華銀行進行的「二○二三台灣全民財務健康大調查」,得以窺見台灣全民財務健康全貌,讓每個人都能夠距離「提早退休」更進一步。
閱讀更多
1/ 6
第 1頁,共 6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