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益
所謂盈虧同源,收益和風險是正相關的。預期報酬率越高,伴隨的風險也就越大。如果某個產品能讓你一夕致富,那麼它也能夠讓你瞬間破產……。同理可證,如果投資的產品是無風險資產,那麼其報酬率往往也不會太高。所以,我們一定要確認自身對於風險的承受能力多寡,再來設定投資目標。
如果你的目標報酬率為5%左右,希望高於銀行定期存款利率、能夠抵禦通貨膨脹,那麼你可以選擇貨幣基金、銀行推出的各項理財型金融商品、債券型基金等穩健型商品來做投資。
如果你的目標報酬率為10%左右,那麼你要有能力承受一定程度的風險。要想達到這個報酬率,你手中必須握有一定比例的股票類產品,例如股票、股票型基金等。一般來說,這10%並非每年固定配發的紅利,有可能是今年12%,明年-6%,後年18%......,長期下來的複合報酬率為8%~12%。
如果你的目標更激進,設定報酬率在20%或更高,那麼我必須認真地跟你說,這樣的報酬率短期很容易做到,例如某一檔股票的一個漲停板就可以實現。但若想要長期持有,則往往很難達成,遑論你可能還要承受超過30%的虧損,畢竟就連股神巴菲特的長期報酬率也就在20%左右。要知道,過高的預期是虧損和不幸福的來源,要想維持這樣的高報酬率,需要長期參與市場博弈,在漲跌中進進出出,除了帶來焦慮不說,還對投資者自身的能力有很高的要求,同時需要像巴菲特常說的中了「卵巢彩票」那樣的運氣。
風險
說完收益,我們不難發現收益目標的選擇,與你的風險承受能力,兩者關係密切。風險承受能力不同,設定的收益目標往往就不同,其後所下的決策、選擇的產品也就不一樣。我們可從薪資水平、年齡層和投資經驗這三方面來判斷自己的風險承受能力。
薪資水平
在此這裡有一個常見的邏輯誤區,就是收入越低者,越要投資風險較高的理財產品,反正持有本金少,虧了也不怕,但這種思想其實是非常不正確的。
薪資水平和風險耐受能力並非直接相關的。若你的收入高、支出也高,那也很難存到錢,所以風險承受能力便不一定也高;反之,如果你的收入不多,但卻能穩定儲蓄存錢,那麼你的風險承受能力,並不一定會較低。
所以,風險承受能力是根據你手上握有多少「持續且穩定的現金流」來決定的,並非單靠收入來說話……。
年齡層
年齡對風險承受能力的影響也很大,通常年齡越大,風險承受能力越低。有個根據年齡劃分投資標的的簡單方法:用100減去你的年齡,這就是風險投資的佔比。例如一個六十歲的人,用100減去60等於40,那麼就將40%的資產投資中高風險的產品,剩餘60%的資產投資風險較小的產品。當然,這是一個大約的比例,不是絕對數值,對於中老年投資者來說,控制風險是投資理財時的首要考慮因素。
投資經驗
投資經驗豐富的人,由於對市場的風險和波動已有了一定程度的瞭解,所以風險承受能力通常更高;而投資新手可能因為對投資產品的認識還不夠多,容易盲目跟風,因此在這種情況下,還是儘量避免購買風險較大的投資產品。
時間
投資時間也是一個重要因素,很多人可能都會忽略這一點。我們在投資時,一定要對資金的使用週期有一個大致的預期,判斷用於投資的這筆錢可以閒置多久。例如短期要用的錢,可以配置一些靈活的資產。投資股市的資金一般要三年以上不用,根據統計,股市一輪牛熊轉換週期約為五~七年。
若是將短期有用途的錢拿來投資股市,很容易在市場波動時虧損。因此,明確每一筆資金的投資期限,我們才能計畫未來是進行長期投資還是短期投資,從而配置適合自己的產品。
舉個例子,張先生,現今三十歲,是在大城市工作的上班族,工作穩定。月薪約5萬元,年終獎金5萬元,每個月開銷在2萬元左右。他沒有太多投資經驗,但希望能積極增值。
按照上述方法我們來看看如何配置。第一步是確定收益目標。張先生比較年輕,收入穩定,但沒有太多投資經驗。如果以追求跑贏通膨為目標穩健增值,那麼8%~10%的目標報酬率比較合適,當然這個目標不是一成不變的,而是要根據未來的經濟發展情況動態調整。
根據張先生的年齡,我們用100-30=70,股權類資產最高可以配置到70%,剩餘30%可以配置貨幣基金或者債券基金等波動較小的資產。在還沒有太多投資經驗的情況下,張先生應該再降低一些股權類資產的比例,由於其收入穩定,可以選擇股債比例為6:4或5:5的方案。而年終獎金就留作流通性資金。
設定好目標和資產配置方案後,就可以進入下一步具體投資品種的選擇了,在本書的第二章會有詳細的講解和介紹。
總結一下,正確的自我認知和合理的理財目標不但需要掌握一些投資的基本知識,還要對自己的風險承受能力、大類資產收益、自身資金的使用規劃有大致的瞭解。當你有一個清晰且可執行的投資目標時,才能鼓勵自己一直堅持下去,最終實現目標,擁抱收益!
(本文摘自《有錢人換你做:管好4筆錢,財富滾雪球》,時報出版,且慢基金投資研究所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