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2-18
清水研
每個人都會在人生的某個時間點,發現理想與現實產生了落差,因此一旦進入人生後半段,雖有程度上的差異,多數人都會陷入中年危機。這其中,落差愈大,危機也就愈嚴重。
閱讀更多
2024-03-19
吳淡如
界線模糊會造成什麼影響,我相當有經驗。我的父母都是循規蹈距的教師,耳根子也軟。只要有人來說我們家孩子什麼,他們一律要求我們改進。問題在於有些人的意見是相左的,所以他們的要求可能是今天A,明天B,飄忽不定。 我媽對我要求的唯一標準,就是「符合旁邊所有大人的標準」,還有「一定要跟大多數人一樣」、「誰覺得好就要怎樣」……,這還真的是童年陰暗的回憶。
閱讀更多
2024-01-10
NOW健康
42歲鄒先生是一位配音員,從大學時期就保持健康飲食與運動的習慣,每天至少仰臥起坐和伏地挺身各100下。看似健康如鋼鐵人的他,卻在40歲這年有了巨大的改變——為了減重3公斤增加運動量,結果引發嚴重低血糖,甚至低至27mg/dL(臨床顯著低血糖:<54mg/dL,血糖警戒值:70mg/dL),就醫確診為長在胰臟上的「神經內分泌腫瘤」,住院長達1年,天天注射高劑量葡萄糖,直到年初接受精準放射標靶治療,恢復正常血糖與縮小腫瘤,才終於順利出院,回歸以前積極的生活狀態。
閱讀更多
2023-11-05
吳淡如
萬事萬物都是投資。這個理論來自於日本知名的財經作家,也是重要金融機關的投資長奧野一成。用你的機會成本選擇一件事來做,就是十足的投資行為。他舉的例子是一個學生參加桌球社,下課後花許多時間練習,最後贏得比賽,這也是一種投資行為。能夠拿來投資的籌碼,不只金錢,還有時間。你投資時間去麥當勞打工,賺取工讀費用,不管是當學費、生活費還是娛樂費,那都是投資行為。
閱讀更多
2023-10-06
吳軍
在做到長期專注之前,需要知道生命中的事情,哪些重要、哪些不重要。說起重要的事情,你可能會列舉出愛情、友誼、健康等。它們的確非常重要,失去它們,生活就沒有意義。但是,如果一定要說出生命中那些不重要的事情,你就遲疑了,因為很多事情你都想做,放掉哪個都捨不得。
閱讀更多
2022-12-02
張國洋, 姚詩豪
一生的際遇與成就,都是命中註定的嗎?我現在的選擇,10年後仍是正確的嗎? 下一步該怎麼走,才會通往真正的快樂? 人生再怎麼絢爛,最後還是兩腿一伸。活著的意義到底是什麼?
閱讀更多
2022-06-15
加藤史子
當不安擴大時,或是感到壓力很大的時候,你的呼吸會變成什麼樣子呢?請你一面回想備感壓力的情景,同時檢視一下自己呼吸的狀態。
閱讀更多
2022-04-21
整理鍊金術師小印
我們每天起床後,就面臨著大大小小的決策時刻:吃飯、穿衣、工作、購物等等,佔據了我們大半的心神。
閱讀更多
2022-04-20
林依榕整理
你看過電影《高年級實習生 The Intern》嗎?劇中描述一名年過70歲、曾是工廠老闆的銀髮族,為了找回生活熱忱,重回職場與年輕一輩奮鬥、磨合的故事。在現實中,也有不少銀髮族想重回職場,但因為不熟悉基本電腦操作,導致困難重重。不過,有網友分享完全相反的例子,這位66歲科技業「台灣超強阿公」,曾在美國矽谷當主管,因不想退休跑到第一線當助理工程師,卻因能力太強「功高震主」被開除。
閱讀更多
1/ 6
第 1頁,共 6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