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12-27
鄭廳宜
所謂景氣行情就是股市將隨著全世界與該國的GDP年增率成長而上漲。簡單地說,GDP可以視為大盤指數的基本面。如果要觀察一個國家的經濟是否在成長,大家會觀察GDP年增率,也就是經濟成長率。
閱讀更多
2022-12-19
蔡碧月
理財作家莊雅珍曾是人生勝利組,台大法律系畢業、嫁給檢察官,怎料31歲遭背叛離婚,天天被帳單追著跑。記者出身的她不認輸,努力賺錢翻身,靠自己買豪宅與父親、孩子及再婚夫同住,59歲就當了奶奶。
閱讀更多
2022-12-16
拉爾夫.萬格
編按:身為散戶的你,是不是經常想著:因為資金有限,我必須找個最佳時機,在股市即將上漲時大舉All in,這樣才能達成理想的獲利水準。然而,美股史上最著名的投資奇才拉爾夫.萬格卻要告訴你:「市場擇時無效!」,其中的理由在於……
閱讀更多
2022-11-30
拉爾夫.萬格
編按:我是一般的小小散戶,到底該自己投資,還是聘請專家幫忙?這個問題想必許多人都曾經疑惑過。自己投資怕血本無歸,但請專家代為操作又覺得手續費好貴,到底要怎麼抉擇比較好?看看美股史上最著名投資奇才拉爾夫.萬格的建議,他想告訴你:獲利的關鍵在於你到底熟不熟悉你想投資的產業!
閱讀更多
2022-11-11
長田淳司
剛開始投資的人自不待言,已經有投資經驗、但總是賺少賠多甚至賺不到錢的股民,也要停下來回顧個人的投資風格。了解並掌握適合自己的投資步調及應該投入的個股,是轉換成「獲利思維」的第一步。
閱讀更多
2022-11-09
橫山光昭
根據人力銀行最新統計,臺灣39歲以下族群,個人名下總存款,平均只有13.3萬元,甚至有超過兩成的人,零積蓄。作者橫山光昭學的是會計,卻被公司派到門市當業務,因此他只待了幾年就離職,準備代書考試。當時的他才25歲,有兩個小孩要養,家裡卻只有他一份薪水。這樣很難存錢?錯,他利用自創的家計三分法、靠三本存摺,從跟人借錢來準備創業,到37歲不到就存到第一桶金,更成為日本累積銷量達300萬本以上的作家和理財顧問,幫助超過23,000個家庭,從月月赤字,變年年有餘。(編按:全書日圓以臺灣銀行一月公告之均價0.27元計算)
閱讀更多
2022-11-04
嫺人
退休後財務面最大的擔憂,就是看著退休金水位節節下滑。特別是對我這種早退族來說,要面對漫長的退休歲月,那更是特別的重要。在這一節,我想把受邀進行公益講座的時候聽眾問的問題,還有平日讀者問的問題,做一個整理。
閱讀更多
2022-11-01
淺田次郎
母親在故鄉盼著兒子歸來。室田精一回到故鄉的車站,狂風夾帶地面的積雪迎面吹來。 他只看到一團模糊的白色物體,從空蕩蕩的商店街逼近,根本來不及反應。 那一刻感覺好漫長。室田精一甚至覺得,所有致人於死的災厄也是這樣突然殺來,讓人措手不及。不管是意外事故,還是中風、心肌梗塞這類疾病,皆是如此。
閱讀更多
2022-10-27
John Lee
「教育會翻轉階級」的觀念深植人心,許多父母認為,只要小孩好好讀書,找到穩定工作,就能衣食無虞,因此,家長立意良善,覺得送小孩去補習是最好的投資,但這樣不僅增加小孩的課業壓力、壓縮睡眠時間,更多出一大筆支出。韓國投資之神John Lee是華爾街的基金經理人,獲利超過1兆韓元(約新台幣230億元),他指出,讓小孩去補習,是報酬率最低的投資,其實,翻轉貧窮的第一步,不是「好好讀書」,而是從改變「思維」開始!
閱讀更多
2022-10-25
林韋伶
《今周刊》今(10/25)日舉辦第六屆幸福熟齡臺日交流論壇,邀請南山人壽健康照護企劃部資深協理陳碧玉與永豐金 證券 資深經理證期雙分析師陳泓睿,以退休理財規劃為題發表演說,根據兩位專家長期觀察台灣人在退休理財規劃上的迷思,以「總覺得保險一定要有去有回」以及「退休金投資報酬率一定要很高」為最大宗。
閱讀更多
7/ 23
第 7頁,共 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