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用最快速度存到100萬,又不會降低生活品質?他靠3本存摺理財,提早財富自由的秘訣

如何用最快速度存到100萬,又不會降低生活品質?他靠3本存摺理財,提早財富自由的秘訣

根據人力銀行最新統計,臺灣39歲以下族群,個人名下總存款,平均只有13.3萬元,甚至有超過兩成的人,零積蓄。

作者橫山光昭學的是會計,卻被公司派到門市當業務,因此他只待了幾年就離職,準備代書考試。當時的他才25歲,有兩個小孩要養,家裡卻只有他一份薪水。

這樣很難存錢?錯,他利用自創的家計三分法、靠三本存摺,從跟人借錢來準備創業,到37歲不到就存到第一桶金,更成為日本累積銷量達300萬本以上的作家和理財顧問,幫助超過23,000個家庭,從月月赤字,變年年有餘。

(編按:全書日圓以臺灣銀行一月公告之均價0.27元計算)

 

有心存錢,就一定能存到錢?沒這回事

 

為什麼有些人的家計會出現危機呢?這是因為沒有遵守財富管理的基礎規則。

 

如果你總以為「只要薪水增加,儲蓄就跟著增加」或「只要我有心想存,就一定能存到錢」,那你千萬要小心。因為不認真審視自己的支出習慣,對財務狀況來說,不會有任何改變。畢竟,這可不是靠時間或有存錢念頭就能解決的問題。

 

沒辦法存錢的家庭,基本上都有以下狀況:收入(每個月幾乎一樣)-支出(沒有確實掌握金額,想花就花)=無法存錢

 

舉例來說,雖然不至於入不敷出,但幾乎是月光族,常常花到一毛不剩;或是每個月寅吃卯糧,等著獎金用來彌補缺口。

 

此外,我非常不建議在自身財務狀況還沒有改善之前,就貿然投資。因為當你還不了解投資標的,且在資金不夠充裕時,就勉強自己開始投資,便會因為急著想要快速獲利,而小看投資,甚至因為失去財務的彈性,而遭遇到不可測的風險。

 

有意識的花錢,就能存錢

 

我先提供一個案例,讓大家一起來思考看看:

 

某位38歲的男性,因為得知公司後輩的儲蓄比自己高出許多後,特別跑來找我諮商,想改善自己的家計現況。

 

在獲得我建議後,他第一步先寫下固定的生活開支,掌握家計支出的初步輪廓;接著再要求自己於購物時,不用信用卡或數位支付,全部都用現金來結帳;想買東西時,先問自己:「真的需要這個嗎?」

 

半年之後,他每個月都能從月收入27萬日圓(約新臺幣7.3萬元)中,存下約3萬日圓(約新臺幣8.1千元),而獎金更是一毛都沒動,直接存起來。

 

其實他所做的,就只是列下支出並有意識的花錢而已。他對於這個結果也非常驚訝,沒想到有意識的花錢,就能開始存錢。

 

就算有類似的生活環境、差不多的收入水準,有些人在財務上總是會有餘裕,而另一些人則完全相反,深究其原因,其實就只是用錢的意識與方法不同罷了。只要能改變自己,意識到自己花錢的方式,就不會再為錢所苦。

 

再舉一個與我們切身相關的例子:一般人從40歲以後,會開始支付介護保險費(按:日本為了因應高齡化社會,於2000年開始實施的社會制度,凡年滿40歲以上都需要加入介護保險。類似臺灣的長照保險),也因此有許多人會開始關心自己的老後生活。

 

但是等40歲才驚覺自己應該要存錢,並開始學習掌握家計、控制支出,到最後真正能存到錢,其實需要花上好一段時間。既然擺脫家計上的赤字,是非常有成就感的,為什麼不提早開始改變,讓變化提前發生呢?

 

從30歲後半段到40歲世代,正是我們人生中會發生許多重要事件的階段,如有人結婚、有人生小孩;可能有人離婚或健康出現狀況等;有些人正在工作上全力衝刺,也有人想轉換工作跑道或獨立創業等。

 

廣義來說,這個生命階段正是人們建立社會地位最重要的時期。因為在這個生命階段,我們容易遭遇到人生重要的轉折,所以我很希望大家能擁有正確的用錢觀念。其實要學會這個觀念並不難,只要從一些小地方著手,就一定能存到錢,開始對生活有信心,可以不用再為錢所苦。

 

所以從現在開始,讓時間成為你的盟友,用三步驟做好準備,迎接40歲的到來。到時候是哭是笑,就取決於現在,也就是接下來你所要作的決定了。

 

準備三個帳戶:日用、儲蓄、理財

 

感受到儲蓄的重要性後,我們接下來面臨的問題是:「每個月應存多少錢?」

 

我建議以每個月實際收入的六分之一為基準。

 

假設某人月收入實領25萬日圓(約新臺幣6.75萬元),那麼,每個月存款金額則為4萬日圓(約新臺幣1.1萬元)。

 

這只是參考值而已,畢竟每個人的生活型態與人生階段都不一樣,例如30歲、與父母同住的單身族群,可以將存款目標調整到月收入的五分之一;已婚、有房貸、孩子等,開銷較大的人,則可以將存款目標調整到月收入的十分之一。重點是視自己的實際狀況來分配,並且確實存下自己設定的金額。

 

一般來說,我建議大家把錢分成日用與儲蓄兩大類,實際區分方式,則可以用不同的儲金帳戶來管理。

 

我通常會詢問來諮商家計的個案,有關他們使用儲金帳戶的狀況:單身者通常有一個在學生時代開戶並使用至今的帳戶,再來則是公司要求開立的薪轉戶,偶爾有一部分人曾因想存錢,而另外開立了新的儲金帳戶,最後卻因為沒有使用而不了了之。

 

以已婚者來說,單薪家庭通常有一個供另一方日常家用所需的儲金帳戶,如果是雙薪家庭,可能會以共同帳戶來管理日常生活開銷,另外還可能會有一個用來存放教育基金的儲金帳戶。

 

但不管當初開戶的目的是什麼,這些人都有一個共同點:搞不清楚自己這些儲金帳戶的實際狀況為何。與此相反,有另外一種極端的狀況,則是只有薪轉戶。但不論是上述的哪一種人,都很難養成儲蓄體質。

 

在第二年計畫的第三個月,為了帶領大家一步步打造出儲蓄體質,我要請大家先準備好三個儲金帳戶,以依據使用目的,來分配與管理收入:

 

日用帳戶:該帳戶負責每個月的日常開銷,包括紅、白包等突然需要支出的費用。換句話說,這是生活費專用的帳戶,最少要存放1.5個月生活費。

 

儲蓄帳戶:主要用來存錢。薪水一入帳,馬上轉1/6薪水到這本存摺,且至少要放6個月生活費。

 

我們每個月的實際收入,要有一定比例(如以六分之一為基準)拿來儲蓄。所以每個月都要將自己所設定的金額存入該帳戶。

 

這個帳戶裡面的錢,主要是作為緊急預備金使用,而一些為了特定目標所進行的儲蓄,例如購車基金、孩子的教育費等,也都先放在這個帳戶中。

 

理財帳戶:這裡面不要放現金,而是股票或基金。這裡的資金主要用來投資,屬於「不會影響生活」的剩餘資金帳戶。我建議讀者可以開設一個證券帳戶,讓錢在這個帳戶中穩定增值,也可以為老後資金做預備。

 

看到這裡,或許有人會表示自己已有三個帳戶。但幾乎大部分的人,都是把日用帳戶跟儲蓄帳戶混在一起,以至於誤認為帳戶裡的餘額,就是自己的儲蓄總額。

 

但如果突然出現緊急支出時,很容易花掉原本預計用來儲蓄的錢;再不然就是看到帳戶上的數字,以為自己很有餘裕,所以大手大腳的亂花錢,卻忘記這個數字包括儲蓄總額。

 

換句話說,只有確實區分帳戶,才有可能培養出存錢體質。

 

最簡單且妥善的方法,就是把現在的薪轉戶,當作日用帳戶來使用。接著,找一間手續費較為低廉的網路銀行,開設帳戶以用來儲蓄。而理財用的帳戶,則可以直接用證券戶來代替。

 

當然也可以把兩種帳戶整合在同一家銀行,例如在薪轉戶底下,另外分出以日用及儲蓄為目的的子帳戶,這樣一來,也能簡單管理。

 

雖然以日本來說,大部分的實體銀行都有規定:「個人僅能開立單一帳戶」,但是部分的網路銀行,如住信SBI網路銀行、索尼銀行等,則可以在同一家銀行內,開設以「不同目的作為區別」的複數帳戶。例如住信SBI網路銀行,除了主帳戶外,最多還能開立五個子帳戶。

 

不論如何,第一步至少要有日用帳戶及儲蓄帳戶。

 

(按:目前臺灣部分銀行也提供了實體及數位帳戶並存的複數帳戶服務,而部分銀行也有主帳戶可設置複數子帳戶的服務,讀者可自行依需求來選擇。)

 

作者簡介_橫山光昭

家計再生顧問。MYFP股份有限公司代表董事。

以個人獨創的「家計改善系統」,協助個案找出家計盲點,澈底改善家計狀況、解決財務危機,至今已拯救超過23,000個家庭的財務狀況,在諮商個案中獲得極高的評價,同時也是線上學習平臺「理財規畫顧問橫山光昭的研究所」主要負責人。

經常受邀到各地演講,並長年為各種媒體平臺撰寫文章。著作高達123本,累積總銷量超過330萬冊(結算至2020年5月止),其中代表作《月薪兩萬二也要存到錢!90天10倍儲金術超強實踐寶典》與《寫給初學者的3000日圓投資生活》,銷量超過65萬本。

撰文協力:佐口賢作

 

本文摘自大是文化《養成有錢體質:如何用最快速度存到100萬,又不會降低生活品質?日本理財大師只靠三本存摺,提早財富自由!

 

※ 本網站及作者所提供資訊僅供參考,投資人應自行承擔投資風險及投資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