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條件: 生活費

顯示第 241250 項,全部搜尋結果有 300

每月花1萬元「這樣」投資股票,65歲之後,每月可提領32萬...讓你養老金「永遠花不完」!

tCol 2020-04-18

余家榮(效率理財王)

每月花1萬元「這樣」投資股票,65歲之後,每月可提領32萬...讓你養老金「永遠花不完」!

本文介紹,父母幫孩子理財,足夠他一輩子(合理)花用不完的方法。為人父母的,總會想要為孩子做點什麼,留個什麼給他們。然而,父母要留財產給孩子,使用哪些工具比較適合呢?大多數台灣民眾,可能會選擇留房子、土地,或者是現金、儲蓄險等。本文將介紹,另一種留錢財給孩子的方法,給讀者參考。這是可以到孩子65歲退休(不是父母退休)都能安心的:指數化投資。

閱讀更多

很多人不懂!就算你不婚、不生、不車、不房,還是有2筆大錢躲不掉

tCol 2020-04-08

宋炎本

很多人不懂!就算你不婚、不生、不車、不房,還是有2筆大錢躲不掉

保障險務必在 生活費 之後便優先買足,因為萬一真的下一秒就出事,你才會有大錢應急。有人會問,連緊急預備金都還沒存,就要買保障險?萬一臨時要額外用點錢怎麼辦?我的答案是:「借!」

閱讀更多

武漢肺炎》台股大跌後,你還要靠「股票」存退休金嗎?滿手套牢也該抱股票的3大原因

tCol 2020-03-24

第三人生任我行─施昇輝

武漢肺炎》台股大跌後,你還要靠「股票」存退休金嗎?滿手套牢也該抱股票的3大原因

近期受COVID-19(武漢肺炎)疫情影響,股市一片慘澹,昨(23)日台股更跌破9000點、美股跌破20000點。此時如果有人問你「退休後,該抱現金還是該抱股票?」我相信絕大多數現在滿手套牢股票的人,一定會說「該抱現金」,而只敢把退休金放銀行定存的人也會慶幸自己「沒買股票」,但我卻想顛覆各位的想法:「我認為該抱股票」。

閱讀更多

靠股票存到1千萬,月花2萬不婚無子,退休夠用嗎?專家苦勸會後悔的3個理由

tCol 2020-03-12

好險網 / 杜胤廣

靠股票存到1千萬,月花2萬不婚無子,退休夠用嗎?專家苦勸會後悔的3個理由

退休金到底該準備多少?有人說3千萬,也有人說1千萬,PTT有名網友提到,自己目前32歲、未婚,也不打算結婚生子,「無需留錢給後代,死後將剩下的錢全捐給公益團體」,所以不到1千萬的財產應能足夠讓他過接下來的退休生活......。

閱讀更多

「我的人生比苦瓜還苦!」國中畢業、賣過檳榔…單親媽熬成賣房高手:當你認真,別人就把你當真

tCol 2020-03-11

梁任瑋、張玉鉉

「我的人生比苦瓜還苦!」國中畢業、賣過檳榔…單親媽熬成賣房高手:當你認真,別人就把你當真

走過凶險萬分的二○一九年,市場正面臨重新大洗牌,在一片淒風苦雨中,仍有業務贏家戰勝不景氣,且看他們如何贏在細節、贏在真功夫!

閱讀更多

別把錢留到不能花的那天!吳淡如:擁有足夠的錢養老,不如擁有「足夠的決定權」

tCol 2020-03-10

吳淡如

別把錢留到不能花的那天!吳淡如:擁有足夠的錢養老,不如擁有「足夠的決定權」

一個人除了賺錢滿足自己的成就感之外,就是為了讓自己生活得更好一點,如果只顧賺錢,並賠上自己的健康,那是很不值得的。—香港首富 李嘉誠

閱讀更多

20年前買的800萬房,如今漲到2500萬,該賣嗎?你該知道的3種「滾房賺錢法」

tCol 2020-03-05

法拍小哥

20年前買的800萬房,如今漲到2500萬,該賣嗎?你該知道的3種「滾房賺錢法」

身邊有個朋友小Q,他父母在20年前用市價800萬買下桃園一棟透天店面,並且長期在此處做生意,如今房價已經上漲到2,500萬,小Q問我:「想先把房子賣掉,再去買下附近的新房子,但看過附近可以買到的房子,感覺也都是差不多一樣的類型?這樣增值空間,換到的房子價格還是跟現在的市價一樣,這樣沒有賺到增值的效應阿!即便賣掉舊房子,也無法買到合心意的新屋啊!」

閱讀更多

夫妻月入8萬全花光,養2個小孩,還用房屋增貸100萬買新車...另一半愛亂花錢,該怎麼辦?

tCol 2020-03-02

蔡佾姿

夫妻月入8萬全花光,養2個小孩,還用房屋增貸100萬買新車...另一半愛亂花錢,該怎麼辦?

最近看單位上的一個大哥總是鬱鬱寡歡的,閒暇時間也只是發呆,感覺在思索什麼重要的事。

閱讀更多

第二人生創造幸福,她「這樣」固定賺錢!與外國房客當室友,賺到房租價差也賺到友情

tCol 2020-02-24

林黛羚

第二人生創造幸福,她「這樣」固定賺錢!與外國房客當室友,賺到房租價差也賺到友情

「不喜歡一個人住的碧碧,在師大華語教學中心附近找到一間五房老公寓,她自己住一間、其他四間出租給外國學生,來自世界各地的室友,分享異國風情與美食,閒暇時「全家人」一同出遊,透過外國人的眼光,也能讓碧碧重新看見台灣。」

閱讀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