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2-24
偉文隨筆
自古以來,幾乎不管什麼宗教或靈修團體,都把獨處當作是尋求來自上天啟示必要的手段,透過獨處,人類才能與超越的靈界交流,當然,不管我們是不是相信有這麼一個最高的主宰存在,在大自然裡獨處,有機會體會到與自然萬物融為一體的經驗,那種人與眼前景色似乎已經不再有界線的神祕體驗,如同祈禱,幾乎不可能發生在身旁有人吱吱喳喳講話時。
閱讀更多
2023-02-14
社團法人台灣生命教育學會病人自主研究中心 / 譚敦慈
明天與無常,不知道何者先來。事前做好的準備,成為了面對無常的勇氣。
閱讀更多
2022-12-02
偉文隨筆
長達將近三年的新冠肺炎疫情改變了許多事物,也打亂了許多人的生涯規劃,包括這本書的作者,伯恩˙韓瑞希,八十多歲的生物學家與超級馬拉松多項紀錄的締造者。
閱讀更多
2022-02-11
苦苓
說不定把最後的歲月活得更加多采多姿,也多給人留些念想—反正到最後,我們都已不在世上,只能活在別人的心裡。
閱讀更多
2022-02-07
沃西・史托克
覺醒是一種巨大的內在力量,擁有這種力量,一切外來的負面能量都不能真正將你擊敗,你依然能保持內心的平靜,因為你知道,沒有什麼能奪走你內在的珍寶,使你失去人生的意義與方向。踏上覺醒之路的你是勇敢的。你知道人生中什麼是重要的,不會被外界環境、世俗眼光或偶然的機遇所迷惑。你與眾不同的想法和真心期盼的目標,是通往喜樂的門戶。或許你不被允許展現真實的本性,在這種情況下,你可以試著召喚心中確實存在的韌性。擁抱這股恆毅力,反擊漠視你的任何事物。你覺醒的本性將激發勇氣,摧毀虛假。
閱讀更多
2021-12-14
王溢嘉
走出鬧哄哄的東京原宿車站,轉個彎,進入林木森森的明治神宮,忽然就變得非常寧靜,連時間似乎也都跟著慢了下來。
閱讀更多
2021-11-03
目映.台北
「以前我媽媽不讓我搓湯圓,她說家裡的小孩子會不敢吃,唉,我搓的湯圓不敢吃,撿骨賺來的錢倒是很敢花。」
閱讀更多
2021-10-07
林暐鈞
繼《那個靜默的陽光午後》、《一念》,陳志漢導演催生第三部生死紀錄片《回眸》,傳遞何謂「好活」與「往生」的價值,生前如何活在當下,死後又將往何處去?承接前幾部的餘韻,寫下新的註解:死亡不意味結束,而是進入永恆的時光隧道,隧道的盡頭就是光明。
閱讀更多
2021-08-06
艾莉森・路易斯
人類大腦非常厲害,會自動選擇喜好的事物來關注。讓我舉個自己的例子來說明一下,三十五歲那年,我懷了第一個孩子。在那之前,我從未注意過其他懷孕的女人,但一旦懷孕之後,我可以一眼看出哪些女人也有喜。還有嬰兒!汽車座椅與超市推車上,都有小嬰兒的蹤影,我對這群人卻變得高度敏感,因為他們和我有同樣的生活體驗。
閱讀更多
2/ 5
第 2頁,共 5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