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條件: 熱量

顯示第 291300 項,全部搜尋結果有 300

牙齒決定我們會不會得「失智症」?李偉文醫師:避免腦神經退化、失能,注意4件事

tCol 2020-05-07

李偉文

牙齒決定我們會不會得「失智症」?李偉文醫師:避免腦神經退化、失能,注意4件事

身為牙醫師,我當然會說牙齒保健很重要。有牙齒才可以好好咀嚼吃東西,消化好、吸收好,身體自然好。吃也是生活的享受、快樂的來源。牙齒更是門面,牙齒美觀,表情豐富靈活且說話清楚,對人際互動亦有幫助。

閱讀更多

喝檸檬水可抗癌、排毒、抗老?營養師破解4大迷思

tCol 2020-04-29

華人健康網

喝檸檬水可抗癌、排毒、抗老?營養師破解4大迷思

網路瘋傳:多吃檸檬可殺死癌細胞?營養師指出,這完全是毫無根據的謠言,請民眾切勿相信而耽誤就醫。簡單來說,目前醫學研究未發現檸檬可殺死癌細胞;若想要防癌,應從均衡飲食做起,多攝取不同顏色的蔬果才是王道。

閱讀更多

拉肚子不是飲食不潔,而是大腸癌?排便出現3大症狀,小心都是癌症警訊

tCol 2020-04-17

林芷揚

拉肚子不是飲食不潔,而是大腸癌?排便出現3大症狀,小心都是癌症警訊

20211022編按:前立委朱高正週五(10/22)晚間7點多,因大腸癌病逝萬芳醫院,享壽67歲。朱高正好友、前立委林正杰在臉書寫下「高正,所做已做,不枉此生,安息吧,同志。」朱高正去年因大腸癌兩度入院,今年初又因為局部腫瘤復發,侵犯到周圍器官,入住萬芳醫院治療,前後已經治療約兩年,知情人士說,本周三他進去搶救後,多重器官衰竭,週五便離世。大腸癌早期發現治癒率高,如何能夠警覺大腸癌病徵呢?每天解便的型態就要注意!

閱讀更多

高血壓、高血糖易慢性發炎?肥胖身材快調整,可能致心肌梗塞、腦中風

tCol 2020-04-17

池谷敏郎

高血壓、高血糖易慢性發炎?肥胖身材快調整,可能致心肌梗塞、腦中風

肥胖者的脂肪組織會分泌各種引起發炎的介質,影響胰島素發揮正常功能。誠如大家所知,所謂胰島素,指的是可將血液裡的葡萄糖帶進全身細胞,同時讓血糖值下降的賀爾蒙。

閱讀更多

是你嗎?幸福感高的人喜歡做「這些事」!中年培養好關係,快樂原來就在身邊

tCol 2020-04-09

崔仁哲

是你嗎?幸福感高的人喜歡做「這些事」!中年培養好關係,快樂原來就在身邊

幸福的人會從跟自己比較親近的人身上尋求安慰,而幸福感較低落的人,則會尋求金錢的慰藉。比起跟朋友一起吃晚餐,幸福感較低落的人更喜歡在街上偶然撿到錢,希望藉金錢上的獲利來消除壓力─就像喝了酒覺得肚子不舒服時,又再去喝酒來緩解症狀一樣。

閱讀更多

慢性發炎是癌症警訊?吃飯時攝取受醫界認可的7食物,幫助抗發炎、排毒

tCol 2020-04-09

洛桑加參醫師

慢性發炎是癌症警訊?吃飯時攝取受醫界認可的7食物,幫助抗發炎、排毒

「少有醫療問題與發炎無關。」美國康乃爾大學教授卡爾納珊(Carl Nathan)如是說。

閱讀更多

疲勞、嗜睡又睡不飽?原來是「春困」!中醫師5招找回好精神

tCol 2020-04-06

林芷揚

疲勞、嗜睡又睡不飽?原來是「春困」!中醫師5招找回好精神

每到春天,就容易感到疲勞、嗜睡、睡不飽、沒精神嗎?從中醫角度來說,可能是「春困」上身!

閱讀更多

還在迷生酮飲食、防彈咖啡?減肥減脂小心中風、心臟病、酮酸中毒致命危險

tCol 2020-03-25

林思宇

還在迷生酮飲食、防彈咖啡?減肥減脂小心中風、心臟病、酮酸中毒致命危險

近來生酮飲食、防彈咖啡成為減肥族群的新寵,50多歲太太甩了7、8公斤,60歲的先生則瘦了10幾公斤,但好景不常,雙雙中風送醫急救。這時大家才警覺,原來這竟潛藏著中風危機!

閱讀更多

益生菌可預防過敏症狀嗎?能空腹吃嗎?這樣吃水果蔬菜、纖維...遠離拉肚子、便秘、大腸癌和皮膚癢

tCol 2020-03-12

健康傳媒 - e 起 i 健康

益生菌可預防過敏症狀嗎?能空腹吃嗎?這樣吃水果蔬菜、纖維...遠離拉肚子、便秘、大腸癌和皮膚癢

隨著國內大腸癌罹癌人數不斷攀升,有越來越多人選擇食用益生菌,希望能夠「腸」保健康。目前也有研究指出,補充特定的益生菌可預防或緩解過敏症狀,但是益生菌該怎麽挑選呢?什麽時間吃比較好呢?而活菌和死菌又有什麽差別?

閱讀更多

是癌症警訊嗎?排便後,從5種糞便的顏色和形狀,這樣看出健康狀況

tCol 2020-03-04

iHealth 政昇藥局

是癌症警訊嗎?排便後,從5種糞便的顏色和形狀,這樣看出健康狀況

排便對人類的生命來說,有著不可撼動的地位。你是否曾留心觀察你的糞便顏色或形狀,究竟是黑白黃綠或是短長肥瘦?告訴你一個秘密,從糞便的顏色或形狀等外觀,居然能看穿人體的健康,甚至看出排便時糞便哪些顏色或形狀是癌症警訊!

閱讀更多

30/ 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