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3-24
郭美懿
3月山難頻傳,玉山、合歡山共有4名山友山難墜谷,遺體於3/23同日尋獲;而3/15也有17人登山團在攀爬奇萊山時,發生山難造成1人死亡。據消防署統計發現,自2021年起,山難事故連續3年創下新高,統計2024年至8月底為止,山難死亡人數就高達51人,創下22年來新高。發生事故年齡層以50歲到59歲的中高齡自組隊伍最多,其次則是60至69歲,專家呼籲,中高齡山友就算是爬「郊山」、「中級山」也應做好登山「風險管理」,包括自己當天的身體機能、天氣狀況、危險地形等。
閱讀更多
2025-03-21
林暐鈞
根據國家發展委員會統計,2025年,台灣65歲以上人口將突破20%,伴隨少子化、人類平均壽命不斷攀高等社會樣態,照顧人力減少、高齡獨戶數暴增、跨世代交流困境等問題。未來,人們將如何面對這劇變的大環境:超高齡化社會?
閱讀更多
2025-03-20
戴逸群
幾乎每一個學校都有一個靠北版和一個告白版。這兩個社群活躍於學生的網路世界中,雖然性質不同,但都具備一個共同的特點──匿名。靠北版通常充滿負面能量,內容多為對學校、師長、同學的抱怨,言詞往往尖銳粗俗,宣洩著學生內心的挫折與不滿;而告白版則溫馨可愛得多,學生們藉此表達暗戀心情,分享感動瞬間,甚至感謝那些平日裡無法當面說出口的善意。
閱讀更多
2025-03-18
數位內容部整理
82歲王伯伯前幾年還能跟朋友去爬山,近年越來越少出門, 活動 力變差,不只走路搖晃,甚至已經跌倒過好幾次,經檢查後發現,王伯伯的小腿肚明顯變瘦、握力也變差,診斷是肌少症。
閱讀更多
2025-03-18
稻盛和夫
編按:日本經營之聖稻盛和夫罹癌後接觸佛法,並將自己的人生、經營經驗與佛法之道結合,悟出的新生存法則。因為這樣的經歷,他體悟到人生與商場都充滿不確定性,此時必須回歸「本質思考」,從核心價值出發,自然能找到不為環境影響的正確之道。在《稻盛和夫 生存之道》裡,他以「利他之心」為核心,指出追求利他最終也將帶來利己的結果,並透過自己成功翻轉日本航空的經驗,強調「利他」的實踐價值。
閱讀更多
2025-03-17
郭美懿
現代生活節奏快速,不少人到超市消費時都希望能盡量縮減結帳時間,或乾脆改採自助機台。但在宜蘭連鎖超市卻出現「聊天結帳機台」,標榜「宜蘭鄉親專屬服務」,讓網友笑說:「宜蘭人是多愛聊天」!經詢問業者得知,原來這項服務是專為長者設計,除提供檔期 活動 、優惠訊息,也是希望針對高齡顧客提供更廣泛的聊天,讓眾人大讚貼心「很符合高齡化社會」、「對獨居長輩有幫助」、「沒有負擔」!
閱讀更多
2025-03-14
呂紹睿
編按:「退化性膝關節炎」,是一種好發於40、50歲以上中老年人的關節疾病,症狀是膝蓋會感到深層的抽痛或割裂痛;在彎曲膝蓋、久坐後起身、或突然改變姿勢時,有時會聽到清脆的彈撥聲或摩擦聲;甚至會感到膝關節突然無法使力,或是在某些姿勢感覺被鎖住;嚴重者會逐漸變形,慢慢喪失功能。被譽為「全台最難掛號」的骨科名醫呂紹睿,在新書《自己的膝蓋自己救:退化性膝關節炎的真相【暢銷增訂版】》中提到,這疾病,學名為「骨性膝關節炎」(Knee Osteoarthritis),「退化性膝關節炎」是從 Degenerative Knee Arthritis 直譯而來,也因此誤導大眾,以為是老化造成膝關節「退化」。實際上,如同保養牙齒般妥善護理並正確使用,膝關節可長久保持健康,到老都不會退化。
閱讀更多
2025-03-13
照護線上
「一位近50歲的女性重鬱症患者,幾乎已經嘗試過所有抗憂鬱口服藥物,也合併且反覆使用許多相關治療,但療效有限,不是整天躺在家裡,就是有想死的衝動,無法照顧家庭。」振興醫院精神科黃威勝醫師說,該患者在某次急性發作後送醫治療。在接受速效抗憂鬱鼻噴劑治療後效果驚人,不僅情緒顯著穩定,在後續穩定療程下,門診減少許多其他藥物,也開始重拾與小孩正常互動,生活品質明顯改善。
閱讀更多
2025-03-13
徐紫柔/愛的光波影像社企公司負責人、導演
編按:本文作者徐紫柔是紀錄片導演,私下常跟家人拍攝有趣的影片,2023年她與阿嬤鍾景妹合作紀錄片《邀阿公阿嬤拍B級殭屍片》,全台票房突破百萬,也讓97歲阿嬤瞬間變成全台灣最高齡的網紅。令人意外的是,鍾景妹阿嬤已失智20年,家人以正面好玩的方式面對阿嬤的記憶消退,接受彼此的樣子,一起去做有趣的事,如同徐紫柔所說,「即使記憶會消失,愛不會。」
閱讀更多
2025-03-12
郭美懿
肺癌蟬聯十大癌症之首多年,每年罹患人數高達1.8萬人,更有超過1萬人因此奪命,不僅如此,肺癌也是健保支出最高的癌症,每年花費超過220億元,堪稱「新國病」。其中,小細胞肺癌患者雖僅佔整體約1成,但發現罹癌時通常已擴散惡化,5年存活率不到5%,號稱最難治療的癌症之一。面對極惡「癌王」,臺大醫院外科部陳晉興教授團隊參與跨國研究計畫,發現小細胞肺癌竟有「自主發電」的特性,解開促進小細胞肺癌高度侵襲性的秘密武器。研究論文於2025年2月12日線上刊登於國際權威科學期刊「自然」(Nature),首次證實小細胞肺癌自主產生的電活性直接促進腫瘤的轉移惡化,對於小細胞肺癌的治療提供了新方向。
閱讀更多
2/ 30
第 2頁,共 30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