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條件: 居家醫療

顯示第 110 項,全部搜尋結果有 29

癌友4成死因「營養不良」!他吃東西「像吃鹽」半年爆瘦17公斤…中醫對症調理:吃得下,有體力

tCol 2025-02-14

蔡佳伶整理

癌友4成死因「營養不良」!他吃東西「像吃鹽」半年爆瘦17公斤…中醫對症調理:吃得下,有體力

台灣平均每4分2秒就有1人罹癌,然而許多癌友在治療過程中常發生營養不良、體重下降的問題,據《美國臨床營養學期刊》研究顯示,約40%的癌症病患死因是營養不良,而非死於癌症本身。臨床研究更顯示,體重在6個月內下降5%以上並合併倦怠無力、厭食、嗜睡、蒼白等,醫學上稱為惡病質(Cachexia),將加速死亡。60歲的許先生末期胰臟癌,味覺異常轉變,吃東西一律覺得很鹹,食不下嚥,體重在半年內從55公斤直線下降到38公斤。衛福部彰化醫院中醫師黃鋒榮表示,這是癌症患者常見的惡病質,透過 居家醫療 ,每週1至2次的到宅看診,以中藥和針灸協助患者提升食慾,才有足夠的營養抗癌,味覺也慢慢恢復。

閱讀更多

想「好死」有這麼難?瓊瑤「自主離世」引爆善終權討論…為何預立醫療決定簽署率卻不到1%,問題出在哪?

tCol 2025-01-03

郭美懿、黃靖文

想「好死」有這麼難?瓊瑤「自主離世」引爆善終權討論…為何預立醫療決定簽署率卻不到1%,問題出在哪?

《病人自主權利法》於2019年正式施行,據衛福部統計,2024年「預立醫療決定意願」人數新增25,816人,累計簽署人數為93,981人。分析2024年數據,新簽署者仍集中在50歲以上熟齡族群,最大宗落在60~69歲,其次為70~79歲與50~59歲,趨勢與簽署安寧意願者相符。顯示熟齡者對「善終」的企盼與意識強烈。然而病主法上路即將屆滿6周年,預立醫療決定簽署率仍無法突破台灣1960萬名成年者的1%,人數更遠遜於「預立同意安寧意願註記」的百萬人次(1,031,599人),甚至遠低於「同意器官捐贈」的643,795人。為什麼民眾簽署意願如此低落,究竟出了什麼問題?

閱讀更多

歷經大妹離世、肺炎、中風、鼻咽癌復發,他仍以建南迴醫院為夢:世界以痛吻我,我報之以歌

tCol 2024-10-28

徐超斌, 謝其濬

歷經大妹離世、肺炎、中風、鼻咽癌復發,他仍以建南迴醫院為夢:世界以痛吻我,我報之以歌

突如其來的中風,改變了一切。徐超斌明顯變得消沉,不太愛說話。下班後,他也不再跟以前一樣,找大家一起吃喝說笑。他經常坐在電腦前,沉默地盯著螢幕。為了鼓勵徐超斌振作,老戰友張小雲建議他寫部落格抒發心情。一開始,徐超斌顯得興趣缺缺,張小雲為他註冊了帳號,他也只是看看別人的文章,自己一篇都沒寫。幾個月後,他突然心血來潮,開始寫下他的部落醫師手記。

閱讀更多

歷經腦出血又罹鼻咽癌,化療後,仍繼續出診當「超人醫師」!徐超斌從沒忘記,守護鄉親的責任

tCol 2024-10-25

徐超斌, 謝其濬

歷經腦出血又罹鼻咽癌,化療後,仍繼續出診當「超人醫師」!徐超斌從沒忘記,守護鄉親的責任

「超人醫師」徐超斌頂著一頭醒目的亂髮——看似不修邊幅,其實是他刻意維持的「帥氣」。歲月染白的髮絲微微發亮。他黝黑的臉上帶著幾分疲憊,溫和的眼神混雜了滄桑。他現在是台東南迴診所的院長、專職醫師。這天,星期三,下午是他從事 居家醫療 的時段。每個星期,他會做兩次出診,另一次是星期五。

閱讀更多

別讓子女陷入「救與不救」的道德綁架!安寧緩和簽署破百萬人次「這年齡層」最多:不留遺憾道別

tCol 2024-10-14

郭美懿

別讓子女陷入「救與不救」的道德綁架!安寧緩和簽署破百萬人次「這年齡層」最多:不留遺憾道別

別讓家人陷入「救與不救」的煩惱與道德綁架!《安寧緩和醫療條例》於2000年通過,據衛福部統計,截至今(2024)年9月為止,我國預立安寧緩和意願累計人數已超過100萬人次。分析今年簽署的6萬5151人次,最大宗落在60~69歲、達16427人;其次為70~79歲(13070人)與50~59歲(12230人)。觀察也發現,過往簽署安寧意願者多為40歲以上年齡族群,但今年4月起開放健保卡線上簽署之後,20~29歲年輕族群表達安寧意願則出現上升趨勢,顯示大眾對「善終」更有概念。

閱讀更多

幸福熟齡論壇/做個「幸福的高齡」!日本熟齡權威和田秀樹:補足營養做想做的事、保持前額葉活絡

tCol 2024-09-27

蘇芳禾

幸福熟齡論壇/做個「幸福的高齡」!日本熟齡權威和田秀樹:補足營養做想做的事、保持前額葉活絡

台灣將邁入超高齡社會,今周刊舉辦2024年第八屆「幸福熟齡臺日交流論壇」,跨海邀請日本精神科權威、暢銷書作家和田秀樹(Hideki Wada),分享「為自己打造隨心所欲的幸齡人生」。不同於大部分醫生叮囑「這個不能做、那個不能吃」,和田秀樹認為,補充足夠營養,做想做的事就可以了,「隨心所欲做想做的事,才是長者最重要的心態!」今周刊發行人梁永煌在致詞時表示,台灣將進入超高齡社會,65歲以上人口會超過20%,政府、社會、企業到家庭準備了多少?梁永煌說,今周刊每年舉辦的活動中,這是最有急迫感的,論壇邀請日本老年醫學的權威、在此領域耕耘長達35年的和田秀樹專講,也邀請許多專家從各面向分享如何面對老化。衛生福利部政務次長呂建德致詞時指出,總統賴清德成立「健康台灣推動委員會」,重視長者在各面向的生活,台灣2026年將進入超高齡社會,這是挑戰也是機會。他說,政府長照3.0預算從824億再擴大到926億,關懷據點破1萬5千個,未來結合長照輔具和AI技術、「大家醫計畫」等,加強推動長者照顧,迎接超高齡社會,同時創造更多價值。

閱讀更多

一位母親痛訴「想帶罕病兒尋死」…台灣催生亞洲首部病主法,為何叫好不叫座?幕後推手楊玉欣這麼看

tCol 2024-08-26

黃靖文

一位母親痛訴「想帶罕病兒尋死」…台灣催生亞洲首部病主法,為何叫好不叫座?幕後推手楊玉欣這麼看

「多數病患恐懼的不是死亡,是未來會怎麼活著!」全台首位罕病立委、現任基隆市社會處處長楊玉欣,她同時也是亞洲首部病人自主權利法的推手。19歲那年楊玉欣突然跌倒爬不起來,緊急就醫才發現罹患罕見疾病「三好氏遠端肌肉無力症」,身體的癱瘓處會逐漸從遠端肌肉向內擴散,且無藥可醫。罹患罕病,讓楊玉欣比一般人更早體悟到生死,她說:「我們每個人都是潛在的病人」,無常隨時會降臨。

閱讀更多

70歲癌末法師白天講經,晚上睡棺材!他「與身體和解」在家尊嚴離世…4照護模式讓末期病人安寧善終

tCol 2024-08-12

郭美懿

70歲癌末法師白天講經,晚上睡棺材!他「與身體和解」在家尊嚴離世…4照護模式讓末期病人安寧善終

台灣推動安寧療護多年,儘管國人多數認可這個觀念,但對於安寧仍存在許多迷思,認為安寧療護就是等死、放棄治療,甚至跟「安樂死」劃上等號。事實上,安寧療護有多種形式,也不是只有住在醫院才能接受治療,能依病人心願選擇居家或在社區,在生命最後階段得到妥適安心的照顧。

閱讀更多

「在宅急症照護」試辦上路!免等病床、放寬在家打抗生素…懶人包一次看懂哪些人、什麼病適用?

tCol 2024-07-02

聯合報/ 記者 沈能元

「在宅急症照護」試辦上路!免等病床、放寬在家打抗生素…懶人包一次看懂哪些人、什麼病適用?

今周刊編按:台灣將在明(2025)年進入超高齡社會,為了減輕家庭照顧者往返醫院照顧的負擔,健保署推動「在宅急症照護試辦計畫」,放寬因肺炎、尿路感染、軟組織感染的病患,可以選擇留在家裡或照護機構內接受抗生素治療,將「急性照護服務」直接送到家!預估受惠人數約5,400人,健保挹注3.5億元。衰弱與多重慢性疾病的長者常因肺炎、泌尿道感染反覆住院,家人需於家中與醫院往返奔波,身心俱疲。長期住院的長輩常因改變環境與照顧者,而鬱鬱寡歡、食慾不振,又加上住院的活動空間受限,讓長輩衰弱加劇,甚至導致譫妄發生。健保署署長石崇良指出,「在宅急症照護試辦計畫」由醫師、護理師、藥師及呼吸治療師組成照護小組共同提供照護,病人可在熟悉環境中接受治療和照護,減少院內交叉感染風險,也減輕民眾的負擔,讓長者就地獲得全人全程的照護。

閱讀更多

在家善終…末期病人擬放寬使用嗎啡、抗生素「居家安寧」用!最快上路時間曝:目標給付與醫院相同

tCol 2023-07-31

數位內容部

在家善終…末期病人擬放寬使用嗎啡、抗生素「居家安寧」用!最快上路時間曝:目標給付與醫院相同

在家善終是許多人最想要的,但往往事與願違、得在醫院走完最後一程,健保署將在9月擴大居家整合照顧計畫。衛福部長薛瑞元周一(7/31)接受聯訪時表示,目前國際上都希望推動「在宅住院(Hospital at home)」,就是把家當成醫院,原本需要在醫院中施打的管制藥品、抗生素,未來可以帶到家裡使用,目標做到居家安寧的給付與醫院相同。

閱讀更多

1/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