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8-21
陳乃菁 醫師
身為老人醫學科醫師,失智症是生活日常,並不讓我害怕,反倒是怕在診間聽到長輩這樣說自己:「活這麼老,怎麼不死一死。活著真沒意思。」他們的表情灰心喪氣,可等我回顧一下他的病史,往往沒發現什麼大問題,沒罹患影響心智能力的疾病,甚至連衰弱跡象也沒有。年長者喊著想去死,但這種話晚輩可不敢接,更不敢主動問,於是我的診間常出現另一種與死有關的狀況,例如家屬會焦慮地問:「陳醫師,媽媽反覆住院,肺積水,營養不良,體重只有三十二公斤,我要怎麼幫媽媽增強免疫力啊?」我翻看病歷後說:「你媽媽已經九十二歲,身體又已經走到這樣的狀況,你們有想過依照媽媽的意願來處理嗎?她是希望順其自然,還是急救到最後呢?」家屬一臉茫然,「我不知道她的意願是什麼,她沒有清楚交代過啊。」接著又囁嚅地說:「我想,應該是不希望過多的醫療介入……可是我不敢做決定,萬一我猜錯了或者家人反對呢?」
閱讀更多
2024-08-14
麥克‧諾頓
法國歷史學家菲利浦‧阿里埃斯(Philippe Ariè)將二十世紀稱為「禁忌死亡」的年代,他指出現代社會的做法會對當事者隱匿自己即將離世的事實,導致他們的親人也開始壓抑自己的情感反應。人類的本能往往是避開對死亡的思考,保護人們免於面對失去的痛苦,盡快忘記並繼續生活。
閱讀更多
2024-08-07
郭美懿
人們透過節日祭掃來懷念逝去之人,朱全斌卻說自己罕至亡妻墓前,清明掃墓、平日三炷香也很少做,倒也沒有罪惡感。「有些人最難接受的就是這個人走了,我就失去了,但我覺得我沒有失去。」朱全斌說,當一個人對你的人生產生巨大影響,她便成為你身上的一部份,「譬如我有些思維、說話的方式都受她影響,成為我的一部份;所以有些部分的她是活著的,在我身上透過我活著啊!」
閱讀更多
2024-07-26
多琪.柯恩
每個人都會經歷悲傷、空虛、無聊等不適的情緒,但不一定會患上憂鬱症。經歷到這些情緒時,我稱之為「沮喪感」(the blues),它雖然很擾人,但終會過去。憂鬱症的類型很多,但跟沮喪感完全不同。憂鬱症的發作可能持續好幾個月,在這段時間,患者會感覺自己生活在黑暗之中。
閱讀更多
2024-07-19
丁菱娟
說這個議題有些沉重,但就像日本作家吉澤久子所說的,人生到最後都是一個人,不管是單身、離婚或喪偶,最終我們都是一個人離去。所以每個人最好都要具備孤獨的能力,還有讓自己快樂的能力。
閱讀更多
2024-07-16
優照護
母親被醫師診斷有失智時,其實我和姐姐都已經有心理準備了,畢竟她已經八十多歲,加上父親走得早,白天都只有一個人難免寂寞。生活上越來越常出現的「遺忘」,並突如其來的狀況,我們在家時還好,但不在時,總會讓家人都擔心,加上一些慢性病得靠藥物控制,我們需要更關切她的生活狀況,想辦法改善母親身心上的負擔。
閱讀更多
2024-07-07
郭美懿整理
據聯合國(WTO)提出的「2024年世界幸福報告」,台灣30歲以下青年族群的幸福感排名世界第25名,60歲以上族群排名卻滑落至第34名。為協助獨居長輩提升幸福感、降低孤獨,弘道老人福利基金會與彰師大輔諮系合作,發起「青鳥計畫」。邀請6位社區居民成為獨居長輩的筆友,透過6周書信交流,增加社會支持,降低孤獨感並提升幸福感。
閱讀更多
2024-07-05
王淑芳(嫚嬣)
人多的地方通常比較熱鬧,但有個地方就算人多,往往也安靜的讓人感到絕望。這就是我這些年來勤跑養老院的感受。
閱讀更多
2024-06-04
我年過60,又怎樣? 黎兒人生相談室之115
Q:我是麗娜,今年61歲,老公同齡,結婚29年,有個28歲獨子。老公長年出軌小三,那女人小我十多歲,我提分手,老公說會離開她,這幾個月來一副悔悟模樣,但我發現他們完全沒斷。我還沒揭穿他,因為我害怕 孤單 、習慣有他的生活,但又覺得不甘心,痛恨自己毫無自尊,到底我該怎麼辦?繼續隱忍接受他,還是跟他漸行漸離,自己去開拓第二春?我一直經濟獨立,老公沒給我半毛錢,房貸還清後,他就負擔每月管理費及水電費,其他生活開銷都是我負擔,他對孩子的事也從未參與關心過,實在不是什麼好丈夫或好爸爸!他在外面有小三,我們已經吵了很多次,我因為自己還不到一年就要退休,想對人生做個決斷,因此幾個月前提分手,他不願意,還說要跟我好好過日子,會盡快把不倫關係處理乾淨,當時我偷看他手機,發現他已把對方聯絡方式刪除,就相信他了。這幾個月來他的確有改,不再亂發脾氣、飯後會幫忙洗碗,下班就回來吃飯,若有飯局也會事先告訴我,星期日一起去爬山,感覺相處很OK,彷彿回到新婚時的甜蜜時光。但我後來才發現他們都是利用白天約會,我忍住脾氣line他:「我相信你,希望你也不會讓我失望」,他回OK後就保持沈默,我暫且沒揭穿他,但他應該知道我查覺了。我每次想要揭穿他的行為,卻沒勇氣開口,我怕他惱羞成怒、大吼大叫鄰居都聽到,之前喝醉就是這樣很丟臉;我更在乎家人和親友眼光,覺得很丟臉。有時也會覺得他並非不要這個家,對我也沒有不好,將就過生活算了;但這樣他毫無損失,也沒得到教訓,而我更貶低了自己的人格。說穿了,自欺欺人的是我,明知他跟小三斷不了,卻一再給他機會,放寬我的底線。因為我習慣了有人相伴,想每天有人陪吃飯、追劇,平淡卻和諧;我害怕下班回來一個人,晚上根本無法入睡。原想睜一眼閉一眼,但我為何要委曲求全,過得如此沒尊嚴?他深知我的弱點是不夠狠,才會一次又一次欺騙我。如果我當他只是室友或搭伙的,也許就能跟他撇清關係,慢慢習慣 孤單 。還是應該快刀斬亂麻,請他搬出去呢?
閱讀更多
2024-06-03
王聖華/任林教育基金會諮商中心副所長
近期藝人孫鵬與狄鶯的獨子孫安佐,再度因脫序行為躍上新聞版面,先前他在美國犯下恐怖威脅罪入獄,近日又爆出在泰國擅闖民宅被逮,一度被送進精神病房。先後2次事件,母親狄鶯都親赴當地營救,但隨後卻爆出孫安佐被下蠱、遭爸媽強迫喝符水等情事,引發不少人討論狄鶯、孫鵬與孫安佐的親子狀況。其實過去狄鶯就曾在臉書提到,兒子孫安佐到美國讀書,是她最痛的一天,「心就像被掏空」!對此,音樂人許常德曾表示,「這樣的愛已經是生病了,當一個人愛一個人心會空掉、會心碎,當孩子做錯一件事就會失去理智、崩潰,這是很危險的訊息。」成為父母,是一輩子的事情,面對孩子長大,曾緊握的那雙手究竟該如何放下,才不會成為「以愛為名」、綑綁彼此的枷鎖?(原文刊載於2023/4/11,更新時間為2024/6/3)
閱讀更多
2/ 30
第 2頁,共 30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