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3-26
照護線上
「雖然生殖醫學很進步,但是若有生育計劃,還是要趁早尋求協助。」生生不息生殖中心院長黃千倉醫師指出,「在32歲以前,自然受孕的機率還不錯。到了35歲以後,可能需要試管嬰兒療程。」
閱讀更多
2024-03-13
郭美懿
「卵巢癌」死亡率位居女性十大癌症第7位,死亡人數年增率高達9.9%,也是十大癌症之最。由於卵巢癌初期並無明顯症狀,較難早期發現,加上治療後復發率高,堪稱三大婦科癌症中最難治的癌症。49歲的卵巢癌患者家芸化病苦為力量,認真蒐集資料,寫成一篇「健檢提升卵巢癌期發現」報告,寄發至全台一千多家大型公司,呼籲企業在女性員工的健檢中加入陰道或骨盆腔超音波、抽血檢驗CA-125,為更多女性爭取即早發現的機會。
閱讀更多
2024-03-12
招名威 教授
編按:毒理專家招名威教授在發現母親罹胰臟癌後,傾注全力和她共同抗癌,一路相伴、細心照顧。因為母子感情太過親密,在母親離世之初,他幾乎無法承受這巨大悲傷,只能在日後,透過各種方式,慢慢梳理、轉化自己的情緒。 照顧罹患重病的家人時,幾乎所有人的注意力都會在病人身上,而疏忽了照顧者可能承受的焦慮、悲傷、壓力、悔恨與諸多對生命的不解。透過作者回憶母親生病、治療、離世的過程,或許我們也能鼓起勇氣,回頭面對自己曾經逃避的悲傷。 這悲痛就像一道傷口,當我們刻意遮掩,可能表面上看來平靜無波,但一輩子都無法痊癒;若我們願意勇敢掀開,或許一時之間會血流如注、劇痛難忍,但它終有結痂、痊癒的一天。
閱讀更多
2024-02-17
癌症希望基金會
女性十大癌症中, 子宮 內膜癌、卵巢癌及 子宮 頸癌就占了3名,嚴重威脅婦女健康。過去我國最常見的婦女癌症是 子宮 頸癌,現在則是 子宮 內膜癌,其次為卵巢癌。晚期婦癌的治療除了手術,須加上化療或放射治療才能降低復發的風險。幸運的是,除了化療和放射治療,已經進入精準醫學時代的今天,尚有標靶藥物及免疫藥物,除了提高治療的效果,也更進一步降低未來復發的風險,提高生存的機會與時間。
閱讀更多
2024-01-31
陳晉興, 梁惠雯
林志潔國內財經科技法律專家,現任陽明交通大學特聘教授、金融監理與公司治理研究中心主任。第一期肺癌患者,因接受LDCT篩檢發現。2014年術後迄今都沒有復發。
閱讀更多
2024-01-26
NOW健康
最新癌症登記報告出爐,肺癌首度位居10大癌症排行之首,110年新增1萬6880名癌友,擠下連續15年排名第1的大腸癌,成為危害國人健康最嚴人重的癌症,大腸癌退居第2,新增1萬6238人。至於被喻為癌王的胰臟癌,則第1次擠進第10名,新增3190人。
閱讀更多
2024-01-10
楊雅馨
更年期是每位女性必經階段,從四十歲開始到五十二、三歲,甚至更久!緩解更年期症候群,究竟能不能補充荷爾蒙?飲食、生活上又可以做哪些調整?
閱讀更多
2023-12-30
林依榕整理
年輕罹癌的人為何變多了?許多醫療證據顯示,抽菸、喝酒、喝含糖飲料、肥胖、熬夜都會增加罹癌風險,胸腔暨重症專科醫師黃軒指出透露7大隱憂,並呼籲有些習慣一定要改「如果沒有做到,不要驚訝為什麼現在年輕人,罹癌愈來愈多了!」
閱讀更多
2023-12-25
台大醫院雲林分院/營養室 周妤芳營養師
現代人生活工作忙碌,外食族群日益增多,很常聽到「太忙了,沒時間吃飯,隨便吃個東西填飽肚子就好。」「回家時間太晚了,身心俱疲,哪有時間下廚!」「最近壓力好大,吃個甜點紓壓一下。」再加上飲食西化,精緻飲食越來越多,且肉類攝取逐漸增加,蔬菜攝取量卻明顯不足,長期累積下來,容易導致肥胖、慢性疾病或增加罹癌的風險。
閱讀更多
2023-12-05
劉秀枝
醫師在討論會上報告病例時,通常會以一個精簡句子開頭,例如「一位四十歲女士突發性右側肢體無力已三小時」,提供重要的醫療訊息,包括年齡、性別、病症的急性和持續多久,引領與會醫師正確的診斷方向。其中,「性別」近年來逐漸受到重視。
閱讀更多
4/ 30
第 4頁,共 30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