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條件: 嗜好

顯示第 241250 項,全部搜尋結果有 300

 葉金川/活要精采,走要瀟灑!給50歲後的你,活出幸福人生的10個建議

tCol 2019-04-19

葉金川

葉金川/活要精采,走要瀟灑!給50歲後的你,活出幸福人生的10個建議

你五十歲,走到人生的下半場了,趁中場休息,我給你一點點提醒和建議。

閱讀更多

劉黎兒/不特別養生也能活得好!迎接百歲人瑞時代,日本人健康的4個祕訣

tCol 2019-04-03

我年過60,又怎樣?─劉黎兒

劉黎兒/不特別養生也能活得好!迎接百歲人瑞時代,日本人健康的4個祕訣

日本在2018年度中達到百歳的人數是32241人,比2017年多了144人,結果因此百歲人口多達69785人,較前年又增加了2014人,接近7萬人,人數驚人,而且還在不斷增加中,今年可望超過7萬人。

閱讀更多

葉金川/年齡只是個數字,想做就去做!享受退休生活的16個秘訣

tCol 2019-04-03

葉金川

葉金川/年齡只是個數字,想做就去做!享受退休生活的16個秘訣

本來我想寫的是「人生的下半場」;但是,究竟人生的下半場什麼時候開始?人生如果是一場棒球賽,大部份人會在第7局碰上關鍵的一局,但是常常第九局才是最好看的那一局;就如同人生沒有絕對的高峰,也沒有所謂的下半場可言,最後一局、最後一棒也可能逆轉勝。

閱讀更多

林靜芸/為何這麼多人,退休只剩電視相伴?打造快樂第二人生,其實可以這樣做

tCol 2019-03-14

林靜芸

林靜芸/為何這麼多人,退休只剩電視相伴?打造快樂第二人生,其實可以這樣做

黃老師68歲,典型的老實人。他原本在國中教數學,退休後早上去公園練太極拳,傍晚與鄰居下棋,每星期三與朋友打高爾夫球,過著規律的生活。黃老師節儉,太極拳的養生隊舉辦郊遊,超過300元的他不參加,打完高爾夫球的聚餐超過500元的他也不奉陪,開銷少,銀行裏有一筆存款。

閱讀更多

林靜芸/我從有錢人身上學到:簡單生活,才能專心做自己喜歡的事

tCol 2019-03-14

林靜芸醫師

林靜芸/我從有錢人身上學到:簡單生活,才能專心做自己喜歡的事

瑞典傢俱龍頭IKEA創辦人英格瓦.坎普拉最近逝世,他17歲創辦IKEA,主打經濟實惠價格,為大眾創造更美好的日常生活。坎普拉身價587億美元,財富位居全球第八位。他的生活和消費歡念卻極度節儉,並沒有因為賺大錢而揮霍。出門開舊車,坐經濟艙,甚至自己帶便當上班。

閱讀更多

劉黎兒專欄/不只長壽更要健康!「名古屋阿嬤」遠離失能臥床的秘密

tCol 2019-03-11

我年過60,又怎樣?-劉黎兒

劉黎兒專欄/不只長壽更要健康!「名古屋阿嬤」遠離失能臥床的秘密

人生「100歲時代」,越來越現實化,日本活過100歲的人瑞已近7萬人。華人傳統觀念認為,長壽跟富貴是至高無上的價值,好像長壽自然就會富貴,或富貴自然會長壽,但真的如此嗎?

閱讀更多

罹癌治癒後,人生開始「耍賴」!葉金川一路追夢,高空跳傘、冰川獨木舟都敢玩

tCol 2019-03-08

林芷揚

罹癌治癒後,人生開始「耍賴」!葉金川一路追夢,高空跳傘、冰川獨木舟都敢玩

退休後住在國外的短租公寓,自己下廚做番茄燉牛肉、鮪魚三明治當三餐,白天逛美術館、喝咖啡,夜晚聽音樂劇、瘋嘉年華,中間穿插幾趟登山小旅行,飽覽壯麗的湖光山色─68歲的前衛生署長葉金川,上個月剛從紐西蘭Long stay(長住)回來,這就是他在奧克蘭(Auckland)慢活的真實寫照!

閱讀更多

悼台灣惠普前董事長跳樓輕生》資深媒體人告白:我曾在43歲陷入憂鬱症低谷,走出關鍵竟是做這件事

tCol 2019-02-19

愛在三采閱讀

悼台灣惠普前董事長跳樓輕生》資深媒體人告白:我曾在43歲陷入憂鬱症低谷,走出關鍵竟是做這件事

編按:日前,台灣惠普科技前董事長黃河明跳樓輕生,引起社會譁然,除了驚慌,更多的是不捨。據悉,成就斐然、充滿大愛的黃河明,長年飽受憂鬱症折磨;為了不再讓這樣傑出的人才,抑或我們身邊的每個人因「憂鬱症」,非常可惜地離開我們,我們能怎麼做?資深媒體人高愛倫曾說:我得過憂鬱症,所以我可以跟你談憂鬱症,也可以斷言,我會痊癒,你也可以痊癒。

閱讀更多

原來大腦愛這麼記!再說一次,年紀大和記憶差沒關係!

tCol 2019-02-15

唐祖湘

原來大腦愛這麼記!再說一次,年紀大和記憶差沒關係!

出門前鑰匙不見了,找了老半天,才發現牢牢握在自己手上;走在路上,迎面而來親切的問候,感到臉孔似曾相識,卻叫不出對方的名字;主管開會交代的事,以前聽一遍完全記住,現在沒做筆記想不起來;這些場景你是否曾身歷其境,卻找不出原因?很有可能是大腦在作怪!

閱讀更多

姑嫂之間,究竟是當朋友好,還是當「家友」?

tCol 2019-02-01

四塊玉文創

姑嫂之間,究竟是當朋友好,還是當「家友」?

淑慧與男友交往時,便知道男友有三個姊姊,男友也曾帶她一一向她們介紹。三個姊姊感覺都不太一樣, 但淑慧都有點戒慎恐懼,除了感覺這是讓她認識姊姊,也是給姊姊「鑑定」這個女友。結婚之後, 三個姊姊對她的態度都不太一樣, 大家感覺很照顧所有人, 每次家裡有吃喝, 都會問她要不要到公婆家坐坐一起吃, 平常也會跟大姊討教一些婚姻上的狀況, 問問她可以怎麼處理。但是感覺跟二姊、三姊相處的時候總是隔著一點什麼,往往跟他們搭話, 馬上就會被句點, 感覺她們好像不是很想跟自己說話。本以為她們應該是不愛說話, 可是卻發現她們跟其他家人都聊得很開心, 讓淑慧格外感覺或許自己沒被她們當作一家人。就連加她們的臉書想拉近關係, 交友邀請卻遲遲沒收到回覆。淑慧擔心, 是不是她沒有找到相處的技巧, 才讓她們連臉書的好友都不想加……

閱讀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