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6-07
林黛羚
而興趣廣泛的傑克,守備範圍包括遙控車、遙控飛機、音響,如今和阿仁專注研發動力木工,他說:「四十歲以前,我有九成的時間花在工作;但四十到五十歲這段期間,我希望工作佔五成、興趣佔五成,因為興趣是需要慢慢培養,不是等到六十歲完全閒下來才培養,這樣體力、學習力上都早已不如以往。」傑克說:「我現在每天大概會撥10%的時間在興趣上。」
閱讀更多
2020-09-30
林黛羚
在受邀參與工研院《未來命題》工作坊中,我們從城市現況、都市規畫、醫療科技及生活願景等各種因素進行討論,總結了要「在地在宅老化」涵蓋了以下四種面向:成就感、安全感、社交及生存。住家、社區與周邊環境,扮演著成就這四項理想的輔助角色。成就感與社交感的需求滿足,來自於在居家規畫時,是否考量到自我志趣、愛好所需空間的預留,以及與親友、鄰居彼此交流時是否有適當的場域存在。
閱讀更多
2020-09-25
林黛羚
所謂「高齡者」是從幾歲開始算起呢?聯合國、世界衛生組織從二十世紀延續至今,始終訂為六十五歲。而日本老年學會在二〇一七年發表重新定義高齡歲數的研究報告,認為七十五歲才能算是高齡者。六十五至七十四歲則是「準高齡期(pre-old)」,這個階段。年齡分界只是統計上的參考,並不會真的到了幾歲,才會有突然衰弱的感受,而是漸漸感覺到體力不如以往。依照身體轉變的程度,大致上可把老年期分為初老、中老及老老三大階段。
閱讀更多
2020-09-10
林黛羚
長輩雖然體力退化,但尊嚴與安全感並沒有減少,想接老人家來住的兒女,須留意長輩心理上在乎的點。因為擔心爸媽身體而就近照顧,兒女當然會有壓力。有時過度的擔心,會表現在強勢或過激的言行上。若處理不慎,反而容易讓長輩反彈抗拒挫敗、甚至自我放棄。
閱讀更多
2020-09-04
林黛羚
我在分享簡單、減物的過程中,偶爾會遇到有趣的觀點。其中,把「減物」當成是「不環保」、「浪費資源」的想法,更容易讓人裹足不前。
閱讀更多
2020-09-01
林黛羚
老屋只要改造就可以再住嗎?如果依照這個想法,是不是所有的建築物,只要不停地改造補強,就可以住上兩、三百年沒問題呢?當然並非如此。也許是我比較保守、膽小,我並不認為所有的房子都有能力被改造、都有能力繼續保護居住者。有些是建築物體質本身很糟、即使是補強也不樂觀。有些則是四周環境污染,已經不再適合居住。若無力大動者,只能建議他們搬家、或者放棄續住的念頭。若有疑慮,一定要找結構技師或土木技師等專業人員來取樣確認,千萬不要因小失大。
閱讀更多
2020-02-24
林黛羚
「不喜歡一個人住的碧碧,在師大華語教學中心附近找到一間五房老公寓,她自己住一間、其他四間出租給外國學生,來自世界各地的室友,分享異國風情與美食,閒暇時「全家人」一同出遊,透過外國人的眼光,也能讓碧碧重新看見台灣。」
閱讀更多
2020-02-24
林黛羚
對阿仁而言,培養興趣等於投資自己。「我常對家人說,除了維持家計、投資孩子的教育,我也會積極的投資自己來享受生活樂趣,而不只是工作。」這也是他當初與傑克一同討論開創人生第二事業的主因。
閱讀更多
1/ 2
第 1頁,共 2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