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5-26
我年過60,又怎樣? 黎兒人生相談室之88
Q:我是素香,今年59歲,老公64歲,結婚27年,育有3個子女,最小的女兒已20歲。我老公長年在南部工作,再幾個月就要退休回家住,我實在不想看到老公的臉,無法想像今後20~30年都要單獨跟這個人一起生活!但我絕不會離婚,除了孩子的問題外,經濟上我一人也有困難,除非有人給我幾千萬,那我就自尋第二春。而且我不願讓他幸福過日子,因此無法離婚,我真的很恨他!原因是23年前,我唯一的親妹妹來家裡玩,聊到很晚,因為第二天還要上班,她就睡在我家客廳,打算翌日直接去公司,但我老公深夜加班回來,居然對她毛手毛腳,妹妹拚死甩開才住手。我1年後才知道此事,氣憤把老公叫到妹妹面前,我都下跪求妹妹寬恕,但我老公卻默不作聲,不肯道歉,甚至還說他才是受害者。因為這件事,雖然妹妹的婚姻沒因這件事受影響,但之後就沒再來往,我們姊妹也逐漸斷了聯繫!為此我永遠無法 原諒 我老公,我代他下跪,他至少也該跟我道歉,他還讓我失去妹妹,居然到現在都不認錯,這口氣我忍了20幾年!因為他一直在南部,偶而才回家,一直都把薪水交給我,日子才算過得下去,現在他要回來,我覺得無法跟他天天相處,又不想離婚,怎麼辦才好?
閱讀更多
2023-05-23
羅子琦
【前情提要】原本帶著教養問題來諮商的玉晴,在會談中揭露自己無法和丈夫發生性關係,而當我們繼續探索,才發現她曾經歷丈夫的出軌背叛。在那之後,強忍著傷痛、努力恢復日常生活的她,也擁有了一段難以言說的祕密──她與老同學發生外遇,但不久便默默結束,先生並不知情……
閱讀更多
2023-05-17
溫蒂.蜜雪兒
一個人住的話可以自己掌握時間,照自己的步調行動,不會有人質疑我為什麼想不起來。被外界不斷提醒我想不起來只讓我覺得自己很失敗。「記得嗎?」、「妳肯定記得。」……這些話是在傷口上灑鹽。
閱讀更多
2023-05-15
張曼娟
年輕時,在牆壁的吊飾上看見一行字:「把今天當成人生的第一天。」當成第一天,所以一切都是新鮮的,沒有過去,沒有創傷,充滿希望與未知。但我心裡卻浮起一句話:「我願把今天當成人生的最後一天。」
閱讀更多
2023-05-14
郭美懿整理
當親愛的家人走到生命終點,許多人總面臨該盡全力搶救或讓對方沒有痛苦離世的兩難。知名主持人利菁在母親節前夕發文,自責為了留住病母,讓醫師為媽媽插上鼻胃管延命,更為了不讓媽媽拔掉管子而綁住她的手,人生最後3年不能吃、不能說、不能動猶如「酷刑」。有醫師便呼籲,生命是為了享受人生而繼續,應尊重病人主張,維持生命最後的尊嚴。
閱讀更多
2023-05-12
每日新聞大阪社會部採訪組
母親節前夕,國內卻傳來年近80歲老母親疑因不堪長期照護負荷,殺害52歲重度小兒麻痺兒子的憾事!台北市松山區1名患有重度小兒麻痺的林姓男子,5/12疑遭79歲老母以封箱膠帶蒙住口鼻身亡,陳屍家中。警方獲報前往時,老母親痛哭失聲表示,照護兒子40年身心俱疲,心力交瘁下動手。警方今天上午7時許接獲報案,表示有民眾需救護車急救,醫護到場時發現林男已明顯死亡,發現人則是家中菲傭。據《三立新聞網》報導,林姓男子嬰兒時期即罹患重度小兒麻痺,年長後病情持續加重,生活無法自理,長期靠母親照顧,目前與79歲母親、90歲父親及菲傭同住,林家長子及妻子住樓上,次子一家則住在外地。雖然林男尚有2位手足,但照護費用僅靠兩老存款,加上長期請菲傭協助照料,經濟壓力極大。12日清晨菲傭準備開門照料林男,發現房門反鎖,使用備用鑰匙開啟後發現林男陳屍房內,口鼻上有膠帶,老母親也在一旁,嚇得打電話給雇主次子一家,經二媳婦報案後全案曝光。警方後續通知鑑識小組到場,初步釐清為老婦人殺子,將朝殺人罪嫌偵辦。日本「每日新聞大阪社會部採訪組」匯集多年來日本發生的案例,出版《無人知曉的房間:長期照護下,走投無路的家人的自白 》一書,盼喚醒大眾對長照者遭遇困境的重視,「老病照護」就是其中一個面向。(原文刊載於2023/2/7, 更新 時間為2023/5/12)
閱讀更多
2023-05-03
蘇絢慧
年輕的女性如英提起那段驚恐的過程,臉上難以掩藏緊繃與悲傷,她無法抑制的流著淚,她的身體仍有如當初經歷先生驟然而逝時的恐慌而不停顫抖。一邊哭泣一邊說:「我和先生已結婚四年,孩子剛滿三歲,原本我們的生活還算過得不錯,先生有穩定的收入,薪資讓一家人過著滿舒服的日子,唯一的代價就是先生很忙碌,總有開不完的會議、執行不完的企畫案,幾乎天天夜夜加班,我雖然不忍心,但我們說好要先讓先生拚事業的,先生正被重用,工作上可以更有表現的。這幾乎是每個正值青壯年男性都會努力的事,我們都想讓家更舒服,希望給孩子更有保障的生活。
閱讀更多
2023-04-16
郭美懿
台北醫學大學榮譽教授韓柏檉從2012年癌症復發迄今已逾10年,儘管切除三分之二肝臟,他卻自覺越活越健康,「還有人說我變年輕了呢!」10年來他鑽研養生之道,也推廣舒食而被封為「全台灣最會打果汁的男人」。他說,與癌細胞和平共處,就是要「趨吉避凶」,吃原型食物、天然舒食,維持規律運動與優質睡眠,「越自然,越防癌」;也要從心去寬解,「把開心和愛找回來,癌就走了。」
閱讀更多
2023-03-25
鄒彤文
「每年四到六月是螢火蟲季,媽媽會變成螢火蟲回來唷,所以只要妳看到飛進家裡的螢火蟲,那就是媽媽回來看妳唷。」小時候,鄰居阿婆總是會對著我這樣說。因此每年一到了四月,我都會特地把廚房的小窗戶打開,期待家中有螢火蟲出現。在我的回憶中,媽媽有幾種樣子。有時很美麗,有時很堅強,有時很嚴苛;很多時候,也很偏心。
閱讀更多
6/ 21
第 6頁,共 21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