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3-26
安德莉亞‧歐文
你害怕停下腳步,是在逃避什麼?──你不需要靠過度追求成功才能存在這世界上。
閱讀更多
2025-03-20
菲爾‧史塔茲
編按:本書結合了榮格心理學的「接受陰影」、「解讀夢境」、「追求個體化」理論,與作者史塔茲醫生40年的執業經驗,整理出30個從低谷突破的靈性哲學。不同於傳統心理治療將人停留於過去,本書強調行動與改變,帶領讀者擺脫對物質的執著,轉而與高階原力連結。書中文字溫暖而不失力量,既有哲學深度,也兼具實用性,適合所有正在探索生命意義、尋找幸福之路的讀者。
閱讀更多
2025-03-13
徐紫柔/愛的光波影像社企公司負責人、導演
編按:本文作者徐紫柔是紀錄片導演,私下常跟家人拍攝有趣的影片,2023年她與阿嬤鍾景妹合作紀錄片《邀阿公阿嬤拍B級殭屍片》,全台票房突破百萬,也讓97歲阿嬤瞬間變成全台灣最高齡的網紅。令人意外的是,鍾景妹阿嬤已失智20年,家人以正面好玩的方式面對阿嬤的記憶消退,接受彼此的樣子,一起去做有趣的事,如同徐紫柔所說,「即使記憶會消失,愛不會。」
閱讀更多
2024-12-25
史蒂文.巴列特
不同的市場將對你的技能賦予不同價値。比起你的技能較司空見慣的產業,若雇主或客戶認為你的專業能力很罕見或獨特時,他們會願意支付更高費用。關鍵在於情境——你可以向不同產業提供相同的技能,藉此大幅提升潛在收入。
閱讀更多
2024-11-11
劉教授
「成功,須具備四大核心價值,即是『誠信正直 (Integrity)、承諾 (Commitment)、創新 (Innovation)及客戶信任關係 (Customertrust)』,簡稱『ICIC』。」 ― 張忠謀
閱讀更多
2024-11-05
趙安安
「你累了嗎?」是臺灣人都熟悉的一句廣告臺詞,累的值得不打緊,瞎忙一場才令人想哭。長年為企業提供專業的壓力管理、職業心理健康評估的心理學博士趙安安強調,不瞎忙的關鍵,就在於自我的覺察。首先,覺察自己是否設定了明確的目標,確保目標是清晰且具體的。其次,覺察自己是否培養了正念的態度,不讓負面情緒消耗我們的能量。接著,覺察自己是否養成了行動方案的執行力。為幫助初學者實踐正念與自我覺察,趙安安表示,在當中覺察自己的慣性模式,當發現偏離軌道時,及時暫停,反思並調整,以新選擇引領自我回歸正軌。
閱讀更多
2024-10-01
偉文隨筆
學校開學了,不管是入學、畢業或升上另個年級,都是孩子進入新學習階段的時候,當家長們在打點孩子們的開學用品時,有沒有想過要送什麼禮物給他們,能在他們人生旅途中陪伴著他們呢?
閱讀更多
2024-09-18
陳志恆
女兒大概從兩歲多起,就很在意輸贏。正確來講,是很想贏,不喜歡輸。所以有時候我們會利用這一點,促使她去完成該做的事,像是飯前洗手、睡前刷牙、收玩具等。「看誰第一個把手洗乾淨!」「誰要當第一名洗澡的人?」每當聽到這些話,女兒就會趕緊動起來,去把大人要求的事做好,比不斷催促還有效。然而,她這好勝不服輸的個性,也常反應在玩遊戲上頭。
閱讀更多
2024-06-26
詹姆斯.霍利斯
當有人問喬瑟夫‧坎伯,人該如何生活時,他喜歡回答:「跟從你的狂喜(bliss) 。」他瞭解我們用了絕大多數時間在父母與文化的命令之下,在這一路上我們失去了自己最棒的部分。有些人對自戀主義或某種不實際的太空旅行。我知道他指的是靈魂之旅,那裡頭包括了所有的痛苦與犧牲。就我個人而言,我更傾向於說:「跟從你的激情。」
閱讀更多
2024-05-14
大衛.布魯克斯
對陪伴來說,最重要的一點是耐心。信任需要時間。善於陪伴的人展現哲學家西蒙.韋伊(Simone Weil)所謂的「消極的努力」 (negative effort),也就是克制自己,有所保留,注意他人的狀況。韋伊寫道:「最寶貴的禮物不是自己千辛萬苦找到的,而是等待來的。」善於陪伴的人會放慢社交生活的節奏。我認識一對待朋友很好的夫妻,朋友都說,跟他們在一起很舒服。他們讓你在飯後願意在他們身邊待久一點,或是與他們在泳池畔的椅子上閒聊。跟他們在一起,你覺得很自然,友誼漸漸變得深厚。如果別人認為跟你在一起很舒服、自然,這可是了不起的才能。
閱讀更多
1/ 7
第 1頁,共 7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