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6-02
照護線上
帕金森氏症是腦部變化帶來的問題,患者可能動作比較慢,比較不協調,看起來很僵硬,還常常跌倒,甚至拿杯子、寫字時手抖個不停。由於多數患者介於50歲到70歲之間,剛開始發病時大家都會說:「啊,沒什麼,應該就是變老了,不中用了。」而疏於早期檢查、早期診斷,沒能及時面對帕金森氏症,之後生活品質可是會大打折扣。
閱讀更多
2020-06-02
愛心理
如果能體認到這點,把關注拉回自己身上,好好照顧自己,在父母面前做自己,也接受父母有他們自己的課題和選擇,那麼與父母相處起來,挫折感會少很多。
閱讀更多
2020-05-13
楊雅馨
老化最大危機就是失智,其中最能延緩失智的可控因素為「控制聽覺損失」。二○一七年內政部統計顯示,台灣老年聽障人口逾九萬,占整體聽障人口的近八成。
閱讀更多
2020-04-16
林志豪醫師
巴金森氏症跟阿茲海默症,因為這兩個都是外國語翻譯過來,所以大家會聽得很霧煞煞。教大家最簡單的,巴金森氏症就是一種動作障礙的疾病,動作會出現一些問題,那阿茲罕默症他是一個 認知功能 的障礙,會有記憶的問題。所以兩個不要搞混了。
閱讀更多
2020-04-15
林芷揚
全球人口老化是趨勢,失智人口也隨著增加。台灣失智人數目前約27萬,但國內失智症診斷率僅三成,民眾清楚認識失智症的比率只有3%。多數人都擔心失智症找上門,卻對於失智的種類、症狀、預防方法一頭霧水。營養師提醒,透過日常正確飲食和生活習慣調整,就有助降低失智症的風險。
閱讀更多
2020-03-06
林芷揚
64歲的張先生發現自己的手機、錢包常常弄丟,幾度懷疑是被人偷竊,但是後來發現自己很容易忘記近期事物,甚至忘記吃過什麼東西,煮開水時走到客廳拿東西,走出去之後就忘記要拿什麼,也忘記剛剛還在煮開水,甚至變得不會算數。就醫檢查後發現,原來他罹患了阿茲海默症。
閱讀更多
2020-02-21
林芷揚
一位年近七十的女性罹患重度憂鬱症,卻因擔心副作用,而不願服用藥物治療。所幸,在醫師的建議之下,她接受了20次「經顱磁刺激治療」,憂鬱症狀逐漸改善。此種治療方式不只有助於治療憂鬱症,還能應用在恐慌症、失智症的領域。
閱讀更多
2020-02-12
邱銘章, 湯麗玉
在預防失智症的研究中,多數以阿茲海默症為主,民眾應積極在生活中增加大腦保護因子(趨吉),同時減少危險因子(避凶),以降低罹患失智症的風險,甚至預防失智症的發生。
閱讀更多
2020-02-10
林芷揚
平均壽命延長,失智症罹患人數也跟著增加。國際失智症協會(ADI)的推估,2018年全球失智症人口約有5千萬人,平均3秒就有1人罹患。台灣失智症協會調查則發現,2018年台灣65歲以上失智症發生率為7.86%,12人即有1人有失智症。該怎麼做,才能遠離失智症威脅?
閱讀更多
2020-01-15
NOW健康
年節假期前,免不了各式各樣餐敘,不論同事、朋友、家人,很多人都在餐桌上聊著1年來的辛勞與安慰,有時免不了喝點酒,讓氣氛更歡愉,「喝酒不開車」已是不可挑戰的鐵律,然而有些人餐敘完隔一天,感覺精神好了許多,想要開車上班,沒想到警察一攔仍然判定酒駕,原因就在於酒精緩慢了消化系統運作。
閱讀更多
12/ 20
第 12頁,共 20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