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條件: 虐待

顯示第 6170 項,全部搜尋結果有 77

她怎麼了,30年的家暴婚姻不敢逃?一個故事告訴你:生氣很重要,別再當濫好人

tCol 2019-10-07

留佩萱

她怎麼了,30年的家暴婚姻不敢逃?一個故事告訴你:生氣很重要,別再當濫好人

這三十年的婚姻,每當前夫對她辱罵,安娜總是低著頭、縮著身體,彷彿整個人凍結住。後來我也理解,更了解安娜後我發現,原來這樣「縮著身體的凍結狀態」對安娜來說一點都不陌生,在父親的面前她也是這樣。

閱讀更多

過了40歲,愛情還是傷痕累累...他對你不好,是不是你太會忍耐?

tCol 2019-09-16

周慕姿

過了40歲,愛情還是傷痕累累...他對你不好,是不是你太會忍耐?

小菲談了幾次戀愛。每一次戀愛,小菲都覺得這個人就是自己的「靈魂伴侶」,於是,小菲非常認真經營每一段感情。

閱讀更多

人生不缺傷害!成熟女人會對自己很溫柔,三個方法幫你重新愛回自己

tCol 2019-09-06

安德烈

人生不缺傷害!成熟女人會對自己很溫柔,三個方法幫你重新愛回自己

何謂善待自己?這不是自我中心(總是把一切都歸於自己),不是自戀(總是以自己為出發點),也不是自我滿足(總是為自己找藉口)。

閱讀更多

他把財產全給兒,卻遭棄養沒有任何生活費!2例子告訴我們:自己的財產,要簽附負擔贈與契約

tCol 2019-08-01

許雅綿

他把財產全給兒,卻遭棄養沒有任何生活費!2例子告訴我們:自己的財產,要簽附負擔贈與契約

編按:生前財產分配、贈與或是死後的遺產繼承,如何不造成子孫的反目成仇,是很多父母關心的議題。專攻財產分配、贈與、遺產糾紛的律師、理財規劃顧問(AFP)吳挺絹表示,財產分配、贈與有幾種狀況。首先,是生前進行財產分配贈與,這部分會建議父母親要先「留一手」,心有餘力的時候再做財產贈與及分配。

閱讀更多

母親還沒死就想分遺產!避免不孝女,一毛也不該給她,讓她喪失繼承權

tCol 2019-07-29

吳挺絹律師/理財規劃顧問(AFP)

母親還沒死就想分遺產!避免不孝女,一毛也不該給她,讓她喪失繼承權

遺產分配,是每個人都會經歷的生命階段,究竟遺產到底該怎麼給,該怎麼避免不孝女搶著要遺產的要求,都有賴每個人的智慧。

閱讀更多

婆媳不和、手足競爭...自己人何苦為難自己人?

tCol 2019-05-15

黃大米

婆媳不和、手足競爭...自己人何苦為難自己人?

不論是血親還是姻親,能夠相聚都是因為緣分,也因為愛,荒唐的是,造成離別的主因,可能也是因為愛,為什麼那些牽引彼此靠近的愛,後來會消失呢?

閱讀更多

永和子殺家暴父,落網悲喊「不知失智媽怎麼熬那晚…」為何被打不離開?別把逃離家暴想太簡單

tCol 2019-01-15

留佩萱

永和子殺家暴父,落網悲喊「不知失智媽怎麼熬那晚…」為何被打不離開?別把逃離家暴想太簡單

20211209編按:新北永和的「無頭人彘分屍案」12/8宣布破案,兇嫌是54歲符姓男子,因不滿84歲老父長期對77歲失智母親施暴,憤而行凶棄屍。符男和媽媽在警局時情緒激動,他一度悲喊:「不知道媽媽怎麼熬過這晚…。」同一時間,高雄也有79歲老先生在家死亡,驗屍後發現他是長期被鈍擊打到大量出血造成,原來是他70歲太太年輕時常被家暴,直到先生14年前中風臥病,她決定展開報復行動將先生虐死。在婚姻中女性面對家暴,常會選擇長期隱忍,22年前《家庭暴力防治法》誕生的起因,也是因為喧騰一時的「鄧如雯殺夫案」,鄧如雯及家人長期承受丈夫暴力 虐待 ,在歷經7年後,先生又再恐嚇殺她全家時,鄧如雯為了保護家人,趁先生熟睡時將其殺害。不少人會問,長期被家暴為什麼不離開?諮商心理師表示,其實不該再問:「為什麼她不離開?」,而是要問:「為什麼他會打人?」,以及「為什麼我們可以容忍他打人?」

閱讀更多

爸媽遺囑不留財產給女兒,女兒真的一毛錢也拿不到?

tCol 2018-11-19

雷皓明律師

爸媽遺囑不留財產給女兒,女兒真的一毛錢也拿不到?

記得小時候,常常聽到鄰居阿姨的爸媽對她耳提面命,提醒阿姨在他們百年後,不要跟兄弟們爭遺產,如果可以,最好事先簽下拋棄繼承的文件,讓他們放心。

閱讀更多

老後獨居的9大風險,你真的完全了解嗎?

tCol 2018-06-11

時報出版

老後獨居的9大風險,你真的完全了解嗎?

劉爺爺退休後返鄉,由於親族都已遷居都市,劉爺爺平時獨居祖厝,過著恬靜的田園生活。清明時節,大家族返鄉,正準備出發去墓地祭掃時,才剛走到屋前的曬穀場,劉爺爺雙腳麻痺,差點往前仆倒,還好眾親族都在身旁,趕緊攙扶回到正廳坐下。

閱讀更多

長期失眠醫不好  竟是憂鬱來敲門

tCol 2018-05-24

盧郁安

長期失眠醫不好 竟是憂鬱來敲門

王媽媽長期失眠,有時還會胸悶,看了內科、心臟科都查不出原因,一直靠醫師開立鎮定劑放鬆助眠;她退休後轉至松德院區看診,才知得了憂鬱症,服用抗憂鬱劑約一年左右,症狀明顯改善,慢慢回復正常生活。

閱讀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