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條件: 王英偉

顯示第 3140 項,全部搜尋結果有 59

「癌症」元凶找到了!醫師證實:每天做對3件事,遠離癌症、高血壓、心血管疾病因素

tCol 2019-11-18

國健署

「癌症」元凶找到了!醫師證實:每天做對3件事,遠離癌症、高血壓、心血管疾病因素

世界衛生組織指出「肥胖是一種慢性疾病」,呼籲重視肥胖對健康的危害。比起健康體重者,肥胖者發生糖尿病、代謝症候群及血脂異常的風險超過3倍,發生高血壓、心血管疾病、膝關節炎及痛風也有2倍風險。此外,依美國癌症協會(American Cancer Society)所作的調查,肥胖者會增加子宮頸癌、胃癌、膽囊癌、大腸直腸癌、腎癌及乳癌,若體重超過理想體重的40%,則在男性會增加33%罹癌的機會,在女性會增加55%罹癌的機會。

閱讀更多

吃到罹胃癌?國健署:幽門螺旋桿菌、抽菸、喝酒...愛吃3食物都可能助癌細胞生長,千萬要小心!

tCol 2019-11-08

國健署

吃到罹胃癌?國健署:幽門螺旋桿菌、抽菸、喝酒...愛吃3食物都可能助癌細胞生長,千萬要小心!

真的會吃到罹胃癌嗎?依據國民健康署癌症登記資料和衛生福利部死因統計,胃癌位居國人十大癌症發生第8位及死因第7位,每年新發生個案有3,700人胃癌,男性胃癌發生率為女性的2倍。國健署提醒,除了幽門桿菌是胃癌風險之外,抽菸、喝酒、飲食過鹹、醃漬食物,以及不衛生的飲食等,都會是胃癌致病因子,千萬小心注意,遠離胃癌風險。

閱讀更多

比乳癌死亡人數多5倍!更年期後不想「心血管病」,每天做對3件事是保命關鍵...遠離女性殺手!

tCol 2019-11-07

NOW健康

比乳癌死亡人數多5倍!更年期後不想「心血管病」,每天做對3件事是保命關鍵...遠離女性殺手!

編按:心血管疾病幾乎成為台灣女性的頭號殺手!依據衛福部統計,因心血管疾病死亡的女性分別是乳癌的五倍,卵巢癌的十七倍,子宮頸癌的十七倍。女性心血管疾病死亡率在50歲更年期後更是以每5歲就增一倍的速度成長,且65歲以上女性高血壓盛行率超過男性近2成。

閱讀更多

50歲後邁入更年期!改善失眠、盜汗、熱潮紅,飲食與運動2招雙管齊下有奇效

tCol 2019-11-07

國健署

50歲後邁入更年期!改善失眠、盜汗、熱潮紅,飲食與運動2招雙管齊下有奇效

女性一生受到荷爾蒙的影響極大,除了生理期(月經)、懷孕、生產之外,女性荷爾蒙對維持女性健康、體態與情緒等都有很大的影響,隨著荷爾蒙的改變,女性會經歷所謂青春期、更年期。

閱讀更多

90%胃癌患者,都曾感染幽門螺旋桿菌!注意胃癌7個危險因子

tCol 2019-10-09

林芷揚

90%胃癌患者,都曾感染幽門螺旋桿菌!注意胃癌7個危險因子

高達九成的胃癌患者都曾感染幽門螺旋桿菌,提醒民眾平時應注重飲食衛生、多吃新鮮蔬果,並且少吃煙燻、醃漬、過辣、過度刺激的食物,遠離胃癌威脅。

閱讀更多

定期篩檢、及早治療!遠離癌症,國健署推廣「抗癌三支箭」

tCol 2019-10-07

NOW健康

定期篩檢、及早治療!遠離癌症,國健署推廣「抗癌三支箭」

在癌症面前,人人平等,無分窮貴,都有罹癌可能。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提出健康生活、抗癌「3支箭」即「我願意戒除抽菸、喝酒、嚼檳榔」、「我符合篩檢資格,我願意4癌篩檢全壘打」、「假如我是癌症病人,我願意接受治療」,希望全民免於癌症威脅。

閱讀更多

紅酒保護心血管?新研究警告:小心5種癌症風險

tCol 2019-09-19

林芷揚

紅酒保護心血管?新研究警告:小心5種癌症風險

民眾常聽說,少量喝紅酒可以保護心臟、有助心血管健康,如今已有愈來愈多研究推翻這樣的說法!即使是少量喝酒,罹患癌症的機會也比不喝酒的人高。其中,具有特定體質的人,罹癌風險又更高!

閱讀更多

88%大腸癌,愛找50歲以後的人!4招遠離癌症威脅

tCol 2019-09-13

林芷揚

88%大腸癌,愛找50歲以後的人!4招遠離癌症威脅

你知道嗎?高達88%大腸癌發生於50歲以上的民眾!大腸癌的發生多半與飲食、生活習慣有關,都可以提前預防,遠離癌症威脅。

閱讀更多

少吃蛋黃海鮮就好?這3招助你控制膽固醇

tCol 2019-09-08

林芷揚

少吃蛋黃海鮮就好?這3招助你控制膽固醇

許多人以為只要不吃蛋黃、海鮮、肥肉等食物,就能控制膽固醇,實際上卻不一定有效果。除了正確飲食,定期健檢也不能忽略,不少自認沒有高血脂的人,都是健檢之後才發現自己膽固醇過高。究竟該怎麼吃,才能控制膽固醇?

閱讀更多

借鏡國外「慈悲關懷社區」經驗!台灣邁向超高齡社會,更需要鄰里互助

tCol 2019-09-01

林芷揚

借鏡國外「慈悲關懷社區」經驗!台灣邁向超高齡社會,更需要鄰里互助

隨著人口快速老化、邁入高齡社會,癌症、失能、失智的病患增加,除了醫療資源的支持,鄰居之間互相幫助,也可協助患者獨立、自主地生活,並減少焦慮和孤獨感,家屬也能更安心。

閱讀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