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條件: 治療成效

顯示第 7180 項,全部搜尋結果有 94

不只皮膚癢!中度至重度異位性皮膚炎與心血管疾病高度相關,醫師圖文解說

tCol 2021-02-03

照護線上

不只皮膚癢!中度至重度異位性皮膚炎與心血管疾病高度相關,醫師圖文解說

王先生是異位性皮膚炎的老病患,從5歲開始便反覆發作,發作時往往導致皮膚搔癢難耐。畢業之後從事美髮業,經常要替客人洗頭髮、染頭髮,頻繁接觸洗染用品讓異位性皮膚炎症狀更加嚴重。當症狀加劇時,王先生曾使用口服類固醇,甚至注射類固醇進行治療。

閱讀更多

45歲以上乳癌好發,用這2種工具揪出病灶!早期發現5年存活率能逾9成

tCol 2020-12-01

李易紓

45歲以上乳癌好發,用這2種工具揪出病灶!早期發現5年存活率能逾9成

衛生福利部108年統計,乳癌是台灣女性癌症發生率的第1位,是女性癌症死因排名的第4位,好發年齡約45至64歲,比歐美國家提早8至10歲。其中又以45至49歲婦女的發生率最高,顯示乳癌是各個年齡層女性,都需關注的公共衛生問題。

閱讀更多

沒食慾、體重不明減輕,檢查發現是第4期胃癌 醫師:有這些症狀、習慣的人要注意

tCol 2020-11-25

NOW健康

沒食慾、體重不明減輕,檢查發現是第4期胃癌 醫師:有這些症狀、習慣的人要注意

60歲的曾先生工作穩定、作息正常,平常沒有健檢習慣,也幾乎不看醫生。日前出現疲倦、無力、沒食慾的情況,原以為多休息就會好,但體重卻開始不明原因減輕,3個月的時間就下降約16公斤,後來更因持續嘔吐,甚至影響進食,才前往就診,檢查發現曾先生已是第4期胃癌,且腫瘤已侵犯至周邊臟器。

閱讀更多

吃多拉多,當心是發炎性腸道疾病!醫師:這9種食物,炎症患者最好少碰

tCol 2020-10-23

照護線上

吃多拉多,當心是發炎性腸道疾病!醫師:這9種食物,炎症患者最好少碰

民眾偏好吃冷食、喝涼飲,容易因為食物保存不佳,急性腸胃炎患者跟著增加,常見上吐下瀉典型症狀,多數患者經休養治療後,約在2-3天內症狀可獲得緩解。面對偶發性腹瀉,容易被認為是一時吃壞肚子不以為意,倘若經常腹瀉、腹痛頻率突增加,甚至伴隨血便、黏液便等症狀,可就不能輕忽,務必就醫檢查。

閱讀更多

攝護腺癌發現時經常已晚期!醫師:有這4個症狀快就醫

tCol 2020-06-02

照護線上

攝護腺癌發現時經常已晚期!醫師:有這4個症狀快就醫

攝護腺是全世界第二大男性癌症,在台灣的發生率也逐漸上升,然而攝護腺癌早期通常沒有明顯症狀,約有一半的患者在確定診斷時已是第三期或第四期。攝護腺癌患者可能出現血尿、解尿困難、射精疼痛、精液帶血等症狀,若癌細胞侵犯或轉移到其他位置,可能造成疼痛。

閱讀更多

綜合維他命對身體好?台灣癌症基金會:「這樣吃」才防癌!5招降低60%罹癌風險

tCol 2020-02-06

林芷揚

綜合維他命對身體好?台灣癌症基金會:「這樣吃」才防癌!5招降低60%罹癌風險

癌症長期高居國人十大死因第一位,民眾聞癌色變,尤其大腸癌已連續11年蟬聯台灣罹癌人數之冠、不抽菸也可能罹肺癌;另台灣乳癌發生年齡中位數為53歲,比歐美女性年輕許多,都引起民眾擔憂。台灣癌症基金會提出防癌攻略,有助降低60~70%的癌症風險。

閱讀更多

不喝酒、作息正常,為什麼還是得鼻咽癌?40歲後,別把這4大症狀當小事

tCol 2019-12-14

彰基院訊

不喝酒、作息正常,為什麼還是得鼻咽癌?40歲後,別把這4大症狀當小事

編按:鼻咽癌的好發年齡是40~50歲,提醒中年民眾平時應提高警覺!

閱讀更多

動不動就好累?當心肺腺癌找上門 咳嗽、體重減輕7症狀要知道

tCol 2019-11-20

林芷揚

動不動就好累?當心肺腺癌找上門 咳嗽、體重減輕7症狀要知道

20210104編按:台北市議員鍾沛君4日在臉書發文,說自己在年度健檢時,發現右肺有異常,因此接受醫師建議進行手術;而作家吳淡如在元旦也於臉書提到,過往一年都很健康,連一次感冒都沒有,但健檢報告出爐,卻被診斷出「疑似肺癌前期」,積極就醫追蹤後,醫師說她沒事。鍾沛君與吳淡如的共通點,都是家族有人因肺腺癌過世(鍾沛君是媽媽與阿姨,吳淡如是媽媽),究竟要怎麼做,才能早期發現棘手的肺腺癌呢?

閱讀更多

胃癌末期被宣判只剩半年,卻奇蹟存活十年 醫師分析癌末治療選擇

tCol 2019-11-03

林芷揚

胃癌末期被宣判只剩半年,卻奇蹟存活十年 醫師分析癌末治療選擇

一位胃癌末期的病人,被診斷出來時,醫師判斷只有半年可活,為了與癌症病魔一搏,他接受醫師建議,採取腹腔切開手術,將癌症腫瘤切除後,再配合「腹腔熱化療法」;沒想到,這位病友至今已存活十年!

閱讀更多

迷信另類療法讓家庭失衡!五年後乳癌卻轉移到淋巴,抗癌鬥士告白:如果沒有「她」,我活不到現在

tCol 2019-10-02

和信治癌中心醫院

迷信另類療法讓家庭失衡!五年後乳癌卻轉移到淋巴,抗癌鬥士告白:如果沒有「她」,我活不到現在

但當一想「化療」二個字,就是踩到我的地雷,我又逃避不回和信醫院就醫。醫院的乳房個管護理師王素英是我的恩人,她不厭其煩的打電話給我「請我回來和信治療」,我的態度很硬,請她不用打電話給我,我不要回和信治療。

閱讀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