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9-27
彭蕙珍
「打疫苗時,護士看到我,驚訝地問:『你真的80歲了嗎?』」藝術家黃志超說起今年打新冠疫苗的小插曲時,忍不住向小他30歲的太太吳秋麗炫耀。1941年出生的他,面色紅潤、幾乎沒有白髮,從外表確實看不出已是八旬長者。過往,他和太太每年都會和友人赴中國旅遊2次,「疫情前我們才從內蒙古回來,他還在大草原飆騎摩托車。」吳秋麗說,先生就像個老頑童,兩人相處歡笑不斷。
閱讀更多
2021-09-24
聯合報 記者楊起鳳
編按:金鐘視帝龍劭華9/14驟逝,享壽68歲,週三(9/22)於台北第一殯儀舘舉行公祭,將長眠於三芝龍巖真龍殿生命紀念館。公祭時愛女陳璇代表家屬念出祭父文,透露龍劭華在下高雄前一天,突然和哥哥說,要他們好好照顧媽媽,甚至在過世前一天不舒服,竟說:「哥哥,那我就不回去囉」,而後竟就天人永隔,讓人不勝唏噓。陳璇祭文中也對父親說:「如果不回來的話,你就別掛心,好好走,慢慢走。我們都會照顧媽媽,我也有好好地被愛著。」
閱讀更多
2021-09-24
雷納‧齊特曼
1990年代中期,湯瑪斯‧史丹利與威廉‧丹寇(William D. Danko)合著的《下個富翁就是你》(The Millionaire Next Door)瞬間爆紅,最大的原因是它揭露的數字很驚人。
閱讀更多
2021-09-17
大師兄
在我工作的火葬場,通常是在火化當天,家屬先把罐子送來放著,等到火化完成後,直接拿罐子來裝,所以這裡有個臨時放骨灰罐區。
閱讀更多
2021-09-15
江季芸
編按:2015年,43歲的銘傳大學企管系助理教授江季芸,開始正視高齡化和少子化對社會各層面所造成的影響,以及對教育界未來無可避免的衝擊。於是她擬定了一個「離開校園10年計畫」,決定超前部署退休金,目標是「10年後離開校園,每年領到100萬元的股利,當作退休金」。投入股市的第一年,她買進穩定配息、配股的金融股,也是存股族的 最愛 。隔年,185張股票變200張,讓她覺得如果持續複利成長,就能順利實現目標。但沒想到,第3年股利政策改成配息、不配股,股利縮水,股價波動也讓資產起伏,原本的計畫趕不上變化,為了確保她的10年退休計畫能成功,她稍稍調整了作法,她把投資方法調整成「波段存股法」,也就是「雙管齊下」的策略:「波段價差」+「股利再投入」,5年的投資成效,300萬元變成1,300萬元,提早滾出千萬退休金,2020年,股利年領60萬元,朝向股利年領100萬元的目標邁進。
閱讀更多
2021-09-14
雪兒Cher
朋友說:「你怎麼過父親節?」我說:「365天,天天都是父親節。所以就不特別過節。」面對我的父親,一直以來我都是如此的態度。聖誕節我伸手討手信,過生日我伸手討禮物,出門去旅行伸手討旅費,要去約會時伸手拿贊助,職場被欺負時伸手拿衛生紙,家裡的燈壞掉時伸手給螺絲起子。準備出國追逐夢想時,伸手要求對方要認同,因為全世界可以阻止我,但爸爸!你不可以。
閱讀更多
2021-09-09
吳靜思
如果有來生,妳有沒有想過不再做女人?說實話,我曾有過。我從自己的身邊和書中看到了很多榜樣和偶像,她們自強、獨立、聰慧、得體、有作為,各有千秋,但有一個共通性,那就是生而不易。
閱讀更多
2021-09-06
第三人生任我行─施昇輝
很多人在第三人生,非常勤於出國旅行,一者有錢有閒、二者受很多熟齡作家 最愛 分享的旅行經驗所驅使、三者環遊世界是絕大多數人的夢想。不過,自從去年新冠肺炎肆虐全球後,大家幾乎很難再出國旅行,從臉書發文減少、不再分享旅遊美照,即可發現很多人的生活開始頓失重心。
閱讀更多
2021-08-30
吳家揚
我還在外島服役時,老家要改建,主要是容積率要調整了,要趁法規修改之前,可以建立較大坪數的房子。最後一次回台休假時,媽媽忽然向我說明要蓋房子的事,還拿出建築結構草圖給我看。看完我不滿意,就自己畫一張圖,最後獲得家族成員贊成和一致通過,然後我就回外島繼續服役。家裡就準備發包給認識的營建廠商施工,施工期間家人每天盯進度,經過2 年多的時間,終於拿到使用執照。
閱讀更多
2021-08-30
吳家揚
知名理財顧問吳家揚,從高中開始接觸股市,因為工作和投資安排得當,37歲財富自由,42歲開始享受退休樂透人生。目前致力推廣投資理財教育,希望幫助大眾晉升財富自由階級。
閱讀更多
14/ 30
第 14頁,共 30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