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條件: 想念

顯示第 7180 項,全部搜尋結果有 157

除了輕微發燒沒別的症狀,卻差點送命...一個從鬼門關回來的新冠故事,讀完可能會救回你一命

tCol 2021-05-24

拿督鄭博見DAC(Dato'Anthony Cheng)

除了輕微發燒沒別的症狀,卻差點送命...一個從鬼門關回來的新冠故事,讀完可能會救回你一命

編按:曾獲「華人楷模年度人物」、馬來西亞拿督鄭博見不幸罹患新冠肺炎,原本症狀輕微、在家自我隔離的他,染疫14天後病情急轉直下一度命危。從鬼門關走一遭回來,拿督鄭博見公開染病全過程,他以自身經歷奉勸確診病患一定要做血液和肺部X光檢驗,了解自己的真實病情。 事實上,台灣與國外都曾發生多起COVID-19 患者,猝死在家中的悲劇,胸腔暨重症醫師黃軒說明,無症狀或輕症感染者如果合併「隱形缺氧(Silent Hypoxia)」,該患者的症狀會讓許多醫師大感驚訝,原本認為這些缺氧的人應該已經處於休克狀態,但他們往往卻意識清楚可以正常應答,甚至還能滑手機。由於沒有明顯症狀,等到發現不對勁要送進急診時,往往已經太遲了。 然而,在疫情延燒時期,冒然衝急診是很危險的舉措,那麼,在家自我隔離的確診者,該如何才能知道自己是否出現「隱形缺氧」呢? 黃軒醫師強調,民眾不必過度恐慌,德國研究顯示,COVID-19確診者中,只有32%會出現「隱藏缺氧」症狀。另外,出現合併隱藏缺氧症狀的染疫者死亡率只有18%,甚至比出現合併典型呼吸困難衰竭症狀的染疫患者死亡率約30%,還要來得更低。 黃軒醫師建議, 若是輕症或無症狀患者不安心,可以考慮購買「血氧濃度計」或是有些智慧手錶就有提供血氧偵測功能,若低於90%就要提高警覺。 美國的作法也很值得參考,一開始由醫護人員確認輕重症、分艙分流後,輕症或無症狀患者在家自我隔離期間,由家庭醫師遠端視訊看診、隨時掌握病情,這也值得台灣借鏡。 最後,再次提醒,此時千萬不要輕易衝急診室,不但讓醫療量能負擔加劇,由於急診室可能充滿各種變異病毒,不小心帶病毒回家就得不償失囉。 以下是大馬拿督鄭博見染疫的親身告白:

閱讀更多

等我老了,把我送養老院吧!父對兒告白:就想著你有事業、結婚,我和你媽安心養老

tCol 2021-05-13

王宇昆

等我老了,把我送養老院吧!父對兒告白:就想著你有事業、結婚,我和你媽安心養老

我腦海中一直有一個無比深刻的畫面。那是二○一五年,奶奶去世的頭七。街坊鄰居、遠房親戚全都來家中祭奠,就連平日奶奶牌桌上的「冤家老太太」也來了。小小的客廳裡煙霧繚繞,擠滿了人。

閱讀更多

放手讓孩子飛,不是不愛他而是更愛他!認清10個真相,彼此才能共創新生活美好回憶

tCol 2021-05-07

麗莎.霍夫曼, 瑪莉.戴爾.哈靈頓

放手讓孩子飛,不是不愛他而是更愛他!認清10個真相,彼此才能共創新生活美好回憶

放手讓孩子獨立幾乎是一個備受爭議的問題,從思考角度的兩端來看,有一派父母認為緊黏著青少年孩子不放,是一種自私的行為,會阻礙青少年的成長。另一派父母則堅持我們對孩子的愛永遠不會過度,而知道父母永遠會支持、陪伴他們的青少年,擁有更堅定的信心來面對成人的現實世界。

閱讀更多

50後許多「第一次」都從陌生人得來!跨出去交新朋友,驚喜有趣的退休人生不請自來

tCol 2021-04-21

第三人生任我行─施昇輝

50後許多「第一次」都從陌生人得來!跨出去交新朋友,驚喜有趣的退休人生不請自來

在疫情嚴重影響大家出國旅行後,我赫然領悟到「交新朋友」和「旅行」對人生都能帶來同樣全新的體驗,而且完全不受到金錢、時間的限制,可以隨時隨地發生,甚至「旅行」總會成為「過去完成式」,但「交新朋友」卻永遠都是「現在進行式」。

閱讀更多

照顧好自己,是對自己的責任!孤獨不可怕,怕的是心一直都很冷,走不出過往回憶

tCol 2021-03-26

雪兒Cher

照顧好自己,是對自己的責任!孤獨不可怕,怕的是心一直都很冷,走不出過往回憶

孤獨是什麼呢?就像是走在一大片雪地裡,漫無目的,沒有方向,所謂的適應孤獨,大概就是不會急著想找方向,也不會等著別人來救你,你知道自己接下來一分一秒血液會慢慢的結凍,但也知道點一根火柴,讓自己暖化。

閱讀更多

無法改變別人,但能選擇想要的關係!中年後婚姻如果不是自己想要的,可以選擇放手

tCol 2021-02-26

許瑞云, 陳德中

無法改變別人,但能選擇想要的關係!中年後婚姻如果不是自己想要的,可以選擇放手

希羽跟豐俊結婚十幾年,唯一的女兒都已經上國中了,但夫妻倆這些年相處的時間其實非常少。五、六年前公公生病臥床,婆婆年紀也大了,一個人無法照顧公公,正好豐俊公司有個機會可以調到台南長駐,於是豐俊跟希羽商量,讓希羽和女兒兩個人在台北生活,他隻身回台南工作,順便照顧父母。只是公公過世都已經兩年了,豐俊也絲毫沒有回台北和希羽母女團圓的打算。

閱讀更多

最想做的事,不要拖延!不妨告訴身旁的人,他就是奇蹟,對他說:感謝你待在我身邊

tCol 2021-02-17

李蓏昀

最想做的事,不要拖延!不妨告訴身旁的人,他就是奇蹟,對他說:感謝你待在我身邊

提到《家師父一體》這個節目,雖然我不是每一集都會看,但是只要轉到就不會錯過。這個節目是請成員們和師父一起共度一日,從中一窺師父的人生價値觀。某一集,師父請到了演員車仁表。

閱讀更多

64歲台灣最美歐巴桑!陳美鳳用優雅姿態掙到富裕:心存善念活到老,美到「真善美」

tCol 2021-02-08

陳亭均

64歲台灣最美歐巴桑!陳美鳳用優雅姿態掙到富裕:心存善念活到老,美到「真善美」

陳美鳳的人生,可能比她演過的8點檔還精采,從貧困的基隆碼頭走進五味雜陳的演藝圈,看盡明星的崛起、迷失與殞落,她踏實地踩著自己的步子,簡單平凡地走到現在,她沒什麼變,還是總記著媽媽那碗陽春麵。

閱讀更多

失智症是可以預防的!養成4種生活態度,就能預防腦退化、享受美好老後人生

tCol 2021-01-29

偉文隨筆

失智症是可以預防的!養成4種生活態度,就能預防腦退化、享受美好老後人生

阿茲海默症是在一百多年前發現的,所以西蒙波娃在五十年前寫這本書時已經對失智症有基本的了解,也描述了很多疾病進展的狀況。

閱讀更多

徘徊現象,是失智症症狀!腦神經內科醫師:出現這4種情況,一定要注意

tCol 2021-01-26

林志豪醫師

徘徊現象,是失智症症狀!腦神經內科醫師:出現這4種情況,一定要注意

徘徊現象常常發生在罹患失智症的人身上,卻不是每個病患都會發生徘徊,不過失智症患者發生徘徊,沒有即時發現或得到幫助,很容易發生失蹤的事件在台灣失智症的患者因為徘徊失蹤的案例,我們在生活中常常能夠看見,每一篇失蹤協尋的背後,都是一整個家庭的焦慮擔心。對「徘徊」多一分了解,我們就能多一點準備,來看看失智症患者的徘徊現象是怎麼回事。

閱讀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