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條件: 半百

顯示第 5160 項,全部搜尋結果有 89

享受這個年紀、不再逞強過日子!57歲卜學亮的超級任務:和珍視的人創造更多美好記憶

tCol 2021-01-29

郭美懿

享受這個年紀、不再逞強過日子!57歲卜學亮的超級任務:和珍視的人創造更多美好記憶

編按:獲得3次最佳主持人獎的卜學亮去年以《人選之人—造浪者》入圍第58屆金鐘獎迷你劇集男配角獎,去年與庾澄慶合作的實境節目「騎吧!哈林小隊」也繳出亮眼收視成績,堪稱是收穫豐富的一年。對於自己35年演藝生涯首度被提名演技類的獎項,卜學亮在個人臉書上發文「認真把當下的工作完成,就會有更多的工作來找你....可以入圍,可以得獎,是鼓勵我也鼓勵合作的工作團隊」。他感性的表示自己入行35年,讓興趣是工作,工作是興趣,自己充滿感謝。卜學亮回顧後疫情這1年,演出「人選之人-造浪者」第1次入圍戲劇類最佳男配角,舞台劇「最後14堂星期二的課」也超越300場了;實境節目「騎吧!哈林小隊」完成了騎車環島,目前播出中也得到不錯的口碑。他有所感觸地說,「自己到了這個年紀已經是有所為有所不為了,把多出來的時間留給生活也不錯。」卜學亮並對粉絲喊話「明年會有新作品,也期待會有好成績,自己會繼續努力工作!」(原文刊載於2021.1.29)

閱讀更多

人過中年,如何能讓第二人生過得好?豁達接受「自己變老」,下半場就能接續精彩

tCol 2021-01-25

偶希都理

人過中年,如何能讓第二人生過得好?豁達接受「自己變老」,下半場就能接續精彩

你曾聽過「熟年離婚」和「卒婚」嗎?這兩個名詞都源自日本。

閱讀更多

懂得品味生活,感受人世溫情!中年後走向「大自然」,接受洗滌,擁抱溫暖與愉悅

tCol 2020-12-11

李世強

懂得品味生活,感受人世溫情!中年後走向「大自然」,接受洗滌,擁抱溫暖與愉悅

在現代快節奏的生活中,每個人為了生計或是夢想,拼了命向前跑。為了可以過著自己想要的生活,總是把自己的神經繃得很緊,似乎除了追趕目標之外,周圍的一切都可以忽略無視。整天在焦慮和匆忙中度過,甚至在忙碌中忘了自己。

閱讀更多

離死亡越近,愛得就越深!50後的2種浪漫:越是接近終點,越是讓人奮不顧身

tCol 2020-10-06

石芳瑜

離死亡越近,愛得就越深!50後的2種浪漫:越是接近終點,越是讓人奮不顧身

老派是一種浪漫,其實老花也是。「老花」又分兩種。一種是老來眼花,一種是老來花心。前者誠屬自然,後者頗有危機,但兩者都存在著浪漫。

閱讀更多

跟另一半說話,要像對待同事、客戶一樣!9個婚姻練習,讓伴侶關係更加和諧

tCol 2020-06-22

楊晴翔

跟另一半說話,要像對待同事、客戶一樣!9個婚姻練習,讓伴侶關係更加和諧

當我們懂得向對方適度表達感謝與珍惜,用委婉尋求幫助的方式與對方溝通,相信對方會更願意幫助你,協助你達成需求。

閱讀更多

退休這堂課要有KPI   也需要練習

tCol 2020-04-22

白宜君

退休這堂課要有KPI 也需要練習

嘉裕西服前總經理江育誠將在5月初推出新書《退休練習曲:迎接第二次黃金青春的人生提案》。他與牙醫作家李偉文在一個午後相聚,暢談兩人不論是身居要職,還是退休後打造第二人生,都讓自己時刻掌握主導權,用管理者的專案精神與赤子般的好奇心,對生命全力以赴。

閱讀更多

50歲以後,是人生不可缺乏的重要階段!張曼娟:就讓我們漂亮退場,留下善意與溫情

tCol 2020-04-21

張曼娟

50歲以後,是人生不可缺乏的重要階段!張曼娟:就讓我們漂亮退場,留下善意與溫情

那一天,我被小黃司機罵了,他很生氣,我卻覺得心中一片暖意。

閱讀更多

家人變仇人、子孫對簿公堂...為什麼「富不過三代」似乎是全球華人企業的詛咒?

tCol 2020-04-13

胡瑞志Jay Fu

家人變仇人、子孫對簿公堂...為什麼「富不過三代」似乎是全球華人企業的詛咒?

當一個家族累積了一定的財富,無論喜不喜歡,他都必須面對財富傳承的問題。

閱讀更多

50歲後最傷感的是...人生剩沒有多長,我卻不敢活出自己!有些事現在沒做,以後也沒機會了

tCol 2020-02-27

伊麗絲.桑德

50歲後最傷感的是...人生剩沒有多長,我卻不敢活出自己!有些事現在沒做,以後也沒機會了

有時候,還沒檢視自己人生時,反而覺得生活容易些,但那樣的人生也比較貧瘠。你越不認識和瞭解自己,你和別人的人際關係品質就越差。

閱讀更多

路嘉怡給未來50歲自己的一封信:活到半百了,請你放下那些過往人生裡不快樂的人事物

tCol 2020-01-09

路嘉怡

路嘉怡給未來50歲自己的一封信:活到 半百 了,請你放下那些過往人生裡不快樂的人事物

身為一個自圓其說界的高手,我要說,是因為走出了極度掙扎的四十歲卡關期,給五十歲的一封信在這時候,就會變得格外有意義。

閱讀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