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條件: 出生

顯示第 110 項,全部搜尋結果有 300

符合補助年齡快去檢查!定期乳癌篩檢助及早發現異狀

tCol 2024-05-13

NOW健康

符合補助年齡快去檢查!定期乳癌篩檢助及早發現異狀

依據110年癌症登記資料顯示,診斷為乳癌個案為1萬5448人,乳癌是女性癌症發生率的第1位;依據衛生福利部111年死因統計顯示,有2834名女性死於乳癌,是婦女癌症死亡率的第3位。乳癌防治為女性的重要健康議題,建議符合國民健康署補助乳癌篩檢的年齡範圍者,應儘早至各大醫療院所定期接受篩檢,以早期發現、早期治療。

閱讀更多

喪偶後活出一個人的精彩!70歲機車阿嬤兩度環島、背相機趴趴走:鬱卒時「離開現場」,心情就會不一樣

tCol 2024-05-03

郭美懿

喪偶後活出一個人的精彩!70歲機車阿嬤兩度環島、背相機趴趴走:鬱卒時「離開現場」,心情就會不一樣

「我超愛騎車,很奇怪,不會累~我希望80歲還能騎車環島!」今年70歲的李茂鸞,人生已來到古稀之年,斑白頭髮蓋不住她滿滿活力,不但天天騎車趴趴走,最近5年內還兩度機車環島。她說,排解心情最好的方法就是「離開現場」,跳上機車,就是最好的出走!最喜歡一個人背著相機,漫無目的前進,藉著相遇不同的人生、邂逅不同的風景,讓老後的每一天,感受活著的興味與樂趣。

閱讀更多

不過問妻兒生活、親子疏離…他問老婆想分居怎麼辦?劉黎兒:拋開「旁觀者」心態,別再逃避人生

tCol 2024-04-26

我年過60,又怎樣? 黎兒人生相談室之112

不過問妻兒生活、親子疏離…他問老婆想分居怎麼辦?劉黎兒:拋開「旁觀者」心態,別再逃避人生

Q:我是茂勝,今年47歲,老婆42歲,結婚17年,育有17歲女兒跟15歲兒子。1年前,老婆告知我說女兒高中畢業就要搬出去,現在時限就要到了,雖然這一年,我們還住在一起,但形同分居,只是她真要付諸行動,我也有點不知如何是好。我搞不清楚到底是要離婚,還是等她回心轉意,我很想回到以前一家人有說有笑的狀態,真的不可能嗎?我們雖是奉子成婚,但也是自由戀愛,我是高職等的公務員,收入不錯且安定;老婆是化妝品業務,多少有抽成,她很能幹,收入高出我的月薪不少。基本上房貸、水電或孩子學費等基本大宗費用是我出,她 出生 活費,其他剩下的錢就儲蓄,存款由老婆管。不過1年前她說要搬出去住時,除了分擔的家用外,開始兩個錢包制,老婆連公司匯入薪資的存摺都還我,顯見她真的鐵了心!其實我們多年前就不同房,最近1年她更是完全不管我的晚餐,只煮給孩子吃,讓我自己打發。孩子也知道我們近年不大說話,學校各種活動都是老婆參加,我幾乎沒過問,或可說是老婆沒想讓我過問,所以親子關係稀薄,他們也不過問我一個人寂寞地吃便當!老婆鬧分居的理由是我太懦弱,毫無存在感,在跟不在都一樣。但我覺得這種說法不負責任,她不願跟我有肌膚之親,有時不小心碰到都吱吱叫!她說搬出去後,只要我分攤小孩扶養費就好,我其實不懂她打算如何、在想什麼?雖然她口頭提離婚,但從沒真正討論財產分配或孩子養育問題,或許從一開始就認定我會聽她的話,即使離婚,條件也全依她吧!兒子5歲之前我們還維持親密關係,其後因作息不同,怕互相干擾而分房睡,逐漸無性化。2年前,我偶然看到她衣櫥裏有十幾件性感內褲,雖因工作關係,她原本穿著打扮就講究,但越來越光鮮亮麗,還藉口公務需要辦了另一支手機,我問任何事她都只回答「不知道」,對我越來越冷淡,讓我覺得她似乎有別的男人。她每天都回家為給孩子備餐,從未外宿,但工作常在周末辦活動,休假不一定,我也搞不清楚,或許她休假時跟別人在一起,我也不敢問,覺得問了,就更不可能挽回。我一想到她可能跟別的男人有肌膚之親,就很難忍受,覺得分手算了,反正都像半個陌生人般生活了1年,但內心又想回到過去一家幸福樣子,是否可能呢?

閱讀更多

自體免疫疾病居重大傷病第3位!補對1元素對抗慢性發炎

tCol 2024-04-23

NOW健康

自體免疫疾病居重大傷病第3位!補對1元素對抗慢性發炎

據衛福部統計資料顯示,自體免疫疾病在台灣10大重大傷病之中排名第3位,患者除了承受疾病之苦,影響生活品質之外,長期免疫系統失調也會提升罹患癌症的風險。因此,預防並治療自體免疫疾病,以減少身體的慢性發炎反應顯得格外重要,其中「硒」元素就是不可或缺的角色。

閱讀更多

給家長的一封信:希望孩子晚上睡得香甜,早上張開眼睛就能起床,笑容滿面、活力充沛,才最重要

tCol 2024-04-15

成田奈緒子

給家長的一封信:希望孩子晚上睡得香甜,早上張開眼睛就能起床,笑容滿面、活力充沛,才最重要

小武是個獨生子,父親是研究員,母親則是醫療專業人員。他從兩歲開始上幼兒體操教室,三歲開始進行幼兒學習和彈鋼琴,接著又去上英語會話班,他每一項都做得很開心,連老師都稱讚他「有才華」。由於他本人並不排斥,父母也對他寄予厚望,所以父母也馬不停蹄地每週接送他去上六堂才藝課。

閱讀更多

小野斜槓第二人生》是爺爺也是校長、是作家也是編劇 「我是個有機會就不放棄的人」

tCol 2024-04-12

蘇君薇

小野斜槓第二人生》是爺爺也是校長、是作家也是編劇 「我是個有機會就不放棄的人」

總統當選人賴清德指定的準閣揆卓榮泰,周五(4/12)進行「賴清德新任內閣人事第二場發佈會」,宣布由作家小野(本名李遠)接任文化部長。對於何時接獲卓榮泰的徵詢?李遠表示是在4月初接獲徵詢,起初猶豫很久,因家人擔心認為他不應在此時擔任公務。他表示會被徵詢的理由,大家大概都是講到他在早期80年代將台灣電影推廣到國際,以及他曾做過電視、創作100多部文學作品、帶紙風車跑遍全國,以及曾辦過學校,接觸過文化界各領域,他也強調「自己沒什麼政黨屬性」。今周刊曾專訪小野,他談起自己擁有多重角色的斜槓人生,以「幸運」概括,並認為比起斜槓,「其實我是一個有機會就不放棄的人。」以下為小野專訪內容。(原文刊載於2020/10/26,更新時間為2024/4/12)

閱讀更多

想降膽固醇變洗腎!7旬婦疑吃「小林紅麴膠囊」腎衰竭剩39公斤:活著像等死…預防性下架商品一次看

tCol 2024-03-29

胡肇芳、郭美懿 整理

想降膽固醇變洗腎!7旬婦疑吃「小林紅麴膠囊」腎衰竭剩39公斤:活著像等死…預防性下架商品一次看

日本製藥大廠小林製藥紅麴案在日本持續延燒,截至3/28晚間為止,約680人在服用該產品後腎臟出現問題住院,其中死亡個案已增至5例,迄今仍有114人住院治療。而台灣也疑似出現首例因食用相關紅麴製品而導致腎衰竭案例,一位高雄男子表示,自己70歲的太太聽說紅麴可降低膽固醇,從3、4年前開始購買大醫生技製造、原料商為小林製藥的紅麴膠囊食用,但去年3月突出現食慾不振、腹瀉不止、胃寒等現象,在高醫檢查出罹患急性腎衰竭,5月即開始洗腎。太太病發後爆瘦到只剩39公斤,人生變掉,「活著像在等死!」(原文刊載於2024/3/27,更新時間為2024/3/29)

閱讀更多

往天涯盡頭單飛!音樂才女鄭華娟離世享壽61歲…天堂、情字這條路都由她創作,300首作品成時代記憶

tCol 2024-03-25

數位內容部整理

往天涯盡頭單飛!音樂才女鄭華娟離世享壽61歲…天堂、情字這條路都由她創作,300首作品成時代記憶

資深歌手、創作人鄭華娟傳出3/21在德國離世,享壽61歲。滾石唱片在臉書官網證實,鄭華娟的後事目前已有德國親友細心處理。鄭華娟長達近40年創作生涯累積近300首詞曲作品,密集多產展現過人的天賦才華,包括陶晶瑩《太委屈》、張清芳《加州陽光》、《Men's Talk》、優客李林《多情種》、林志炫《蒙娜麗莎的眼淚》、潘越雲《謝謝你曾經愛我》、陳淑華《聰明糊塗心》等都出自她之手。她在中廣青春網主持的「Music Box 音樂盒」,也是不少人在求學過程中必聽的廣播節目之一。

閱讀更多

一個人的獨處時光是放鬆、是療癒!三寶媽靠香氛愛自己:每周,都要跟先生子女告假,去做喜歡的事

tCol 2024-03-21

郭美懿

一個人的獨處時光是放鬆、是療癒!三寶媽靠香氛愛自己:每周,都要跟先生子女告假,去做喜歡的事

才從3天的小旅行歸來,徐瑜璘像是汲飽了陽光與空氣,格外顯得神采奕奕。身為6年級生後段班,她是職業婦女、也是三寶媽,卻硬是擠出時間,拋夫棄子一個人去旅行,讓人詫異又羨慕無比。「我一年大概會出去一次,即使跟團出去,也會需要一段時間是我一個人。」對她來說,一個人的獨處時光是放鬆、是療癒——做什麼事情無拘,卻都是珍愛自己的一種方式。

閱讀更多

黃永松的《漢聲》人生 用一根線拉動一整片天空

tCol 2024-03-04

陳亭均

黃永松的《漢聲》人生 用一根線拉動一整片天空

《漢聲》雜誌創辦人黃永松因肝昏迷入住加護病房多日,周一(3/4)離世,享壽80歲。作家好友楊渡在臉書上發文證實,黃永松是在凌晨4點30分辭世。楊渡說今天早晨接到黃永松兒子的簡訊,說父親因肝昏迷住在加護病房多日,週日原本想移到安寧病房,但因怕身體無法承受而未移動。「我總感覺,永松兄是來這人世修行的神仙,修行圓滿了,要回去天庭。他為世間的神佛廟宇做了那麼多事,為民俗藝術的保存,奉獻那麼多心血,為文化的傳承創新,貢獻一生,我相信,天上神佛都會看顧著他的。」楊渡說,黃永松是民間工藝、表演藝術、民俗文化、廟宇建築、古蹟保存、歷史真相等的傳承人,也是守護神,如今,守護世間的神仙,功德圓滿,要回去天庭了,願天上神仙一起來守護他,伴著他遠行。《漢聲》雜誌辦了近半個世紀,它用細琢精雕的方式,完成了「福建土樓」、「貴州蠟染布」等,一篇又一篇,驚人的文化報導,受到了《時代》雜誌、BBC等國際媒體的肯定。黃永松,這位替「中國結」命名的老人,至今還提著鍬,在文化土壤上掘著,他說,他是拉風箏的人,想「傳」,也盼著人「承」。(原文刊載於2017/11/29,更新時間為2024/3/4)

閱讀更多

1/ 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