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這篇父親分享育兒的Dcard文章,會引發網友正反意見的評論呢?
文章先是回顧育兒過程,這名父親回憶從小兒子就是「磨娘精」,當時他與妻子都在綠島國中教書,兒子剛出生每晚哭鬧,到衛生所問護士,建議「要延緩孩子的喝奶時間」,自己就開始一手抱著小孩、一手慢慢地泡奶,每次1秒、2秒地數,兒子也會乖乖地等;後來發現兒子漸漸對數字產生起興趣,更常數羊、數雞。
這名父親也說,兒子從小記性超好,不僅看過的招牌「過目不忘」,常用字在年僅3歲時就認得差不多了。此外,兒子特別喜歡有關數學的書,愛玩益智遊戲、折紙,更視彈鋼琴、打鼓等興趣為「數學」,就連過年嗑瓜子也會訂出特別規則——「至少拿一顆,至多拿三顆,拿到最後一顆的贏!」
至於兒子的求學過程,他說兒子國小時數學一直考100分,國中時也不放過任何一題,「常以考倒他爸爸為樂」。後來升上高中,無論是何種數學考試,兒子總是拿到100分,並在高二下學期暑假參加「台大數學營」,營隊幾位學長更傳授「如何上台大數學系」訣竅,次年便順利考取台大。
▲示意圖。
不過,以上文章內容卻讓網友持正反兩極不同意見。
有人稱讚這名父親教養有方,「其實最重要的是陪伴與正向加強」、「兒子很聰明、你也很快幫助他發現天賦所在之處,而且也是他的興趣。很成功的教育與相處」、「其實PO文中爸爸的確勝過很多爸爸了,沒有打壓式教育、很有耐心,給小孩很多正面反饋和陪伴」。
但也有人認為,這名兒子優秀不一定是「教出來的」 ,父母的引導和提供資源當然重要,但天資與努力絕對佔結果的絕大部分;「最多只能算是引起興趣,你最大的功勞是提供家庭支持,而不是『教』」。更有人認為「台大數學系又怎樣?也不是法律系或醫學系啊,而且上了台大數學系然後?這難道是人生最高峰嗎?」
兒子怎麼說?不要對孩子有太過的期待或執著
這名父親的兒子也在留言區回顧個人成長過程,他坦言學齡前家長的陪伴最為重要,能觀察出孩子對什麼方面有興趣,怎麼找出該方向的遊戲讓孩子適性發展,像是父親想到的過年瓜子遊戲、加法題目、九九乘法表等,都對自己幫助很大。
後來高中考上台大、出國比賽等等,他認為爸媽的關鍵角色偏向背後「默默支持」,讓他在課業、生活上沒有其他擔憂、持續把熱情投注在喜歡的事物上。
當然,兒子也強調興趣、天賦需要家長多觀察,「有時候也不要對孩子有太過的期待或執著」。他更自嘲自己的成長環境像「養放山雞」,爸媽自由度很高,「這倒是真的感激不盡」。
讀數學系「無用」?調查:年薪可破百萬
一般人對於數學系,常有「無用論」的迷思,實際上真是這樣嗎?今周刊曾報導,人力銀行調查,數統人才其實出路頗廣,主要分布在4大產業以及5大熱門職務。
人力銀行就針對具有數學、統計學類背景的上班族進行調查發現,任職的產業分布以教育界比例最高33.3%,其次則是資訊科技業20.6%、傳產製造業15.2%,以及工商服務業(金融業)12.7%等。
以案例中41歲、私立大學應用數學系畢業的建良來說,目前擔任專案管理師,目前年薪站穩120萬。另一位畢業自台大數學系的沙先生,已經在金融業工作4年,年薪也有百萬。
沙先生談起數學系的就業優勢,他認為,數學系是數理學習的基礎,在校的所學,對於邏輯的養成,以及解決問題的能力都有很大的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