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壽未必活得好,國人「不健康餘命」達8年!醫揭高齡社會更要健康老:顧好「三筋」優雅老去

長壽未必活得好,國人「不健康餘命」達8年!醫揭高齡社會更要健康老:顧好「三筋」優雅老去

全世界人口正面臨急遽老化,據聯合國數據,2019年全球80歲以上人口達1億4300萬,預估至2050年,將倍增至4億2600萬人。在此同時,台灣人口年齡結構也正老化中,國發會推估2026年台灣老年人口占比將達2成,到了2070年台灣更有一半以上的人超過60歲。

人口老化不僅帶來勞動力、社福等問題,逐漸老化的社會也造成醫療照護體系嚴重的負擔。2019年台灣全國健康照護花費佔GDP的6.1%,遠低於OECD平均數8.8%;而2011年到2021年的十年間,全國健康照護花費增長率逐漸增加,2020與2021年增長率更是突破7%。

若以目前台灣老化速度的趨勢看來,醫療花費的負擔越來越大,如何確保健康老化將是必須正視的課題。

 

在英僑商會主辦的「台英創新與樂齡論壇」中,特別邀請專家針對「創新合作與智慧樂齡」議題進行討論。

 

國衛院高齡醫學暨健康福祉研究中心執行長許志成表示,台灣老化速度遠比西歐國家來得快,雖然這是東南亞國家通病,但我國僅花7年就從高齡社會跨入超高齡,是全球老得最快的國家。特別是近幾年國人健康餘命雖略微上升,但整體來說失能、臥床、嚴重慢性病的不健康餘命時間仍長達8年。

 

活得老未必活得好,老年症候群問題嚴重

 

高齡人數多、佔比高,造成國人老年症候群問題嚴重。據調查,65歲以上國人「罹患衰弱症或衰弱前期」為17.5%;日常生活自理困難者約13.03%;罹患3種以上慢性病更高達43.8%。

 

常被忽視的還有「多重用藥」問題。許志成解釋,台灣逾4成高齡人口罹患3種以上慢性病,需要同時服用多種藥物,而超過5種藥物就稱為「多重用藥」。按健保資料,目前高齡者多重用藥盛行率約3成,但在雲林等偏鄉佔比卻超過5成。

 

 

不僅如此,台灣老人憂鬱傾向狀況雖逐年下降,但最近一次「國民健康訪問」調查,有憂鬱傾向的高齡者仍達11.1%,老人自殺成功率遠高於其他年齡層。國衛院2022年9月發表的研究更發現,國內50歲以上憂鬱症盛行率達到16.3%,但高達7成未就醫,而在27%尋求治療者中,最終也只有11%得到有效治療,就醫率明顯偏低。

 

 

值得一提是,台灣女性平均壽命高於男性,年逾85歲女性有喪偶經驗者超過8成,65歲以上喪偶人數已達105.8萬,高齡獨居或老老照護狀況普遍,這些都是邁入高齡社會後必須面對問題。

 

許志成說,要解決上述問題,除了醫療照護要做好,如何銜接長照也是未來目標,提升智慧科技於健康照護的應用,就是重要一環。其次是提升高齡者社會連結,包括數位連結、職場在就業、參與社會活動、普及高齡者學習參與者,進一步促進世代和諧共融、建構一個高齡友善及安全的環境。

 

樂齡科技從3關鍵出發:價值、安全、普及

 

成大老年學研究所所長白明奇則表示,身為神經科醫師,他看過非常多老年與失智症患者,對高齡衍生問題格外有感觸,因此在高齡創新科技上,他提出3個關鍵詞,分別為「價值」、「安全」與「普及」。

 

他說,過去長者被尊重、敬老,是因為提供後代許多經驗與知識,創造出高齡者的「價值」。但在發展日新月異的當前社會,這些卻被剝奪了,甚至產生所謂的年齡歧視、老人歧視,因此智能科技若能讓老人得到他的價值,是非常棒的事情。

 

白明奇舉日本為例,除了有許多措施讓老人健康長壽,但其背後更著重「生き甲斐(Ikigai)」,也就是「存在的意義」—「我們為什麼要活著?活著的價值在哪裡?」如果可以透過科技,讓長者利用自己的長處去賺錢、得到別人的感謝,「他的價值就出來了!」

 

 

其次是「安全」。長者跌倒、走失、忘了關瓦斯而引起火災的案例屢見不鮮,意外雖不能預防,但為什麼有些長者跌倒不骨折、沒受傷?答案是他們沒骨質疏鬆、身手矯健,「環境固然重要,但內在也是很強的。」

 

白明奇笑舉自己常說的slogan—「三筋好,舒適老」—老人要活得好,最重要是台語所說的「腦筋」、「腳筋」跟「血筋」。

 

他解釋,老後一定要避免自己失智、身手要矯健,也要控制好自己的心血管疾病危險因子;但許多老人過去根本沒機會注意到這些事情,因此透過科技去管理健康是大勢所趨。

 

最後則是「普及」。白明奇說,目前台灣有428萬高齡人口,其中79萬人有輕度認知障礙,31萬人為失智者,頭腦健康者只有四分之三。我們固然可以運用科技,協助現有認知障礙或失智者家庭減輕負擔,但更重要是透過科技,將健康照護普及至偏鄉,特別是台灣有3成高齡者居住在6都以外的鄉鎮。
 

點我加入幸福熟齡FB粉專,健康快樂每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