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秋早晚溫差大血管健康要顧好!補充1成份慎防腦中風

入秋早晚溫差大血管健康要顧好!補充1成份慎防腦中風

入秋後氣溫逐漸轉涼,早晚的溫差甚至高達10度,然而,氣溫的劇烈變化對高血壓及心血管疾病患者來說,容易影響血壓的穩定度,血管一不小心就有可能因承受不住劇變而導致相關病變,其中尤以中風的風險最不容小覷。

 

溫差大易使血管收縮劇烈 恐增加腦中風發生的機率

 

新北順安復健專科診所滕學澍醫師指出,像是血壓上升、心血管疾病和腦中風急性發作等,主因便是氣溫驟然降低會造成血管快速收縮,促使血壓上升,輕則增加末梢肢體血液灌流不足的情況,導致手腳冰冷、肢體麻木感、疲倦、水腫等症狀;而高血壓患者在接觸到冷空氣使血管收縮、血壓上升時,可能會出現頭暈、噁心、嘔吐等症狀,嚴重恐引發心血管疾病或腦中風急性發作。

 

腦中風大致可分為栓塞型腦中風及出血性腦中風,滕學澍醫師解釋,栓塞型腦中風是因腦血管本身病變造成血管狹窄,或血管內有雜質、血塊形成血栓,又稱缺血性腦中風;而出血性腦中風則主要與血管破裂或外傷有關。發生腦中風的高危險族群包括高血壓、高血脂、糖尿病、吸菸、酗酒、體重過重、生活作息不規律或不健康的生活習慣。

 

滕學澍醫師表示,若民眾發生暫時性腦中風(TIA),可視為腦中風的前兆,症狀可能包括感覺臉或手腳麻木、頭暈、噁心、走路步態不穩、意識模糊等,通常會在發生後的24小時內恢復,但這類患者在病發後2週到1個月內中風的機率會比一般人高出許多,病發當下應緊急送醫治療,後續需持續補充水分、釋放壓力、保持正常作息與健康的飲食習慣。

 

預防中風應建立良好生活型態 適時補充1成份有幫助

 

根據衛福部國健署的建議,健康的生活型態及規律服藥積極控制三高,能夠降低罹患中風風險:

 

▸積極控制三高:若有高血壓、糖尿病及高血脂問題,務必遵照醫師指示用藥並定期回診追蹤。

 

▸健康飲食:三餐定時、定量,並且少油、少鹽、少糖,多吃蔬果。

 

▸養成規律運動:維持每週5次(至少3次)、每次30分鐘的規律運動。

 

▸維持健康體重:BMI(身體質量指數)值維持在18.5至24.9之間,腰圍男性小於90公分,女性小於80公分。

 

▸拒絕菸害:直接吸菸或吸入二手菸,都會增加中風風險。

 

▸每年定期健康檢查:可及早發現身體異常,調整不良生活習慣及控制三高等危險因子,遠離疾病威脅。

 

對於年長者、有三高或其家族遺傳病史的人,腦中風的風險會比一般人更高,為預防腦中風發生,高雄全國大藥局陳怡任藥師表示,可透過每日服用具改善末梢循環、打通血路作用的銀杏葉萃取物。特別是對於手腳酸麻、糖尿病引起的末梢血液循環不良、以及行動不便的老年人相當適用。

 

銀杏葉萃取物 循利寧專利製程品質有保障

 

然而,市售促進血液循環的產品琳瑯滿目,民眾該如何挑選呢?陳怡任藥師指出,選購時可留意該產品是否為知名大廠製造、原料產地、萃取方式與含量,以及檢驗合格認證標誌,如循利寧銀杏葉萃取物有專利製程,品質相對有保障。

 

陳怡任藥師分享,自己的父親常覺得腳麻,服用循利寧後,情況改善很多;另有1位年約70多歲的阿嬤主訴,晚上睡覺時手臂容易麻痺,服用循利寧一段時間,手麻的症狀明顯改善。由於銀杏葉萃取物會幫助提升血液循環,因此建議如有手腳麻的老人家,可將銀杏葉萃取物作為日常保養服用;若另有痠痛的症狀,則會建議服用B群,能幫助提升神經傳導作用,進而改善痠痛感。

 

不過,陳怡任藥師也提醒,民眾若有拔牙、手術的規劃,應在術前先與主治醫師討論需停用幾天,以減少術後出血風險,如已經有消化性潰瘍、內出血或出血現象,務必暫停服用,以免加重症狀。另外,針對正在服用控制三高、心血管疾病或腎臟疾病的藥物,也應先諮詢主治醫師的同意再評估使用。

 

保持健康飲食與規律運動 同時注意水分攝取與保暖

 

在日常生活保養方面,陳怡任藥師建議,平時應避免熬夜,少吃油炸物和高膽固醇的食物如內臟類、蟹黃蝦卵、魚卵、帶殼海產類、章魚、魷魚等,飯後多出門走動,適度運動,能有效降低中風的機率。

 

滕學澍醫師也提醒,對於高血壓患者來說,有氧運動比閉氣式的運動更適合,更重要的是持之以恆;同時,水分攝取也很重要,因為水分有助於稀釋血液,降低血液黏稠度,減少血栓形成的風險,建議每日水分攝取量須達每公斤30到50ml,例如,50公斤的人1天最少要喝1500ml的水,若有運動流較多汗,則應補充2500ml的水分,以減少中風風險。此外,秋冬季節應注意保暖,尤其年長者應留意頭部保暖,建議外出時可多戴1頂帽子保暖。

 

點我加入幸福熟齡FB粉專,健康快樂每一天

 

(本文獲「NOW健康」授權轉載,原文刊載於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