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中年男曖昧談結婚生小孩、性觀念、金錢觀,關係卻無疾而終!她悟:卡住是放下控制的練習、祝福

和中年男曖昧談結婚生小孩、性觀念、金錢觀,關係卻無疾而終!她悟:卡住是放下控制的練習、祝福

當一個人在卡頓的煩躁狀態下做出的任何行為,很容易會帶有強烈情緒,而那多半都不會是正確的。可是,當你把「卡住」視為生命的常態,那會是一個完全不同的視野。

情感關係、事業財富,哪怕包含健康狀況,我觀察人類最害怕、最容易感受到恐懼的狀態,即是意識到自己處在一股「卡頓」的情況,但又無能為力。

 

前段時間照鏡子,我的頭髮在一個要短不短、要長不長的長度,眼見髮尾如章魚腳四處亂翹,想剪回短髮省得輕鬆,心底卻覺得可惜,可是想到要留長髮就必須捱過蓄髮陣痛期,這段日子要頂著章魚頭出門,內心又感到煩躁,卡著不上不下好討厭。

 

頭髮長短,還算好解決。但是其他事情的卡頓感,若想解決這種反反覆覆的情緒,顯然有些難度。

 

曖昧對象對我忽冷忽熱,是該放下還是另尋其他對象;此刻事業老是讓我不確定,方向做起來好像是對的,是適合我且有前景的工作,可是我明明很努力,依然看不見成效,想放棄又捨不得。

 

或是進入戀愛關係,隱約感受到這個人不適合我,可是我又喜歡他,還需要繼續嗎?當然,最常見到的還有分手或斷聯,你一方面心心念念著復合、想著是否應該等待,但另一方面又想下定決心放眼未來,內心各種卡頓,想放下就是放不下,遲遲做不出決定。

 

卡住,是一個很痛苦跟煩躁的過程。

 

身處在這種要上不下的情緒迴圈,不惜藉由塔羅占卜、求神問事盼著別人來替自己做決定,其背後隱藏的心理因素,除了不相信自己、沒有勇氣為自己做決定,還有深怕自己做出錯誤選擇。

 

但還有一種狀況,是這個人心裡早就知道答案,也清楚想要往前走,可是他的大腦就是放不下,經常就會當機卡住。

 

這部分和一個人的自信與否不見得有關。

 

而是有的時候,情緒就像暗湧,你意識到它的存在,起初先是選擇處理它、嘗試放下它。只不過,當你認為它消失了,它又會在某些不經意的時刻湧現,就像拚命用油漆掩蓋的白牆再次滲出裂縫,讓你重新陷入「卡住」的狀態。

 

你心裡清楚對這個人與事,早就沒有那麼傷心難過,可是你依然會不時想起,接著光是想到就煩躁,心想為什麼明明走過了,還是重新想到他,難道是我放不下?如果是我放不下,那麼時間也太久了吧!

 

有些人會開始對自己生氣,對自己擁有這些情緒生氣;另一些人,則把這種輾轉往復的情緒打結視為是某種星象發威,比如水星或火星逆行。

 

我倒沒有迷信到這地步。

 

因為這個卡住的、忽高忽低、一時間做不出決定的情緒,我們其實可以擁有和它共處的方式,它可以超越星象的框架,它是可以被你控制的,化解卡住的方法就是─卡住了,就讓它卡。

 

卡住,不見得是壞事

 

我真正領悟和「卡住」相處的契機點,是在一次的曖昧結束。

 

對方是一個四十幾歲的男人,當初僅見一次面,我就喜歡上他,他對我來說充滿吸引力,而男人也表示喜歡我,雙方已經談論到結婚生小孩想生幾個、性觀念、金錢價值觀云云。

 

只是後期,我和他對曖昧的定義和步調不一致,導致兩人連見第二次面都沒機會,關係就無疾而終。

 

明明只見一次面,這個男人卻讓我莫名在意,連我自己都感到意外,大概陷入兩個月卡頓期。

 

我會卡住,是我明白這個男人沒有他嘴上所說的那樣「喜歡我」,他的言行不一致,縱然知道背後應該有諸多理由,但即便現在我等待他回來聯繫,倘若沒有溝通清楚彼此的狀態和感受,沒有討論出一個相處共識,這段關係還是會導向一種模糊不明的狀態,對我跟他都不是好事。

 

可是,我依然放不下,在意就是在意。

 

我清楚我就是喜歡這個人,總覺得沒有好好和他深入認識、解除誤會,心裡有些可惜,但同時我知道自己在行動上已盡力,對方的反應冷淡下來,是我勉強不來。

 

這個事件,是一個根本不需要求神問卜,連周遭姊妹淘都不用諮詢,我就知道應該要放棄的感情,男方已經明擺著無心,我也不是那種會死纏別人不放的女人,很多時候,你必須尊重對方不再喜歡你,這才是學習愛。

 

 

我知道是該放下了。

 

但這種要放不放的情緒,就是會在兩個月內反覆出現,像是走進一個鏡子迷宮,繞了不同路徑,最終折返原地兜圈子,坦白說這段期間,我喜歡這個男人的程度早已大幅減低,剩下的更多是自責,心想這股「卡住的情緒」到底要怎麼處理。

 

事業方面,我不太有這種問題。

 

換到愛情,我承認我很鑽牛角尖,長年都在處理自己的卡頓情緒,不惜嘗試各種管道,運動、冥想、繪畫、寫歌、寫作,往好處想,我倒是莫名其妙習得不少才藝,身體機能也練得很不錯。

 

但是卡住的情緒,它仍舊會時不時湧現作怪,你不禁懷疑它根本是我身體的一部分。

 

一個人會從卡住的狀態醒過來,是一瞬間的事。

 

現在的我,之所以能和「卡住」自在相處,是上了國際舞蹈家廖筱婷的編舞課,包含加入了成英姝老師的劇團。

 

和電視電影不同,劇場表演和編舞課強調的是「現場能量」的流動,包含靜觀練習和舞蹈,形成充滿象徵性留白且詩意對話的表演空間。

 

只不過,一旦涉及到現場行動,即便事前操練再多次,難免還是會遇到不可控的狀況,你無法叫攝影機關掉、導演無法喊卡,你卡住了,仍舊要想辦法舞動下去,想辦法繼續表演,畢竟觀眾就坐在台下。

 

劇場表演和編舞課首要的練習,都是要處理「卡」。

 

筱婷老師的編舞課上,經常會安排讓我們的肢體「有目的性的擺動」,比如要我們以左邊手指為出發點,右邊腳趾是終點,接著想像在出發點和終點間連線,同學會開始練習從出發點的手指舞動,慢慢一路跳到右邊腳趾。

 

舞動的整個過程,是逐步遞進。

 

你必須感受到手指的顫動經過手肘、手肘來到二頭肌、二頭肌連到肩膀、肩膀到鎖骨,你想像汗水從髮際滑落到頸項,汗滴是慢慢滑下,不是一下就到終點;換言之,你就是要感受「全身肢體都在流動」的過程,盡可能發動每一個經過的部位,讓它們都在跳舞。

 

對初學者來說經常遇到的情況,就是有些部位,你根本不曉得怎麼動。

 

比方你叫我用鎖骨跳舞?鎖骨的舞動又該如何牽引到乳尖?坦白說,無論在劇場表演還是編舞,我常常陷入這種「卡住」的過程,就是無法跳得順暢,一度嚴重懷疑自己天生沒有流動感。

 

為了克服這個狀況,我每天早上都在房間練習,嘗試用筱婷老師給予的指引來發動肢體,一邊用手機錄影,每次跳完都會回放,觀察自己的身體狀態。

 

終於,在看過幾次自己跳舞的影像後,我什麼都明白了。

 

通常要突破「卡」的窘境,表演者必須放下「我意識」(me-ness)的想法,將全部身心都專注在一種「我不知道」的狀態,給身體先行,在於身體和你的靈魂連結是最直覺,先放下思考,靈魂自然會牽動身體,幫助你擺脫這種卡的情況。

 

沒有人喜歡未知。

 

但神奇的是,當一個人必須和「我不知道」這件事相處時,就是因為不清楚接下來身體會往哪裡去,故而他所投入的,反而是更多的專注,更多的凝神,更多的當下,恰如其分的聆聽和呼吸。

 

好像你去爬一座山,事先查過資料,曉得如何從山腳走到山頂,可是整條路上會發生什麼事、遇見什麼人、碰到什麼昆蟲鳥獸,你是不知道的,登山者們也只能專注在當下。

 

正是在全神貫注當下的姿態,神性就此發生,所謂「卡住的狀態」也會以一種你意想不到的姿態慢慢消融,你會走進一個真實的流動,它給你的不會是什麼解套的方法,可是會讓你產生一種洞見。

 

遙想當初,我觀察自己有創造自然流動的情景,關鍵都是在:我會放鬆地、輕盈的,讓卡住發生。

 

越是卡住,越要平常心面對

 

倘若肢體卡住了,那就讓它卡住,耐心等待,因為絕對會有一個時機點出現,身體會繼續以它想要的狀態發動。甚至有時候,當你在卡住的時候隨性換到下一個動作,還會創造一種怪誕有趣的動線,讓你意想不到,可是獨具美感。

 

面對卡住的方式,就是平常心。

 

從身體到情緒,當你處在卡住的狀態,不要緊張,就先讓它卡著吧!因為當一個人在卡頓的煩躁狀態下做出的任何行為,很容易會帶有強烈情緒,而那多半都不會是正確的,更不是發自他靈魂的做法。

 

可是,當你把「卡住」視為生命的常態,那會是一個完全不同的視野。

 

有些人會討厭黑夜,是因為他失去從暗夜裡看見星星的能力;有些人討厭冷冽寒風,卻忘記這陣寒風的源頭,是他習以為常的空氣,是他抬頭就能仰望祈禱的天空。

 

原來,卡住是一個生命常態,隱藏的是一種「學習開放」的禮物,是一種放下控制的練習,卡住是一種祝福。

 

後來想起這個男人,我不再擔憂自責,而是意識到這股情緒,不慌不忙地,在心裡為他送上愛,接著繼續做自己的事,我不再勉強自己馬上不想他,更不會為此焦慮,我會觀察這個狀況、觀察自己,轉而回到當下,去做我現在可以做的事情,照常上班、照常寫作、好好吃飯運動和休息。

 

為什麼可以處理得如此自然而然?在於我真心明白,卡住是一時的,卡住是萬物運行的轉折。

 

被譽為東方天書的《易經》,就提到「卡住」的智慧。

 

歷經象徵天空的「乾卦」和象徵大地的「坤卦」後,《易經》的第三卦叫做「屯卦」,指的正是萬物初始、混沌不明的景象,什麼事情都還不明朗,陷入一種卡頓型態,瞧,連古人都曉得,卡住就是一種正常現象。

 

面對不明的卡頓感,《易經》同樣建議:「勿用有攸往,利建侯。」卡住的時候,就不要冒進,利於持正守固,覺察自己,放寬心態,清楚這個情緒它會來,它會走,它又會來,又會走,沒事的。

 

卡住的時候,就開開心心地接受,任其卡著吧!做點自己的事,然後不慌不忙地等待吧!待到一個時機出現,你的內心自然會知道要怎麼處理現在煩惱的事,放一千萬個心吧!

 

點我加入幸福熟齡FB粉專,健康快樂每一天

 

(本文摘自《相信自己,才是完整的你:覺察自我的27個練習》,聯經出版公司出版,高瑞希(奶媽Naima)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