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歲的謝先生是金融業上班族,長期工作壓力大,經常半夜回家後才用餐,長期下來出現俗稱「溢刺酸」的胃食道逆流症狀,感覺胃酸或食物往上倒流進入食道。
謝先生原不以為意,自行買成藥服用就能稍微獲得緩解,直到最近,突發性生火燒心的症狀越發頻繁,尤其睡到半夜常被火燒心驚醒,到後來甚至只要平躺就會出現火燒心,還併發乾咳無法再入睡。這使他上班精神不濟、無法完成工作,更因此精神緊繃、易怒,甚至動起自殺念頭……
胃食道逆流激增,每2~3人就有1人罹患
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消化科醫師蕭望德指出,胃食道逆流是國人常見疾病,隨著飲食習慣改變與生活壓力提升,盛行率由30年前不到1成,激增到如今的3至4成。
胃食道逆流典型症狀包括溢酸、火燒心、胸悶、胸痛,有時也會出現打嗝、噁心、嘔吐、上腹部悶痛、吞嚥疼痛或吞嚥困難等症狀。而部分食道外症狀如喉嚨痛、喉嚨異物感、耳朵痛、咳嗽、呼吸喘促等,都可能與胃食道逆流相關。這些症狀輕則影響注意力及工作效率,重則使患者失眠、生活作息紊亂而無法工作,嚴重者甚至會萌生輕生念頭。
像謝先生在銀行上班,對數字的正確性要求很高,「萬一錯一點、或是速度太慢,就會被責罵」,即便下班後仍自我檢討,使得他想透過飲食來放鬆,所以常在深夜吃甜食當宵夜,結果反而更糟糕。
酸鹼值監測,精準改善症狀
為了精準治療,蕭望德建議謝先生進行「動態酸鹼值監測(ambulatory pH monitor)」,也就是將0.2公分細的小導管經鼻腔放入食道與胃附近,導管外接動態記錄器,持續24小時監測食道內的酸鹼值變化及食道蠕動情形,檢查發現他在夜間、尤其是躺下時胃酸逆流非常嚴重。
因此,蕭望德請他更改服用制酸劑的時間,並改變晚餐飲食內容,戒除吃宵夜習慣後,夜間火燒心症狀明顯改善,終於恢復原本的精神及活力。
胃食道逆流的好發年齡,在50歲至59歲以及剛入社會的新鮮人的兩大類族群,女性罹患疾病的比率約男性高2倍,蕭望德說,此疾病較少發生嚴重併發症,主要影響是生活品質及工作效率,但是要注意有無「食道化生」及「分化不良」的細胞變化,可能會增加罹患食道癌的風險。
蕭望德也指出,臨床上約有4成病人在胃鏡底下無顯著的黏膜受損,使用藥物治療,症狀也沒有明顯改善,這時就會建議進一步使用其他精密工具檢查,如「動態酸鹼值監測」及「高解析食道蠕動壓力檢測」,來監測食道內的變化。
若病人較為敏感或是鼻咽、顱底有手術過的病人,無法忍受鼻咽部有異物時,以及在上述24小時監測期間未出現症狀,蕭望德則建議選用食道膠囊—「無線動態酸鹼值監測」,監測時間最長可以達到96小時,可以更舒適、無感的接受檢查。
延伸閱讀:
由於胃食道逆流是很常見但是多變的疾病,臨床上如果可以使用更多的工具來幫忙,達到疾病細分的目的,可以避免遺漏診斷或是過度診斷的情形,更進一步使病人得到正確的治療,讓病人擁有更好的生活品質。
蕭望德提醒,造成胃食道逆流的因素,大多是跟肥胖族群、抽菸,以及生活壓力有關,在飲食方面,避免過度喝茶、咖啡,以及少吃甜食等,呼籲民眾不要熬夜,進食後2小時不要馬上躺下、睡前盡量不要吃宵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