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和一些待退朋友見面,言談間大家對目前的金融風險都存有疑慮,隨手舉例如:瑞士信貸破產,AT1公司債變壁紙;矽谷銀行SVB被擠兌,一夕之間破產;國內保險公司這兩年因防疫保單慘賠淨值大減,要賣樓籌款來負擔理賠費用,且需要金管會同意變更會計科目(資產重分類)來解危。另有前國安會高官父子違法銷售澳洲基金吸金約6億美元,被台北地檢署起訴,現金名車遭扣押…
跨國銀行機構在被接管、業務重整等過程,許多資產部位都涉及退休基金。從這些國內外的近期的事件看來,市井小民一不小心也可能會誤踩地雷。保護自己的資產,避免被無良的金融機構消滅掉,是現代人的一大課題,才不會讓一輩子辛苦所得,轉瞬間灰飛煙滅。
有什麼簡單的策略可避開金融災難呢?
1.投資前要先了解自己投資的商品是什麼,最簡單而重要的原則是,看不懂的商品不要投資。
以AT1債券(Additional Tier 1 Capital Bonds)來說,它是指具有資本補充功能的可轉換債券,通常由銀行和金融機構發行,用於補充金融機構資本金額。這種債券通常具有較一般公司債更高的利率和期限,但也可能在特定條件下強制轉換成股票或損失吸收工具,也就是「直接減記」變壁紙。
AT1債券銷售厚厚的外文商品說明書,一般人能看懂多少?在台灣銷售的金融保險商品,連教授或博士可能都看不懂中文寫的商品說明書了,何況我們市井小民。貿然投資遇到出狀況時,只能嘆怎麼死的都不知道。
2.遇到不合理的報酬率先查證
遇到不合理的投資報酬率,要先警醒為什麼這麼好康的事情,投資機構不自己賺就好,而要捧到你手上?
基本查證動作:先到經濟部商業司「公司登記公示資料查詢服務」查有無公司登記,然後到金管會「合法金融業網站連結」查詢。這兩個單位都是最基本的資料,如果連這麼基本的資料都無法公開,那你一定要有所警覺,這裡面水太深,不是一般人可以碰的。
3.存款要選擇有保障存款安全的機制
存款存在銀行,就要看有沒有保障存款安全的機制。但台灣有存款保障,台灣相對安全,有些海外國家有此機制,有些沒有,選擇銀行時要特別注意。
台灣有「中央存款保險公司」保障存款安全。自民國100年1月1日起,每一存款人在國內同一家要保機構之存款本金及利息,合計受到最高保額新台幣300萬元之保障。
如果存款超過這數字,又擔心銀行倒閉,就分開多存幾家銀行,最好存在「大到不能倒」的系統性重要銀行。
金管會銀行局公布2022年6家「大到不能倒」(Too Big To Fail)的系統性重要銀行(D-SIBs):中信銀、台北富邦銀、國泰世華銀、合庫銀、兆豐銀和第一銀行。這6家銀行被金管會要求,執行比一般銀行更嚴格的資本標準:普通股權益比率、第一類資本比率、資本適足率,須在2025年分別達到11%、12.5%及14.5%。
4.選擇準備金雄厚的保險公司
台灣保險公司有保險安定基金有基本保障,根據保險法,為保障被保險人之基本權益,並維護金融之安定,財產保險業及人身保險業應分別提撥資金而設置。
目前台灣還有22家壽險公司,準備於2026年元旦,財報要接軌IFRS17會計公報。現在現金增資壓力變大,可預見未來會有保險公司陸續退出這個市場。過去大家愛買儲蓄險,是因為比定存利率高、有保證收益,又是壽險公司來保證,感覺很安心。但未來大家要體認買的是「保障」,壽險公司要提足準備金,才能履行多年後的承諾。
之前許多被掏空的保險公司,為使客戶權益不變,政府利用政策和補貼手段,讓其他家保險公司收購。雖然保險有保險安定基金,但在接管國華、國寶、幸福和朝陽人壽時,幾乎將安定基金子彈用完,變成全民買單。
但以後呢?如果遇到系統性的風險,其他保險公司是否有餘力接下這些爛攤子,這是一大問題,現行法律保障權益最高只到300萬元,保戶要懂得精挑保單和保險公司,避免自己權益受損。
萬一遇到承保公司倒閉,會變成怎麼樣?
在壽險公司倒閉期間意外死亡,原本可請領500萬元身故給付(壽險300萬加傷害險200萬),但依保險安定基金規定,身故給付為「得請求金額」的90%,並以300萬元為限,因此只能獲得安定基金300萬元給付。
另外,年金險(含壽險生存給付部分)或醫療給付(不包含長期照護給付)等等,不同項目會有不同的規定,保戶自己應該要了解自己的權益。
金管會公布111年推動「提高國人保險保障方案」績效優良者,計有:台灣人壽、國泰人壽、中國人壽、南山人壽、新光人壽、三商美邦人壽、宏泰人壽、安聯人壽、第一金人壽、合庫人壽、台新人壽、全球人壽、元大人壽、安達國際人壽、友邦人壽及法國巴黎人壽等16家壽險公司。
會擔心保險公司倒閉的人,就該選擇績優、賺錢、大型且口碑佳的保險公司,最好是找「大到不能倒」的保險公司投保,最好是投保「超大型金控」下的保險公司,以免年輕時繳的錢,40年後要用到時,保險公司卻不見了或保障被大打折扣。
退休金準備不能重來,年紀愈大越不能承受「投資被騙或退休金被減損」的事實,也希望大家可以利用簡單的策略來避開金融災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