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多網友對此表示認同,「尤其家裡小孩只愛吃那幾樣菜來搭配蛋,真的好有感」、「好久沒吃番茄炒蛋了」、「真的耶,我昨天原本想買2顆牛番茄,想到沒辦法做番茄炒蛋,又默默放回去了」。
其實雞蛋雖然百搭,仍有其他食材可取代,例如有營養師就建議可用豆包、豆皮、豆腐來炒番茄。其中,豆皮是加熱豆漿時上面的薄膜所製成,富含蛋白質、脂質、碳水化合物及鈣、鎂、鐵等豐富礦物質,取代雞蛋的口感也不差,但建議選擇新鮮豆皮,會比油炸過後的豆包熱量較低。
臺北市立聯合醫院社區營養推廣中心營養師戴暐庭則指出,如果早餐習慣來個水煮蛋或是茶葉蛋,可以考慮更換為豆漿或豆干、豆腐、豆皮等,一樣可以補足蛋白質。午晚餐的部分,可選擇肉類、魚類、海鮮類做替換。
如果真的很想吃蛋,市面上已有許多業者以鴨蛋代替;事實上,在同等重量下,鴨蛋與雞蛋的蛋白質含量相似,也可做為替代選擇之一。另外,也有烘焙業者想出以豆腐泥、南瓜泥、香蕉果泥等做蛋糕,可取代雞蛋的食材其實不少。
戴暐庭說,一顆雞蛋的蛋白質含量約為7公克,若想攝取相同含量營養素,可改吃半盒嫩豆腐、一杯190ml的無糖豆漿、1.5片五香豆乾、一小把毛豆(約50顆)、半掌心的肉類及魚類,都可攝取到等量的蛋白質。
但在選擇時,可依「豆魚蛋肉」來依序攝取,富含植物性蛋白的豆製品可為補充蛋白質的首選,肉類部份則建議避開油脂含量較高的三層肉或是加工肉品如香腸、熱狗等較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