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是淺碟型市場,股價很容易受消息面或外資買賣而大受影響。就股票持有上,從政策面來觀察,台灣政府鼓勵當沖,常將當沖政策視為解救股市低迷的救命仙丹,但以我個人的觀點,當沖救命的方法,無異是飲鴆止渴。
美國鼓勵長期持有,有許多公司不配息,持續將「配息」的錢投入企業,讓公司複利成長,例如股神巴菲特的波克夏(BRK.B)公司,股民賺的是價差。
美股若是股價貴,股票分割(拆股,Stock Split)會讓股價更親民。最近Google和亞馬遜1拆20,特斯拉1拆3。而台灣,拆股很少見,最近只有前股王「矽力-KY」1拆4,1股變4股,讓股價不再高不可攀,小資族也買得起,可以參與公司成長。
美10年期公債殖利率逾4%是指標
台股的投資經驗是否可以複製到美股?投資的原則放諸四海皆準,美國是驅動全球資本市場的大引擎,我個人相信的是好好向巴菲特學習——好好看財報。美股是巴菲特形容「滾雪球」的最佳地點,一般人千萬不要放空美股。
滾雪球,就是複利效應,曾經讓巴菲特成為世界首富。他自己說:「2008年金融海嘯後,全世界印太多鈔票,所以巴菲特指標不適用了,唯一指標是美國10年期公債殖利率。當美國10年期公債殖利率大於4%時,再看看當時環境,來決定股票貴不貴,值不值得購買。」
現在美國10年期公債殖利率已突破4%,而股神持續抄底加碼西方石油(OXY-US)。巴菲特也建議大家,如果不會選股,就買指數型ETF如標普500指數ETF(VOO及SPY),他自己也身體力行(如果在台灣,就是0050或006208)。
拜網路交易之賜,投資美股有許多交易介面可以選擇,一般開戶時要用護照資料(拍照上傳)和稅務編號(身分證號碼),24小時內就開戶成功。等到錢依規定轉入指定帳號(通常幾小時內可轉入),就可以開始交易。台灣的銀行轉帳會經過第三方(中間銀行)才進入美國券商,過程需手續費和郵電費,但也有一些美國券商的交易手續費是0。
一般來說,美股開戶時會填W-8BEN的稅務表格(每隔一段時間需填一次),就能免課資本利得稅,股票價差獲利完全不用繳稅給美國。如果有配息的話,則配息部分會被預扣30%稅,聽起來好像很高,但占投資總額的比例其實很小。
不過,近日美國國稅局(IRS)發布2022-23號通知,要求券商針對「非美國籍」投資PTP股票或ETF者,自明年1月1日起,依交易總金額預先課扣10%的稅。
如果透過台灣券商的複委託,一樣要申請,但複委託的交易手續費貴了許多。為避免爭議,台灣券商針對交易這種PTP型態的ETF投資人,會另有動作,投資人要多留意。而如果海外投資獲利較高,則要納入「最低稅負制」來申報所得稅。
退休族投資要謹慎,閒置資金再進場
前面有提到,投資一定要參酌個人的需求與條件,如果是年輕人,我鼓勵藉著投資海外,培養個人對金融變動的敏銳度,與關注全球。我也建議我自己的孩子練習投資美股,先用小額的金額購買個股和ETF,建立自己的投資邏輯和長期策略。
如果是退休族群,我建議先抱持參與及的態度,投資金額不要佔個人資產配置太高的比重,像美股這樣沒有漲跌幅限制的市場,投資心臟要很強,最好是不會影響到生活的閒置資金。
也要注意到,按照美國股市關於當沖交易規定,一般賬戶5個工作日內交易不能超過3次,但資產在2.5萬美元以上的日內交易可無限制當沖;但若賬戶餘額低於2.5萬美元,股票交易將被凍結90天,直到補足金額為止。建議帳戶內若沒那麼多錢,就不要當沖。
買大不買小、長期持有,2年累積報酬率20%
美股盤大,股票上市櫃數量夠多且種類也多,2年前開始投資美股至今,年報酬率約10%,2年累積報酬率約20%。我個人操作原則是「買大不買小」,一開始我買蘋果、波克夏、特斯拉、台積電ADR等4種股票,後來再陸續增加亞馬遜、GOOGL、ARKK、AMPL。
因為資金有限,我都是等到股票分割(Split)之後購入,而為增加個人整體美股組成的穩健,希望未來可以再加入微軟、可口可樂、麥當勞,這些是我愛用的日常用品,也是績優股。
透過個人偏愛個股自組ETF,雖然長期可能會落後VOO,但因為不管是什麼投資,好公司也要有好的進場價,才能夠有大獲利。
對於大型且績優的好公司,最好的投資策略就是Buy & Hold(買來擺著,至少5年以上),即使經過2008年金融海嘯,回測投資績效還是傲視其他投資策略。我用這樣的原則低點慢慢補持股,希望這一兩年低迷的時間撐過去,投資報酬率可以更上一層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