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認知、了解與投入之間,會有很多的時間與空間。知道指數型基金存在的投資人,可能永遠不會進行下一個步驟,去讓自己了解為什麼被動投資對他們是最有利的。而清楚了解問題並認同指數化投資的人,也可能永遠不會投入於這個策略。
為什麼會發生不投入的情況?大概是因為缺乏信心,也可能是因為有所延遲,又或許他們希望目前的策略在某天會好轉。英國經濟學家約翰.梅納德.凱因斯(John Maynard Keynes)曾經說過:「我們做決策時所根據的長期預期狀態,並不僅僅是取決於我們所能做出最有可能的預測。它同時也取決於我們進行預測的信心。」按照凱因斯的說法,投資人對被動投資策略缺乏信心,可能是沒有投入的關鍵原因。
對被動投資建立信心,是需要花時間的。我在1980年代早期,開始意識到這個方法。然而,一直到1990年代早期,我開始在投資產業的銷售部門工作之後,才開始完全欣賞這個策略,而且我還花了幾年的時間,最後才全部將主動式投資丟棄,徹底轉換為被動式的方法。
那是我做過最明智的投資決策,而我記得,那是我投資生涯中最沉著冷靜的時刻之一。就跟愈來愈多的投資人一樣,我對我決定要執行完全的被動投資方法,徹底的感到坦然、自在。
(1)稟賦效應(The Endowment Effect)
當投資人認為他們所擁有的比他們所沒有的更好時,就會出現稟賦效應,儘管這種信念經由論證證明並不是真的。擁有績效表現很差的主動式管理共同基金的人,會比沒有擁有這些基金的人,來得更看重這些基金。
投資人有種傾向,會持有績效失敗的投資項目太久的時間,但是又會太快就把績效勝出的投資項目賣出。他們的行為,好像並沒有受到想要對投資組合進行再平衡,或是避免低價格股票的較高交易成本所刺激。
我在工作的時候,看到稟賦效應在投資管理的交易當中出現過。在空頭市場,新客戶的詢價次數會大幅減少,這是因為人們拒絕改變策略的想法造成,直到他們能夠補足他們部分的損失之後,情況才會有所改變。
(2)失落之地
許多投資者開始轉向被動式投資組合,但是卻從來沒有好好把它完成。有一半的投資組合,是管理效率很高的低成本指數型基金,另一半依然被管理效率很低的傳統主動型基金困住。這所創造的,除了一團糟的投資組合之外,其他一無是處。
每個研究被動管理解決方法的人,最後都需要做出決定;確認他們是否真的要採用被動式的方法。中間點是沒有效率的,它是行不通的。而且很可能的機會是,你會滑落回到主動式的那一方。
(3)改變方向卻沒有堅持到底
被動投資組合管理的擁護者,會跟你說,被動式策略很簡單。很容易就能做好基金的選擇,要弄清楚資產配置的方法並不困難,而且不用費力就能執行、維持投資組合。不過他們通常會遺漏最困難的因素──「情緒」。
要堅持被動策略,說的比做的還要容易,因為我們人類的情緒,往往會戰勝我們自己。奉行被動策略需要一個信念,那就是市場會在長期時間裡照顧好我們。
「堅持到底」是戰爭或戰鬥的情境中,使用的一種措辭,意思是無論遭遇何種障礙或批評,都要追求目標。約翰.柏格將這個術語的最新用法普及化。在市場艱困時期,面對逆境時不要猶豫,要「堅持到底」!
如果你能夠把握住夢想,被動投資是適合你的。
(本文摘自《被動投資學:巴菲特、彼得林區、愛德華索普都推崇,真正可以賺到錢的投資方法》,樂金文化出版,理查‧菲利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