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貸、車貸、尿布錢加上罹癌母親的醫療費...40歲工程師年薪百萬卻患上儲物症「我擔心錢不夠用」

房貸、車貸、尿布錢加上罹癌母親的醫療費...40歲工程師年薪百萬卻患上儲物症「我擔心錢不夠用」

圖片僅示意

Denny只要聽到有人要丟東西,就會跑去撿回家。2、3年來,Denny家中的三房一廳堆滿雜物,東西多到沒有地方走路。

 

總擔心錢不夠用

 

Denny是一位即將邁入40歲的爸爸,他新婚剛滿2年,小孩快滿一歲。看起來幸福美滿的生活,但在他心底卻一直有份不安:擔心錢不夠用。

 

事實上,他在科技公司擔任工程師,是老闆看重的員工,也有機會從小主管被提拔成大主管。而老婆也是科技公司的助理,2人都年薪百萬。但對Denny來說,他有房貸、車貸、尿布錢要付,更慌張的是,媽媽去年才因癌症住院,治療和進補的費用昂貴。

 

雖然不是付不起,但Denny總會擔心,若想生第2個小孩,或是媽媽病情惡化,或是快90歲的爸爸也生重病,那麼,自己的經濟狀況是否會垮掉?於是,Denny決定從生活節儉做起。

 

除了多省點日常花用,只要喝完寶特瓶,Denny就會收集起來拿去賣,這也是Denny爸爸會做的習慣。漸漸地,Denny看到路上的寶特瓶也會撿,人行道垃圾桶中,若有較乾淨的也會撿。Denny也想過這些行為有點狼狽,但很快地,覺得反正能多賺一點是一點。

 

漸漸地,Denny不只撿回收物。當聽到叔叔在搬家,會丟掉一大批衣物和日用品時,Denny覺得這些東西以後都用得到,所以拿回了10幾件厚重衣物、幾十個鍋碗瓢盆,以及數百瓶身體用和物品用的保養品、保健藥錠、清潔劑。

 

Denny的老婆一看到這麼多東西,嘴巴張大著,說不出話來。但Denny一一解釋用途與使用時機,老婆一時也難以反駁。而這個情況尚未結束,Denny只要聽到有人要丟東西,就會跑去撿回家。2、3年來,Denny家中的三房一廳堆滿雜物。

 

床上約有30幾條棉被,衣櫥有幾千支衣架,但幾萬件衣服多到掛不完,走廊上是成箱、快過期的雜糧、飲料,廚房被各式廚具占滿,客廳則是滿滿的五金百貨。這些東西多到沒有地方走路,就連門口都是要拿去回收的一袋袋寶特瓶和一捆捆廢紙。

 

儲物症個案大多缺乏病識感

 

「我並不覺得困擾,是我老婆叫我來的。」Denny第一次進來諮商時這麼說。

 

Denny的表情哀愁,像是背負幾千萬的負債。「她覺得我太杞人憂天,根本到了神經病的地步,但我只是想儲備多一點東西,以防有一天真的要用到。」

 

「你會覺得東西太多嗎?」我好奇他的主觀想法,因為儲物症個案大多缺乏病識感,就算把房子塞滿,沒地方住,也認為正常。在這種情況下,心理諮商就會變得更困難。

 

「嗯……是有一點奇怪啦,但不這麼做,又會不放心。心想著如果有一天不夠,怎麼辦。」Denny的眼神飄離我的視線,似乎說完後感到愧疚。

 

「我就是比較未雨綢繆,會先想很多的人。我也沒辦法。想到了,就是覺得要準備多一點。」在後續的談話中,我了解到Denny說的「不夠」,更像是一種末日感。

 

在Denny的想像中,所有的積蓄會很快就花光,然後被嫌棄他的主管開除,最後會流落街頭乞討。但這些顯然和現在的狀況完全不符。雖然Denny的腦袋也知道不合邏輯,但情緒上,光是想到就會很慌張,所以他也不讓自己去想,繼續儲存物資就對了。

 

 

儲物症患者的伴侶最痛苦

 

我們的諮商其實只進行了2次,Denny就以財務狀況為理由停止了。

 

不過換成Denny的老婆前來進行長期的諮商,因為在這類型的個案中,本人通常會因為談到的狀況太羞恥,或是不想要面對情緒的襲來,寧願以同樣的方法過活,也不要處理現況。但相反地,共同生活的親友通常比較困擾,也會跟著一起焦慮或暴怒。所以會想在諮商中了解如何調適,以及如何和對方進行溝通。

 

儲物症患者總是害怕「不夠」,因此強迫性的累積自認為所需要的物品。累積的數量通常沒有上限,但並非他覺得足夠,而是他很快發現有更需要的東西,所以將心力放在收集其他物品上。焦慮在這裡扮演的角色,被外在真實合理化了。

 

對Denny來說,他真的有金錢上的負擔,只是這個負擔逐漸在心裡擴大,慢慢變成被「若我不繼續儲存物資就會餓死」的災難化思考所占據,而這項思考反覆在心中醞釀。當有重大的事情發生時,像是媽媽住院需要一大筆錢,就讓他覺得這個思考真的有可能發生。這時的焦慮具有壓倒性力量,讓他強迫性的不斷儲備。

 

焦慮並不可怕,被現實驗證後的焦慮,才真正讓人瘋狂。

 

作者簡介_莊博安

諮商心理師,現為「微光心理諮商所」所長。致力將困難的心理治療概念轉譯為白話文,協助來談者應用在實際生活中。

本文摘自寶瓶文化出版 《慢性焦慮:焦慮,是過往未曾處理的生命創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