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師指出,失語症是由後天大腦語言區的損傷所造成,包括中風、頭部外傷、腦瘤或感染、腦退化性疾病(如阿茲海默症)等,使得患者在聽理解、口語表達、閱讀、書寫等語言能力上有不同程度的障礙。
若是屬於退化性疾病引發,則好發年齡約60歲左右,出現三大症狀一定要多注意,並且盡速就醫。目前失語症僅能以藥物延緩病情,無法治癒。
失語症好發族群,5大腦部問題是肇因
●腦中風患者,如大腦栓塞、顱內出血等
●頭部外傷,例如車禍、撞擊
●腦部腫瘤
●腦部感染
●腦退化性疾病,如阿茲海默症等
失語症引發的3種症狀:
1、表達性失語症:患者可理解部分溝通內容,但表達能力很差,有時僅有單字或語法不完整的簡單句子。
2、接受性失語症:患者表達能力較好,但因理解差,有時甚至不知道自己在說什麼,因此有答非所問、文不對題或胡言亂語的情形。
3、全面性失語症:患者的語言理解及表達能力都不好。
雖然失語症無法預防,目前也僅能透過藥物延緩病情,但仍能透過語言治療設法重新建立患者與他人溝通的能力。
衛福部豐原醫院語言治療師吳敏如指出,可藉由增加聽覺理解、口語表達、文字閱讀、書寫等各方面能力訓練,以達到基本生活需求及自我想法的表達。
譬如讓患者學習如何指認出物品、圖片及物品功用,並且理解生活情境簡單指令,及簡單問句和複雜長句。可以一起朗讀出語詞或句子,甚至是短篇文章,以及進行理解與閱讀內容相關的閱讀測驗。或是使用口語、輔具來做日常簡單生活上的應對或表達自我需求、身體感覺與情緒等。
面對失語症患者,我們可以做的事
失語症通常來得突然,患者在心理上備受打擊,若有家屬給予支持,在復健上會有相當助益。吳敏如建議,面對親友罹患失語症,可以掌握幾個原則提供協,包括:
1.說話時必須面對面,透過視覺接觸、臉部表情、肢體動作等非口語線索來幫助患者理解。
2.說話速度放慢,語音清晰,避免用小孩的口吻來對話。
3.說話內容要以現實環境中常出現的人事物為主,避免抽象語彙。
4.談論話題時,勿東扯西扯,容易讓患者混淆無法理解。
5.使用簡短且完整的句子,句子之間有適當停頓,讓患者有足夠時間去理解。
6.必要時說話可重覆幾次或換個方式說,以幫助患者理解。
7.可多利用非口語的溝通方式輔助。手勢、圖片、相片等。
8.不要打斷患者的話語,請給予充分的時間說話。
9.多給予患者鼓勵,避免不耐煩或使用責備的話語及語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