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條件: 語言治療

顯示第 19 項,全部搜尋結果有 9

「死了比較好!」車禍被判植物人以為活不了…搶命29天奇蹟甦醒,她從頭學說話、開咖啡館圓夢

tCol 2023-05-30

郭美懿

「死了比較好!」車禍被判植物人以為活不了…搶命29天奇蹟甦醒,她從頭學說話、開咖啡館圓夢

24歲女孩陳彥蓉4年前車禍受到重創,被醫師宣告可能成為植物人,醫護搶救後奇蹟甦醒,不但在母親陪伴下從癱瘓狀態從頭學走路、說話,更在媽媽與哥哥的守護下開設咖啡館圓夢,為人生的驚奇之旅再創續篇!陳彥蓉以愛貓「土匪」諧音取店名為「途啡」,代表著人生途中雖然暫時停步,卻可以把它當成休息沈澱的機會,停下來喝個咖啡。

閱讀更多

參加完小孩幼兒園活動後,我確診肺癌末期!49歲母:想陪孩子長大、和先生一起退休享受我們的世界

tCol 2022-07-29

陳晉興、梁惠雯

參加完小孩幼兒園活動後,我確診肺癌末期!49歲母:想陪孩子長大、和先生一起退休享受我們的世界

Amy(化名,四十九歲)兩個孩子的母親。二○二○年底因頭痛、失聲等症狀,就醫做相關檢查,確診為嚴重腦部轉移之肺癌末期,靠著緊急開腦手術及第三代標靶治療救回性命。

閱讀更多

67歲布魯斯威利息影抗病魔…5大腦部問題引發「失語症」,出現3症狀就要小心

tCol 2022-03-31

郭美懿整理

67歲布魯斯威利息影抗病魔…5大腦部問題引發「失語症」,出現3症狀就要小心

好萊塢巨星布魯斯威利近日發現罹患失語症,因已影響認知功能,不得不宣布息影,前妻黛咪摩爾與現任妻子、5個女兒共同署名發表聲明,家人同心一起陪他「狂歡一場(Live it up)」對抗病魔,令人動容。醫師指出,失語症是由後天大腦語言區的損傷所造成,使得患者在聽理解、口語表達、閱讀、書寫等語言能力上有不同程度的障礙,若是出現三大症狀一定要多注意,並且盡速就醫。

閱讀更多

阿公「臉臭」不是心情差,竟是巴金森氏症作祟!醫提醒6症狀快就醫,及早治療非絕症

tCol 2022-03-18

郭美懿

阿公「臉臭」不是心情差,竟是巴金森氏症作祟!醫提醒6症狀快就醫,及早治療非絕症

68歲的林老先生原本總是笑咪咪,近來卻被家人發現板著一張臉、面無表情,就連孫子看到他,都覺得阿公「臉很臭」。家人原以為是阿公有心事,但每次詢問都沒結果,直到無意間聽到電視節目談論巴金森氏症,才驚覺阿公可能是生病了!

閱讀更多

美食家媽媽罹癌、插鼻胃管,陷入無味黑白人生…貼心女兒找解方,尋回生活百樣滋味

tCol 2022-02-08

優照護

美食家媽媽罹癌、插鼻胃管,陷入無味黑白人生…貼心女兒找解方,尋回生活百樣滋味

一切都來得這麼突然,原本身體狀況都很良好的林媽媽,有天突然覺得身體不適,就醫後發現罹患了癌症。幸好身為老么的林小姐住得近,隨之而來的治療過程,也都由貼心的女兒陪伴照顧。母親的症狀好轉,醫院也安排林媽媽出院。但隨著母親要出院的日子越來越近,林小姐擔心母親在家會無人照顧,自身又因工作無法抽身,焦慮感與日俱增。

閱讀更多

巴金森氏症害怕走路、不敢回診!林志豪醫師4大治療法,讓你走路越走越遠越有信心

tCol 2021-09-10

林志豪醫師

巴金森氏症害怕走路、不敢回診!林志豪醫師4大治療法,讓你走路越走越遠越有信心

在患者被診斷巴金森氏症的時候,家屬和患者本人往往會突然面臨生活的失落感,不知道未來該如何是好。 最近一位患有巴金森氏症的阿嬤回來門診,她手拿著拐杖,面帶些許微笑緩緩走進診間。 半年前她是坐在輪椅上來的。把時光再倒回兩年前,其實她有來找過我,因為走路不穩,我那時看出她有動作緩慢,手微微顫抖,診斷是巴金森氏症,阿嬤當時有點不知所措,之後就沒有回到門診。直到半年前女兒推著輪椅帶她進來,因為走路越來越慢,常跌倒,因此有點害怕走路。我問阿嬤這些年來她有治療嗎? 她說因為害怕,不知道她得了什麼怪病,她聽說這病是不會好了,所以她沒有真正的做什麼治療。

閱讀更多

拯救高齡化台灣危機 需要聽力師助攻

tCol 2020-05-13

楊雅馨

拯救高齡化台灣危機 需要聽力師助攻

老化最大危機就是失智,其中最能延緩失智的可控因素為「控制聽覺損失」。二○一七年內政部統計顯示,台灣老年聽障人口逾九萬,占整體聽障人口的近八成。

閱讀更多

爸媽適合吃什麼?營養師9大飲食妙招告訴你

tCol 2018-12-27

亞東紀念醫院/亞東院訊

爸媽適合吃什麼?營養師9大飲食妙招告訴你

「家有一老,如有一寶」,隨著台灣進入高齡化社會,長輩們的健康也越來越被重視。

閱讀更多

避免家屬鬧翻  預立醫療自主計畫可解套 插不插鼻胃管?先問「有沒有意義」

tCol 2017-05-11

林思宇

避免家屬鬧翻 預立醫療自主計畫可解套 插不插鼻胃管?先問「有沒有意義」

為了一條鼻胃管,知名作家瓊瑤槓上丈夫平鑫濤前妻的三個子女,引發社會討論;專家建議,身為病患家屬,應以有需要、有意義、有品質、無代替方法後,才考慮放置。

閱讀更多

1/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