舉凡:一、臺灣年輕勞動人口的缺口亟需銀髮族來彌補,但企業對銀髮族的需求不大;二、目前這群銀髮族朋友,對上仍有年邁父母親要照顧,對下則還需照顧或幫助年輕子女的經濟等問題。因為,臺灣自 2020 年起,總人口開始負成長,死亡人數超過出生率,出生人口數依據內政部的統計,從 2001 年的 260,354 人下降至 2019 年的 166,886人,此與年輕人不結婚,或結婚後不願意生小孩有關,導致年輕勞動人口減少,勞動缺口逐漸加大。
我在打工的地方─吉野家淡水店,就會常看見一些銀髮族夫婦或單身銀髮族來店裡用餐,有時候與他們問候或簡單閒聊時,會得知他們的孩子迄今未婚,或者他們目前還未能含飴弄孫,說到此現象,他們總會嘆一口氣!這也是目前臺灣的人口危機所在。
依據國發會研究指出,至 2025 年,臺灣 65 歲以上老年人口占比將超過 20%,此數字更凸顯出臺灣出生率的驟降與人口危機。因此,臺灣出生率低,導致年輕勞動人口不足的問題將愈趨嚴峻,這個勞動缺口,若完全仰賴文化背景不同的外勞來填補,有其制約性,亟需仰賴有經驗的銀髮族人口來彌補,才有其創造性;加之,目前許多家庭裡,年邁父母親的照顧責任,仍落在銀髮族朋友的肩膀上。這些問題對銀髮族朋友來說,是一種生活與心理上的壓力。但無論如何,銀髮族朋友要讓生活過得生動活潑更加有趣、不被綑綁,讓自己走入新的職場,是一個不錯的選擇。以下就從幾則故事談起,以吐露銀髮族朋友為何還想要有個舞臺的心內事。
首先從一個 68 歲的朋友談起,我這位朋友是某家知名人壽公司退休的高級主管,老婆大人則是退休教師,他們培育的兩位孩子均很有成就,兒子當醫生,女兒是位公務員。但兒子已近 40 歲,迄今尚未娶妻生子,每天忙著醫院和診所的事,女兒是公務員已出嫁,目前只剩2位老人在家每天大眼瞪小眼,我看妳、妳看我。他說:「若不出來找工作做,整天待在家跟老婆大人相處,除了鬥嘴之外,還是鬥嘴,這樣長期相處下來,不生病才怪。想要抱孫子,兒子就是不想結婚。所以出來工作,不完全是經濟考量,而是要找一個清靜的地方,讓自己活得自由自在愉快一點。」找一個「避難所」這或許也是生命重生的另一種抉擇。
至於我尋找工作的目的,是為了追求成就感,創造自己的剩餘價值,因為我兩個孩子都已成家立業,平時在家,我和老婆大人也要照顧年邁的母親,要幫母親準備三餐、洗澡,以及從事醫療照護等工作。我和太太為了把握最精華的六十年華,不讓青春歲月虛度與浪費美好時光,選擇退而不休,在另一個職場貢獻所學。
有一次,我在勞動部銀髮中心參加一個演講,來聽課的人當中,有一位年齡大約 58 歲的婦女,我問她,妳為何還要出來找份工作做呢?她說:「自己學歷不高,家庭經濟又不好,想多找一份兼差的工作貼補家用,因為晚上已有一份兼差工作,想再找一份白天兼差工作。」「那妳小孩已經出社會工作了嗎?」我很好奇地反問她,她竟如此的回答我說:「不要說我小孩的事了,他們能夠養活自己,我就偷笑了。」這是這位樂齡大姊的心聲。
另外,我也在勞動部銀髮中心遇到一位從企業界退休的銀髮族,他的年齡已超過 60 歲了,月領退休俸,卻依舊到處參加勞動部銀髮中心開辦的諸多就業課程,在與他交談的過程中,發現這位先生懂得許多管理方面的知識,我問他為何還想出來找工作做呢?他很無奈的回答說:「想要再到企業界貢獻所長,無奈年齡關係,沒人要,只能找一些服務業的工作來消磨老年時光。」
再者,有一天在一個風和日麗的星期六上午,我與老婆大人在淡水與三芝交接的海邊健走時,偶遇以前在天母教會的朋友,這對夫妻是來淡水海邊散心的,因為目前他們夫婦倆星期一至星期五均需照顧年紀93歲,且雙腳骨折的老母親。對照顧年邁的母親這一件事,我的心與他們頗有同感,照顧的人每天要做許多照料的事,在緊繃的氛圍下,身心靈也會感到疲累,非常需要找一天出來散心透透氣,讓拉緊的發條稍微放鬆一下,補給一下身心靈的維他命 C。
我朋友的老婆大人說,「她 2020 年2月份剛從職場退休,本想享受一下退休的生活,但沒想到自己婆婆2月份剛好跌倒骨折,還未享受到退休生活的樂趣時,就要每天待在家裡煮三餐給婆婆吃,還要幫婆婆翻身及處裡她的大小便。還好先生仍在家接案工作,可以每 2天幫他母親洗澡一次,減輕我一些負擔。」這是銀髮族退休後,還需照顧婆婆,無法享受退休生活的故事。
我的朋友接著跟我分享說:「由於他的弟弟還未退休,因工作關係,星期六、日才能放假,他的弟弟還很孝順,星期六、日可暫時接手照顧他們年邁的母親,讓他們夫妻倆星期六可外出散心,讓生活加點調味。」
我朋友已66歲了,由於他哥哥旅居加拿大,無法回臺灣照顧他的母親,因此,照顧年邁母親的重擔,就落在我朋友和他老婆大人的身上。我問我朋友說:「為何不請外勞來照顧您母親呢?」他說:「一方面他媽媽本身不習慣外勞來家裡照顧;另一方面,若請外勞,還要照顧外勞的起居生活和情緒,不如自己照顧最省錢、最省事。」
可是我朋友的太太對她先生所說的話卻有不同看法,認為母親是大家的母親,須輪流照顧,不然沒有照顧母親的人,就要出錢給照顧的人。而我朋友對他太太的見解則有不同的看法,認為照顧母親是天經地義的事,若還要其他兄弟姊妹出錢,反而增加他的照顧壓力,出錢的人就會指指點點,挑東挑西的。
照顧年邁母親的事,就需要有一個人不計較願意付出,家族才能維持和諧,我這位朋友就是這樣的人。
還有我居住在臺北灣社區的關係,為了生活便利,理髮時總會找社區附近的理髮廳。有一次我到這一家理髮廳理髮時,理髮廳老闆喜孜孜地跟我分享他的喜事說:「我剛花了 680 萬買到一間 4+5 的公寓房子,總計8個房間。」我聽了老闆分享之後,腦中轉了一下說:「是不是5樓沒有產權的加蓋房子」理髮廳老闆馬上提高分貝高興地繼續跟我分享說:「買了這一間房子,我終於不用租房,可以擁有自己的房子,也可把媽媽接來住。女朋友(其實是我太太)也可以一起住,房貸也可以一起負擔,而五樓有 5 間套房,稍微整修後,每間可出租 4,500 元。」「真的好棒,又可創造被動收入。」我對他的見解,深表贊同。
緊接著我再次好奇的反問這位理髮師說:「請問您,您只有要接您媽媽來住,怎沒有想到您父親呢?」
理髮師語帶無奈的說:「我父親已經 68 歲了,目前在南投老家照顧 92 歲的祖父,祖父因為車禍骨頭開刀,由於手術沒有很成功,兩腳逐漸萎縮,不良於行,再加上我祖父他不喜歡請外勞來照顧,只好由我父親來照顧。」
「請問你祖父生幾個小孩呢?」我又好奇地問。老闆回答說:「我祖父生了5個小孩,3 女 2 男,3位姑姑沒有負責照顧他祖父,但其中有一位比較有錢的姑姑會每月支付5千元給我父親,另一位叔叔則每月提供2萬元給我父親,總計2 萬5千元作為我父親照顧我祖父的辛苦錢。」
這位理髮店老闆的祖父,因為他的姑姑與叔叔願意出錢給他父親來照顧年邁的祖父,使家族的和諧得以維持,也能盡到孝道。
對銀髮族朋友還有體力照顧年邁的父母親,以及他們年邁的父母親晚年還能夠得到照顧的情況來說,這是銀髮族朋友的恩典,也是年邁父母親的福氣,這些恩典好比《聖經》裡頭的一句話:
壓傷的蘆葦,祂不折斷
將殘的燈火,祂不熄滅
這種景況像極了溫柔的慈悲⋯⋯
作者簡介
謝冠賢
現職:吉野家股份有限公司、鍾媽媽不動產有限公司;經歷:鋰科科技董事長特助兼財務部經理、國家安全局戰略研析處、國軍北投醫院會計部門主管、中國科技大學兼任講師
李淑芬
現職:伊甸基金會護理人員
本文摘自書泉《不退休其實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