照顧中風公公13年沒休過1天,只因先生一句「自己人顧才安心」:如果重來我不會這麼笨了

照顧中風公公13年沒休過1天,只因先生一句「自己人顧才安心」:如果重來我不會這麼笨了

「女人要有屬於自己的房間,一筆屬於自己的錢,才能真正擁有創作的自由。」女性主義先驅、作家維吉尼亞・吳爾芙這句話反覆被引用傳誦。作家已經離世逾80年之後的今天,女人倘若有一筆錢,會優先讓自己有個空間,或者是將錢完全的花在自己身上嗎?

根據我的臨床工作經驗及生活觀察,答案是「多半不會」,至少在台灣的熟齡世代的女人,像我在解數學題目一樣,不會就是不會。

 

當熟齡女人們手頭上有一筆錢的時候,多半會攢下來或投資,或拱手奉給家庭,為兒子、女兒購屋當頭期款,讓子女出國讀書、創業,鮮少有人大大方方花在自己身上,滿足自己的想要。

 

媽媽總是聞聲救苦、有求必應

 

這個世代的熟齡女人,習慣當家庭裡的千手觀音,有求必應,當家裡的媽祖婆,聞聲救苦。公公婆婆生病要照顧,爸爸媽媽身體不好要操心,子女不成材在家啃老傷心,子女成材,無暇理會自己悵然若失也不好責難。

 

緊急支援就更捨我其誰,疫情前,有個朋友兒子到菲律賓馬尼拉開會,抵達當地時發現手機沒帶,一通電話向老媽求助。朋友如拍絕地救援動作片一樣,飛奔機場送過去,機票錢旅費當然是老媽自付。

 

老媽忙得團團轉,那另一半呢?「算了!不期、不待、不受傷害。」多次聽到熟齡的朋友,不約而同說出這「三不」。

 

日前應邀參加將於明年母親節上映,王希捷導演的電影《一家之主》特映,以台北中產家庭為背景,寇世勳演「種」在單人皮製沙發上的退休老爸,以一種居高臨下的態度,對鮑起靜飾演為家務事忙得像陀螺一樣團團轉的太太,動口不動手凡事批評指教。

 

我特別觀察身邊中年婦女的反應,看到寇世勳連個垃圾分類都不會做,一逕高談闊論,竊竊私語著「對啊!就是這副德行。」也在鮑起靜的忙、盲、茫,迷失在我是誰的困惑裡,瞥到了些許落寞悵然。

 

也許她們也習得「不期、不待、不受傷害」的無奈,當時忍不住這樣想。

 

《一家之主》劇照,融觀電影提供

 

永遠只出不進,愛也會耗竭

 

有求必應、聞聲救苦是神的能力,況且,神壇有香火環繞,來維持神聖性。凡人呢,肉身能力有限,不斷給予、不斷付出,終有虛空耗竭的時刻。一直只出不進,漸漸人會開始不滿,開始去想「我呢? 」、「我這一生就這樣嗎?」

 

當有所不滿、困惑跑出來的時候,老實說,並不是愉快的過程。陷在舊有的習慣裡面,雖然痛苦但是至少熟悉的。要改變太可怕了,也會懷疑真的可行嗎?然後還有更多的情境,如那位搭飛機送手機的朋友說的,「只要孩子過得好,我就好。」

 

將期待放在別人的身上,注定是苦果。人除了自己之外其他人都是別人,我們沒有辦法代替別人吃東西、代替別人消化,我們無法過別人的人生。同樣地,別人也無法為了我們而活,如果硬要別人活在自己所設定的目標裡,儘管立意再好,都是情感上的勒索。

 

表達愛的方法,其實可以很多元

 

用付出來表達愛不是不好,只是如果只有犧牲奉獻這個方法,那就可惜了。愛是相互的過程,如果愛對方,就要讓對方也有表現的機會。試試看,有些事情不要主動去做,只要你不要搶著出手,到最後一定有人會去補位。

 

「可是我不知道自己要什麼?」沒關係啊!多半的人也答不出來自己要什麼先,但是如果妳開始覺得生活這樣有哪些不對勁,一定有讓妳不喜歡的地方,那就用刪除法,把自己不想要的地方刪除,不要繼續委屈自己。

 

尊重自己的需要,不要過度勉強

 

學習尊重自己的需要,不要過度勉強。有一位朋友照顧中風癱瘓的公公13年,這期間她沒有休過一天假,包括過年的時候。家裡的經濟不是太差,但是「孝順」的兒子說自己人照顧比較放心,責任就全落在她這媳婦身上。當公公過世後,她也因長期過勞及情緒壓抑,得了憂鬱症。

 

朋友很懊惱自己為什麼要那麼聽話,因為這10幾年來的付出,換來的是先生說每天看到她鬱鬱寡歡的樣子就很煩,寧可和朋友去爬山,也不想留在家看她愁眉苦臉。

 

「如果再來一次,我不會這麼笨了。」她恨恨地這樣說。

 

為自己而活,是需要練習的

 

但是為自己而活,是需要練習的,把重心慢慢的從應付外界,拉到滿足自己,這需要有一段探索的過程,可以怎麼做呢?

 

刻意留一段時間給自己,這個時間是專屬於自己的,有意識的不為他人做任何事。

 

習慣付出的人,剛開始把時間花在自己身上時,常會有罪惡感,覺得自己這樣會不會就是自私。提醒自己,機器需要降溫,人需要喘息。

 

留一個空間、留一點時間給自己

 

一天24小時,是1440分鐘。1440分鐘撥出60分鐘給自己不為過,如果真的挪不出60分鐘, 至少擠出10分鐘、20分鐘當自己專屬時間,練習我可以只是我,不用給別人。

 

在家庭內,多數的熟齡女人沒有屬於自己的空間,主臥是夫妻共用,客廳、廚房是家人共用,如果有書房多半是先生的,有的還有孝親房、客房,但是在分配上很少有一個空間專門給熟齡女人,例如說媽媽。這也意味著,在家裡她們是沒有隱私的。

 

不是沒有房間,但沒有自己的空間,這是許多家庭的空間分配方式,一個沒有隱私的人,是隨時會被干擾,這樣的環境,很難讓人意識到自我。

 

當然,不是每個人都能有屬於自己的房間,但仍然可以創造屬於自己的空間,例如,在家裡騰出一張椅子,一個角落,這個空間是專屬於自己的,把它當成結界,在這個領域妳的自由是受尊重的,請他人不要打擾妳。

 

如果連這個也沒有,就向外延伸,即使將公園的一角當成心靈歇腳的地方都好。

 

練習擁有自己的空間,練習擁有自己的時間,要談愛自己、做自己,不妨從這裡當起點。

 

點我加入幸福熟齡FB粉專,健康快樂每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