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餐飯後都刷牙,中年後還是得牙周病? 醫師:犯了這5大忌,就容易牙周病找上門

三餐飯後都刷牙,中年後還是得牙周病? 醫師:犯了這5大忌,就容易牙周病找上門

最近有位年約50歲的民眾,刷牙時牙齦經常滲血前來就醫,經檢查外觀紅腫發炎、牙縫結石堆積,在拍X光片後,更發現齒槽骨已有遭細菌破壞而發炎的跡象,這正是牙周病的典型症狀。

 

這位民眾不敢置信,認為自己積極刷牙,牙齒應該很健康才對。我問了他清潔牙齒的習慣,並當場請他示範平常刷牙方式,才發現他雖然頻繁刷牙,卻犯了5個大忌,才讓牙周病找上門。

 

一、沒刷到牙齦接縫

 

牙周病,是細菌從牙齒、牙齦的接縫入侵牙周組織所導致,而這個位置,正是牙菌斑、牙結石最容易堆積,讓細菌窩藏其中的地方,因此刷牙重點應該放在牙齦接縫,將牙菌斑盡可能刷掉,以減少牙結石的生成。

 

二、不使用牙線、牙間刷清牙縫

 

牙齒與牙齒之間的鄰接面,是許多人經常忽略的地方。

 

除了刷牙之外,你應該使用牙線,將牙齒鄰接面表面的菜渣、牙菌斑剔除,並搭配牙間刷清潔牙線剃不到的凹洞,才算完成正確的潔牙

 

三、牙刷捨不得換

 

牙刷一般置於浴室等潮濕環境,且刷毛根部在使用後不易清潔,易滋生細菌,長期使用下對牙周反而是種傷害。

 

許多人只憑外觀,判斷是否該不該換新牙刷,但其實無論外觀如何,一般都建議:至少3個月換一次牙刷(電動牙刷則3個月換一次刷頭)。

 

而假設三個月還沒到,就發現刷毛分岔、變形,或刷毛底座變色、有污垢堆積時,則應馬上換新牙刷。

 

四、刷牙刷太快

 

很多人的刷牙習慣,都是牙刷有「碰」到每顆牙齒、泡沫沾滿整個口腔後,就開始漱口、以為完成清潔了,整個過程花不到1分鐘。

 

其實按照正確的刷牙方法,每2顆牙齒刷10下、再從牙齦的方向往咬合面刷5下,以及臼齒咬合面各刷10下,刷完全口至少要花4至5分鐘。

 

五、過度刷牙琺瑯質受損

 

有些人以為刷愈大力、刷愈久,牙齒就愈乾淨,但其實過度的刷牙,反而會使琺瑯質受損、變薄,產生敏感性牙齒,也更容易蛀牙。而過度刷牙,也可能使牙齦萎縮,降低保護牙根的作用,提高牙周病的機會。

 

刷牙的目的,在於清除牙菌斑、減少結石堆積,而刷錯方法不但沒效果,反而對口腔造成傷害,適得其反,建議讀者可於就診時,向牙醫詢問正確的刷牙方法。

 

然而再怎麼努力刷牙,都只能減少牙結石的生成,定期洗牙同時進行口腔健檢,更能保障你的口腔健康。

 

目前衛福部提供13歲以上國民,每半年一次的健保洗牙,建議讀者應善用這項服務,減少牙周病的機會。

 

點我加入幸福熟齡FB粉專,健康快樂每一天

 

(作者為彰化市米羅牙醫診所醫師/鹿港鎮英倫牙醫診所院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