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卸去招牌後的退休人生,隨著一直以來的方針、目標一併消失後,該用什麼來取而代之呢?接下來的人生所本的,與其說是方針、目標,不如說是活著的依據會更好,去看清這個道理非常重要。
沒有依據,就不知道該做些什麼,整天無所事事,過著不想看電視卻還是照看不誤的生活。或許這樣的形容有欠穩當,總之容易變成所謂的「大型垃圾」。
當然,活著的依據形形色色,但都源自於同樣是「對人有用」的發想。如果在職時期的想法是:身為組織的一員,要對公司有用;那麼退休後的想法就要切換成:身為獨立的個體,要對別人有用。
該做什麼,甚至該怎麼活著,才能對別人有用呢?以此想法為原點,就能敏銳察覺別人想要什麼、社會需要什麼。如果不知道這些,就很難採取對別人有所助益的行動。
譬如以自己生活區域這個層面來說的話,想知道什麼是對別人有用的,就必須與當地的人多來往、多聯絡。參加住戶代表大會就是一種採取行動的表現。
參加後,又會引發接下來的行動。住戶代表大會裡有各種職務,去擔任其中一個職務吧。如果在職時期從事會計相關工作,就活用這方面的經驗,擔下會計職務;如果曾從事活動規劃相關工作,就自願負責社區的活動企劃。
這樣的行為甚至是生活方式,便是對周遭住戶、地方社區有所助益。
以上例子只是冰山一角。總之,「對他人有用」的想法,會成為引發一連串行為的能量與原動力。
你現在不是無所依據、渾噩度日的時候,請快點找出你「對他人有用」的地方!
(本文摘自《退休禪心態:退休了,完全切斷過去,開啟有禪味的快樂人生》,天下雜誌出版,枡野俊明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