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美醫學中心泌尿外科主治醫師林才揚說,間質性膀胱炎也稱為膀胱疼痛症候群,是一種臨床症狀組合的統稱,台灣間質性膀胱炎的盛行率,從2002年的每10萬人有21.8位上升到2013年的40.2位,其中女生是男生的3倍之多,而且大於65歲的盛行率最高。
間質性膀胱炎定義
1、與膀胱相關聯的不愉快感覺,包含疼痛、腫脹等不舒服感覺。
2、合併有下泌尿道症狀,像是頻尿、急尿、夜尿等維持超過6週。
3、期間沒有泌尿道感染或其他致病原因。
4、漲尿時不舒服感明顯,排尿後疼痛就會消除。
林才揚表示,間質性膀胱炎並非單一病因所導致的疾病,目前比較常用的假說有慢性或無症狀細菌感染後,所產生的免疫反應、自體免疫疾病、膀胱受傷後造成神經性慢性發炎、膀胱表皮缺損造成通透性增加。而神經性慢性發炎和膀胱表皮缺損造成通透性增加,較常為學者接受的解釋。
而間質性膀胱炎也是一種採用排除性的診斷,在診斷間質性膀胱炎時,必須先安排一系列檢查排除掉其他混淆的疾病,如膀胱及攝護腺惡性腫瘤、感染、膀胱過動症、尿道憩室、骨盆底肌肉功能異常等等,才能去作診斷。
在臨床上治療間質性膀胱炎的療法雖然不少,但都僅能針對症狀作治療無法根治。
間質性膀胱炎治療方式
第一線治療:保守治療(壓力減緩、飲食控制)、口服藥物(症狀治療)、膀胱水擴張術、潰瘍切除術。
第二線治療:膀胱內灌注(玻尿酸、肝素等等)。
第三線治療:肉毒桿菌素注射、經皮電刺激術。
第四線治療:膀胱切除手術、膀胱成形術、臨床試驗(注射高濃度血小板血漿)。
林才揚表示,由於間質性膀胱炎是一種慢性、病因不明、多致病因子、易復發,而且目前尚無有效治療方法的疾病,對病人的生理、心理、社交行為、生活品質都會造成重大影響,因此建議如果有相關症狀應儘早就醫,治療過程也必須要有耐心,以及不要過度期待症狀完全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