囤積物品讓人殞命!?
沒錯。令人悲哀的習性就是,即便當人不再需要,不再喜愛,甚至已經厭倦了它,但卻因為「花很多錢買的」這樣的理由而捨不得,進而遲遲不願放手。
然後再因為沒有整理、不敢丟而讓自己心煩。話說回來東西即使擺著不丟,也不會來攻擊人,更不會對人的生命造成威脅; 然而請大家好好想想,如果就這麼把東西堆著,結果反而讓自己身處於佈滿灰塵、細菌和塵蟎的環境中,這樣好嗎?
再說如果讓自己身處東西可能會掉落,腳可能會被絆倒這類高危險性的環境下,這些風險的存在,簡直隨時都有可能危害到自己的性命。再加上更讓人有所感觸的是,如果一直深陷沒有整理的煩惱中,反而更讓人覺得生活空間裡存在的這些不需要的物品,嚴重剝奪了人的精神健康。
我自己身處的房間,該不會是一個可能損及個人性命的環境吧!或是它是一個能夠寬慰個人生命,同時還能成為一直支持自己到最後的一個空間呢?
請你問問自己,待在家裡應該不至於讓你會覺得無法呼吸、呼吸困難,甚至有種連家和自己都陷入呼吸衰竭的情形吧!
囤積現象無所不在
如果把「物品」想像成其他不同型態的事物時,又會如何!「資訊見聞的囤積」:遭大量湧入的資訊左右,而所獲得的見聞又無法轉化為行動,就只是不斷的囤積著。
「情緒的囤積」:不敢表達、洩露自己的情緒,所囤積下的真實心情沒人能懂,以致抑鬱在心。
「體內的囤積」:相對於飲食攝取,不健全的消化系統讓人陷入痛苦的深淵。顯而易見的是「囤積」對活著來說,是一項阻礙。而「斷捨離」這門生命課程的目的,正是要讓人從囤積所引發的停滯中恢復生機。
「物品斷捨離」的執行步驟
1.與物品面對面,加速從沒有意識、沒有自覺到具意識性的改變
2.縮小物品的範圍,找回並鍛鍊自己的思維、感受、感性
3.捨棄物品,提升抉擇能力
4.移除物品,消除空間的停滯感和閉塞感
5.減少物品,將流動性導入空間
6.讓物品產生代謝,讓空間恢復原有的樣貌
(本文摘自《50歲起,為了過得更好的斷捨離練習》,麥浩斯出版,山下英子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