忍一忍就過了,中年後何必離婚?分手也是生命禮物,放生對方,才能放自己自由

忍一忍就過了,中年後何必離婚?分手也是生命禮物,放生對方,才能放自己自由

「無意間看到他摟著那個女人,我嚇到躲起來。他回家後卻對天發誓,如有劈腿會被天打雷劈。還等不到他被雷打到,我已經受不了。

是我提的離婚,周邊的人都勸我,說我年紀不小了,他也不缺我吃穿,有什麼事不是忍一忍就過了,為什麼要這麼想不開?

我想,我就是想開了,不想把剩下的時間浪費在這裡。」

文/諮商心理師林靜君

 

眼前的這位朋友,平淡說著當時離婚的經過,她的笑靨如花,證明當時的選擇是對的。

 

歌手梁靜茹有首歌《分手快樂》裡說,「揮別錯的才能和對的相逢」。這個「對的」可以是人,但也可以是事,是物,是心境。卡在錯誤的關係裡面時,是不會有餘裕來發展其他的可能。

 

回頭看,選擇的利弊得失清晰可見。但是在做決定的當下,每個選項都指向茫然,沒有人有把握知道,接下來確切會是如何。

 

學習健康分手,讓離婚也能正向發展

 

如果能夠擁有健康的分手過程,能夠讓複雜而痛苦的離婚,變得較有機會朝向正向的發展。

 

「分手哪有健康的?」如果你正在感情裡受傷著,難免會質疑這樣的說法太唱高調。

 

所謂的健康的分手,是讓情緒的干擾降到最低,讓理智恢復運作,有了理智才能思考判斷,做出適合自己的決定,然後接受關係結束的事實,進一步拓展新的生活。

 

別被情緒綁架,拒絕總是當個受害者

 

想像一下受傷的動物,是不是又驚又怕又憤怒,而令人難以接近。人在情感受傷時也差不多是這樣子。這時候,是情緒的本能在運作。

 

感情一旦生變,不管是要離開的,還是想要留來下來的人,都會面臨到極大情緒挑戰。你怪自己眼睛瞎了,你罵對方良心被狗吃了。你生氣、忌妒、難過、傷心......等,也許為自己放不下感到羞恥,為曾經的付出不甘心。

 

這個時候整個人被情緒綁架住了。

 

有的人一輩子就困在這樣的情緒裡。我遇過一位八十幾歲的老太太,談到先生年輕時外遇,她用極其惡毒的話語辱罵對方,那深深的怨懟,讓人生只剩下「恨對方」這個任務。

 

情緒的過不去,常常是因為我們自己無能處理這些感受。因此,指責對方的不是,將自己放在一個受害者的位置,相對就容易多了。但,這是無效的方法,對彼此都沒有好處。

 

試著想想,有兩方才能經營一段關係,而現在你們的關係受傷了。也許你們看待的態度不同,但既然關係是共同擁有的,彼此一定都受到影響,而不是你個人受害而已。

 

情緒持續卡關的時候,不要自己留在這強烈的痛苦中,試著尋求專業的協助,這會讓說再見順利許多。

 

承認關係已到盡頭,不再付出沉默成本

 

接受事實,是悲傷失落哀悼歷程的第一步,接受關係破裂的事實,才有機會看是要修補,還是要放棄。

 

很多人不願意放手是因為不甘心,「我為他付出那麼多」、「公婆是我在照顧、孩子是我在養」、「我替他還多少債」,他怎麼可以這樣對我?

 

但是殘酷一點說,這些「不甘心」是會計項目裡的「沉默成本」,你再也拿不回來。又或者說,在不愛的情境,關係是一支持續走跌的股票,你不認賠殺出,只會愈來愈慘。

 

決定放生對方,其實是在放自己自由

 

有的人已經看清彼此人生觀、情感態度不適合,但顧忌離婚所帶來的影響。例如,經濟問題、他人的觀感、不習慣一個人等,因此認為自己沒有辦法離開。

 

這裡的「沒有辦法」,是不想要付出選擇離開之後的代價,但不要忘記,不離開也是一種選擇,留在不適合的關係裡,付出的代價有時更高昂。強留著的兩人,如24小時警戒中的刺蝟,一靠近就戳得彼此都是渾身傷。

 

放手很難受,但離開一個不愛自己的人,跳出糾葛的環境,才有機會重生。

 

別怕離婚,分手也可以是生命的禮物

 

我問笑靨如花的朋友,離婚最難的部分是什麼?她說,「相信自己最難」、「快50歲了,當了大半輩子的家庭主婦,真的會怕養不活自己。不過,我後來想,社會新鮮人不就是從零開始,我只是比較晚出社會。」

 

朋友去進修烘焙技巧,學架設網站,在市集擺攤,讓自己又忙又美。她笑說,前夫偶而會來買麵包,堅持不給他打折是一點小小的報復。

 

從朋友的身上我看到,經歷過這些讓她更願意分享自己的脆弱,卻也更有自信,也更肯定自己的價值。看著她興致盎然說即將推出新口味的糕點,相較在婚姻裡抑鬱時的她,宛若兩人。

 

分手,也能成為生命的禮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