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帶走已經萌芽的負面情緒
在我個人的經驗中,曾發生過這種事。
某一天,我在公車站牌前一個人等公車,同時眼睛追隨著車流,這時左手邊一位老年男性走了過來。正當我想說他的腳步不穩,有點危險時,他的腳不太靈活地跌倒了。
我立刻衝上前去協助他起身,他的臉上流血了。我邊跟剛好在場的其他人一起看顧他,邊等待那位男性的家人前來。
當他家人趕到,我也鬆了一口氣時,剛好公車也終於來了。
在我要上車的當下,有人從旁插隊。那個人也是一名老年男性,這名男性用力推開我,並大聲叱罵「是不會排隊喔!!」
不打算起爭執的我一度讓他先過,可是他的態度和措辭又令我惱火,所以我對著他的背影回了一句「是我先來的喔!」
我不知道對方有沒有聽到我的話。
「哎呀,比起沉默不語,有說出來就不錯啦。」雖然我這麼告訴自己,但事情並未解決。
為了「自己對自己說OK」
其實,這件未解決的事並不是因為他沒有回應我,而是針對我自己。因為我想著不要引起爭端,所以「畏畏縮縮地笑著說話……。」
我感到很不開心,無法忍受自己的低聲下氣。
隨著公車的搖晃,我問自己到底「想做什麼」。
在我開口這麼問的同時就有了答案。這是因為「自己正拘泥於此」的事實,已然說明了我的心情。
不管周遭會怎麼說,不管會不會被認為「只是些微小事也要計較」:
「只要我自己拘泥於此,就不要拖著不放,並為此行動」
「為了消除自己心中的芥蒂而表達出來」
這些也是我常常對自己說的話。
這時候的我「為了不要捨棄不了這種低聲下氣的態度」,決定「再說一次」。
在抵達終點站,所有人都下車時,我追上那名男性並拍拍他的肩。
這是—為了不要重蹈剛剛的低聲下氣。
「我比較早到,不過我是去幫老人家急救了。」
他一邊轉過臉,一邊用含糊的聲音拋下一句:
「我才是排在最前面的啦!」
我原先的目標是「為釋放自己的情緒而出聲」。
因為只是這一點而已,所以在我這麼說出口的同時,就已經達成了目標。
因此,對我而言,他的回答是什麼根本無所謂。實際上,把話說出口後,我就一點也不介意了。
我用溫和的語氣說,「請注意你的說話方式,這樣很沒禮貌喔。」
然後我再次像是安撫他的背一樣拍拍他,便折返回去了。
「做到了!!」
這是我取回自己自尊心的瞬間。
嚐到這種感覺後,我心中馬上又萌生了新的理解。
那就是,我察覺到自己可以將他視為「個案」看待。
在經歷這件事之前,我似乎一直被「必須照拂老人家才行」的常識所綁住。這是我不分青紅皂白,將老人們「一視同仁」的想法。
一旦遇到年齡差異、世代差異、個性或民族的差異時,對方看起來就像是住在另一個世界的人似的,除去這道隔閡,便能將他當作身邊親近的人來看待。
最好快點斬斷「不愉快的根源」
不僅是前面提過的亂停車跟闖紅燈的案例而已,如果將自己的負面欲望一意孤行,在當下的場面中,常常會「得到」許多實際上和物質上的東西。
即使如此,就像我一直以來所說的,它本身並不是一個問題,反而是藉著這麼做讓自己產生了什麼樣的心情,對自己而言這才是重點。
只要察覺到自己心中的「愉快和不愉快」,就會希望盡早消除不愉快,而不是在感到不愉快的同時賺取利益。
對於自己「現在做的事」,感到:
•因由衷的暢快感而這麼做
•透過這麼做,讓心獲得解放,變得輕鬆
•心中充滿滿足感,更進一步拓展自由感
這種感覺是自我信賴,是承認自身價值的感覺。
這種感覺是一種自信。
這種感覺的分量愈多,運勢也會更好。每個人真的都應該去體驗、去知曉。
這是理所當然的喔。
因為「我可以毫無罪惡感地,期望自己獲得幸福」。
(本文摘自《煩惱,是因為不夠愛自己!》,台灣東販出版,石原加受子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