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壺腹」可說是消化系統的中樞,位在十二指腸和胰臟之間,是總膽管末稍和胰管會合之處。壺腹癌屬於罕見癌症,每10萬人僅0.3至0.46人患病,發生原因、危險因子還無法清楚了解,但有醫學研究顯示,壺腹癌7成是從良性腺瘤惡化而來。
與膽管癌、胰臟癌相比,壺腹癌生長相對慢,其實是三者中存活率最好的,早期發現配合內視鏡壺腹腫瘤切除術,治癒機會大,但若已淋巴轉移,5年存活率僅剩25%至40%。
(圖/好心肝基金會88期會刊)
桃園長庚紀念醫院副院長葉大森曾發表壺腹癌診療指引,壺腹癌是位於十二指腸第二部份內側腸壁,因解剖位置之相關性與原發於胰臟頭、十二指腸,總膽管遠端之癌症統稱為壺腹周遭癌,診斷有賴內視鏡、放射診斷及組織學檢查的整合。
有時要區分是原發壺腹癌,或是更常見的壺腹周遭腫瘤(例如胰臟,十二指腸、膽管等)極為困難,若病灶已經局部侵犯壺腹四周器官、確診多是晚期。大部分壺腹癌晚期確診者腫瘤位置不好無法切除,只能採放射治療或化療。
壺腹癌6大症狀
1黃疸如皮膚變黃、眼白變黃
2解茶色尿、糞便顏色灰白
3發燒
4上腹痛
5體重下降
6腹痛、噁心、想吐
壺腹癌好發之年紀為60-70 歲,其臨床症狀包括阻塞性黃膽,慢性腸胃道出血合併貧血,腹痛,噁心及嘔吐。唯一有效的根治性治療仍昰外科切除腫瘤,相對於胰臟癌,早期發現壺腹癌,有較高的切除率及長期存活率,建議民眾定期做腹部超音波、胃鏡檢查,有機會早期發現早期治療。
衛福部台北醫院外科主任歐亮宏則表示,「壺鼓腹」附近可能形成的癌症包含以下幾種,這類惡性腫瘤並沒有明確的危險因子,但發生率有逐年增加的趨勢。
1. 胰臟癌
2. 膽管癌
3. 壺腹鼓癌
4. 十二指腸癌
出現黃疸注意 5症狀恐是胰臟癌
以相對常見的胰臟癌來說,以下是常見的症狀,並且常以「黃疸」為最初的症狀表現。
1. 黃疸
2. 食慾不振
3. 體重下降
4. 肚子痛
5. 嘔吐
對付惡性腫瘤 年長者也有機會開刀
歐亮宏表示,早年這類疾病的病人,若超過70歲,通常不建議開刀切除腫瘤。不過,由於現在的醫療保健進步很多,同歲數的病人,身體素質都較過去好非常多,因此有機會可以接受手術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