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65歲「拋家棄子」,自願去住養老院:這個年紀,不做媽媽,不做婆婆,就做我自己

她65歲「拋家棄子」,自願去住養老院:這個年紀,不做媽媽,不做婆婆,就做我自己

▲照片為示意圖,非當事人

好的退休品質,除了安排適合的居住環境之外,做好退休理財準備是必要的,畢竟經濟無虞是安心退休的最好後盾。以下幾點提醒......

 

陳列於台大醫院北護分院文藝走廊的一幅花卉油畫,畫風靜謚,筆法純熟,充滿真誠情感,畫作出自於75歲的公益畫家陳豐美之手,65歲才開始習畫的她,同年也做了一個「拋家棄子」的決定,自願搬進風景優美的安養中心,子女孝順,曾求她不要去,但為何仍做出這樣的決定?

 

「到我這個年紀,我不做媽媽,不做婆婆,就做我自己。」

 

「我一直在等待完全自由的那一天。」

 

.........媒體採訪她時如是說。

 

出版傳記「巨流河」,憾動華人世界的作家齊邦媛,也曾循傳統的住在美國兒子家半年, 幾經思考,於2003年決定自行搬入養生村,「我有我的生活,也知道三代近距離生活的艱難,不希望喜怒哀樂家人都要管。」

 

當時的她已經80歲了,在養生村日昇月落的靜好歲月中,「在這裡我不再牽掛、等待,身心得以舒展安放、俯仰自適。在明亮的窗前或燈下,開始一筆一畫寫我的生命之書『巨流河』。」

 

高雄愛河畔,一位領有街頭藝人牌的中年大叔,撥著吉他弦,彈唱著西洋老歌「Tears In Heaven」,認識他的人都知道他是作家老黑,13年前就從外商石油公司高層退休,當年的他才45歲,老家住台北,退休時住北京,後來選擇落腳高雄。

 

熱愛旅行與閱讀寫作的他,也持續地規劃與太太的下一站居地,他的移動式退休哲學,「走出無奇的舒適圈,冒點風險,嘗點新鮮,看看自己究竟有什麼能耐,以及這些能耐的極限在哪裡」。

 

以上三個故事都是令人羨慕的真實案例,早年的社會氛圍觀念保守,銀髮族退休後通常都會選擇跟子女同住,若是住進養老機構通常會給人「沒人要」或「子女不孝順」的印象,長者跟孩子的面子都掛不住。

 

但高齡少子化社會來臨,「養兒防老」的觀念已不合時宜,況且根據內政部「106年簡易生命表」,若在65歲退休,台灣人的平均餘命是85歲,男性的平均餘命是83歲,女性則是87歲,也就是說,退休之後會有相當長的時間,讓我們揮灑自我。

 

其實不論是跟兒女同住享天倫,或是像老黑易地而居探索新奇,或是選擇像陳豐美,齊邦媛一樣,入住養老機構醉心於創作的自由,一輩子為家庭、子女、生活,努力大半輩子的長者,最重要的是能不能活得精采,活出自己,現在愈來愈多的長者重視自由自主的意識,選擇過好自己人生的下半場。

 

在居住的選擇上,除了私人的安養中心,養生村外,也有公辦的老人公寓可供選擇,相關資訊可至各縣市政府社會局查詢,有些老人公寓也引進了國外的觀念,如陽明老人公寓試辦的青銀共居,透過跨世代經驗交流,能營造共好的生活,也有助於解決長者孤獨寂寞的問題。

 

若是要嘗試易地而居,醫療資源當然是重要考量,也可以在身體較健康的時候大膽享受不同風景,狀況較差時在搬移至醫療方便的都會。

 

 

而好的退休品質,除了安排適合的居住環境之外,做好退休理財準備是必要的,畢竟經濟無虞是安心退休的最好後盾。以下幾點提醒:

 

一、開始記帳

 

若平常沒記帳習慣的人,最好在退休前一年就開始做,並且依照項目分類,如此的用意是能藉由記帳,了解自己的消費習慣,方便估算退休後的金錢安排,並做妥善的調整。

 

廣義的記帳,是除了做好收支的管理,也要每年對自己的資產狀況做盤點,如此有利於全盤掌控財務狀況,也方便編列每年的花費預算,在預算內執行,心中才會有篤定的安全感。

 

二、做好理財

 

1. 檢視保險規劃

 

將退休時可能遇到的疾病,長期照顧等風險,透過保險,轉嫁給保險公司。

 

2. 無債一身輕

 

不要透過舉債來從事高風險套利,如果經濟情勢發生變動,即可能賠了夫人又折兵。

 

關於資金的安排與配置,若想創造穩定的退休金來源,可以透過多元配置來分散風險,如購買年金保險、配息基金、配息績優股、高評等公司債券或政府債券等,來產生穩定的現金流。

 

持有房產而無足夠現金的銀髮族,也可考慮向銀行申辦「以房養老」來獲取現金流。

 

3. 信託安排

 

發生長期照顧狀態失去自理能力時,如買了保險或是有足夠退休金可支付,這時會擔心的就是這筆費用是否會被專款專用在自己身上,若能事先安排規畫信託,就不用擔心。

 

4. 資金保全

 

不要急著把房子等資產過戶或贈與給小孩,其實給孩子最棒的禮物就是不要依靠他們。

 

過度強調保本高報酬,且自己看不懂的商品很可能有詐,須慎防。

 

提供小孩買房、創業資金,或是借錢給親友、替人作保等,都很可能會影響到退休金的安全,要審慎評估。

 

5. 學會放下

 

一般而言,退休後的開銷,因為少了職場上人際互動的頻繁支出,通常會較低,也可排除一些不必要的應酬交際,與真正交心的親友往來,從加法生活轉變為減法生活,如此一來,才會更專注於真正重要的人事物。

 

原本的大的房子也可考慮賣掉或出租換成電梯小屋,一來方便整理,二來可省下大房子的固定成本,多餘的錢也可以再投入理財,也可藉此選擇理想新居地。

 

兒孫自有兒孫福,養育子女成年,責任義務已盡,該讓子女成長自立的,也該放手讓他們承擔及高飛,自己則做個讓人敬愛值得親近的長者。

 

做好上述安排後,最終讓自己快樂的,還是要回到文章開始的三個故事,就是要趁早探索自我並培養出人生下半場的志趣,在自我實現的同時,才能感受到最大的喜悅。

 

本文獲「理財+1課」授權轉載,原文:樂居樂退的關鍵核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