劇情描述主角陳嘉玲,一個永遠不像台北女生的台北女生。39歲,沒房沒車,沒老公沒小孩,人生第一專長是在快門瞬間眨眼。和台灣十大建設差不多時間出生,和台灣經濟一起長出來的六年級女孩啊,一輩子追求淑女的夢想,卻在跨入四十大關時,開始認清,其實自己是個,俗女。
你也不知道為什麼,日子過著過著,不過就喝了幾杯酒,抽了幾根菸,吃了幾顆頭痛藥,然後就來到40歲,半條人生就這麼過去了。
雖然驚心,但說實在也沒有不好,終於熬過高潮迭起的人生青春期,到了黃金歲月。雖然每種歲數的人都說自己正處於黃金歲月,但你覺得自己現在才真的好,生活總算來到一個能跟自己和平共處的時刻。
孔子畢竟是個過來人,「四十而不惑」還是挺有道理的。不惑的是,我們對自己這生能做什麼事、想做什麼事、絕對無法做什麼事已瞭然於胸,對生活周遭的人事物也都有了自己的價值判斷,要真說有什麼人為難以控制的,不過就生老病死和愛情。
至於愛情,對40歲的人來說只是生活的一部分,隨時可以被割闌尾的那部分。若是對方或這段愛情讓人不舒坦,越過你設下的檻,影響了原本習慣的生活,說放棄也就能放棄了。維持自己的小日子能正常運轉,是40歲人最基本的求生守則。
至於性活動,在40歲的族群裡也呈M型曲線,差距是很大的,餓的餓死,撐的撐壞,吃撐的,通常不外乎是動了別人碗裡的菜才吃得特別飽。
40歲的人看愛情,往往已不用背景條件來判斷這人是不是對的人,這歲數能走在一窩的,通常習氣都不會差太多,要不在同樣的領域發展,要不就有共通的興趣或朋友,比條件背景更讓人在意的,是這人能不能一起共同生活。
偏偏世界上最難共同生活的就是40歲這族群的人。
他們既不像20歲傻不隆咚還在個人品味形塑期,也不像30歲還願意為了結婚這目標來容忍對方,更不像50歲開始為了晚年而看開只求有個老伴。40歲的人,有自己的品味,有自己的堅持,在外頭通常是別人求他,不是他求別人。若眼下這對象沒辦法一起生活那就算了,與其找個人來礙手礙腳打擾自己的領地,不如就繼續一個人這麼過下去。
說瀟灑是瀟灑,說難搞絕對是特別難搞。尤其有些40歲的人單身是單身,但其實身邊還外掛孩子(們),那要顧慮的就更多了。
有個朋友是帥氣的單親爸爸,他並不缺伴,只是總煩惱「這女人要是嫁給我,能跟我和前妻的孩子相處嗎?會不會眼皮子下做一套,轉個身卻做另一套?」許多離了婚的男人不是不想再娶,而是要煩惱的事多,交了沒結過婚生過孩子的女友,怕她不能當個稱職的後母,還跟孩子搶著要男人的愛與注意力,一心當公主;交了個也有孩子的女人,又怕對方的孩子品行差或跟自己的孩子處不來,一家人口複雜,光想就讓人退卻。
但40歲沒孩子的人擇偶更難。找個年齡相仿沒結過婚的,你懷疑對方為什麼放了那麼久也沒結婚?肯定哪裡有問題;找個年輕小鮮肉或嫩妹,你又怕對方愛玩不定性或生活沒紀律;找個已經離婚有小孩的,你又覺得自己恐怕還沒準備好要當後母或繼父,自己一個人好端端的,要融入別人那段緊密的親子關係說多難有多難。
對40歲的人來說,這世界上大部分的潛在對象都是錯的人。他們深信,對的人不見得是最能撩撥自己心弦或最捨不下的那個,而是最能跟自己生活在一起的這個,哪怕這個淡得跟空氣或開水似的。他們認為,無法一起生活的愛情不叫愛情,只是激情;他們明白,一段關係裡最重要的就是能繼續保有自己,與其日後掉入地獄修煉,不如放下一段眷戀。
這麼說來,40歲的愛情卡關,某種程度來說或許是過了人生的關。
本文摘自《對的人:找回自己,才能找到親愛的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