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是燈伯年過花甲,也算是老人了,且因失婚失業多年,雖說照顧老母是肩頭重擔,卻也是他生活中唯一的寄託;一想到待老母壽終正寢,長年在國外工作的大哥隨時會收回變賣其名下房產,屆時可能連棲身都成問題,就不禁紅了眼眶。
台灣人口快速老化,截至2019年7月為止,全國65歲以上老年人口已衝破350萬,依主計總處公布的國內老人失能率12.7%推估,代表就有至少逾45萬名老邁失能的老人需要照顧。
更可怕的是,依衛福部長照需求人口高推估,轉眼到2026年時,國內失能老人更將爆增至62萬人,即較現在足足增加17萬人之多。
▲圖/衛福部提供
百善孝為先,更何況老人為家庭、子女辛苦奉獻了一輩子,老來因退化、疾病需要照顧,身為後輩豈有推託之理!?
話雖如此,且絕大多數情況下,一個家族中最後會跳出來扛起失能老人照顧責任者,都堪稱是中華文化道德復興重整委員會的死忠擁護者;無奈歲月從來不會對孝子格外留情,一旦照顧者的身心負荷超載,老老相顧剩下的只有淚眼相對。
根據衛福部於2018年完成的主要家庭照顧者調查報告,國內失能老人主要照顧者為老人子女者居大多數,約占44%;其次則是被照顧者的配偶或同居人,約占35.2%。
再來最常見的家庭照顧者則是媳婿占16.6%。尤其衛福部此次調查中,78名以媳婿身分照顧公婆或岳父母的受訪者中,「台灣媳婦」就占了77個,值得感佩。
▲圖/黃天如提供
女性因嫁作人婦,便能愛烏及烏地長年照顧實則與自己沒半點血緣與養育恩情的失能公婆,這是何等可貴的情操!
然而諷刺的是,調查顯示,在扮演家庭照顧者角色的家庭成員選項中,最吃力不討好的往往就是媳婦;有高達12.82%受訪者坦承,扛起公婆主要照顧責任後,非但未能得到其他家庭成員的感謝,與夫家家族的關係反而越加惡劣。
成天和高齡老母無言相對 年過60的他度日如年…
怎麼會這樣呢?曾有切身之痛的燈伯表示,在他失業之前,阿母的照顧責任主要就是由大嫂負責,但因婚後始終未能生育,大嫂原就不得婆婆認同。
再加上婆媳倆一個是河洛人、一個是外省子弟,講起話來時常雞同鴨講,兩人經常因誤會,動輒相互叫罵、大吵大鬧,把家裡搞得到烏煙瘴氣。
燈伯接手照顧責任後,表面看來家中氣氛似是平靜不少,但因父親早逝,燈伯與老媽之間原就缺少共同話題,如今每天卻有超過10個小時要相處,感覺度日如年。
燈伯苦笑著說,說來大家或許不信,他們母子倆最常有的互動,不是老媽不斷嘮叨嫌棄他從外面買來的飯菜太油太鹹、難以下嚥,就是兩人相對無言,大眼瞪小眼地度過一天。
▲圖/黃天如提供
聊起以後的日子,趁著阿母午睡,燈伯壓低聲音說,無論如何,阿母已年逾九旬,就算明天就在睡夢中蒙主寵召,也是高壽了。
反倒是燈伯自己,因為失婚失業,與兒女的感情嚴重疏離,加上這些年為了照顧阿母,他的生活也形同與世隔絕。
更別提原本身體還算硬朗的他現在經常腰酸背痛、失眠,因為高血壓頭暈頭痛,其至感到鬱鬱寡歡、人生無望…,畢竟阿母的身邊還有他,而他卻只是個無依無靠的孤單老人啊。
▲圖/黃天如提供
(本文獲「風傳媒」授權轉載,原文刊載於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