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若權/對孩子放手,是訓練自己獨立的能力

吳若權/對孩子放手,是訓練自己獨立的能力

母親中風後的這二十年來,身為居家照顧者的我,很少安排超過五天的長途旅行。唯一有過的機會,是四年前重返巴黎的那十天。回台灣後,意外寫成《每一次出發,都在找回自己》(皇冠出版),我以為再也不會允許自己任性出遊。

文/吳若權

 

畢竟,為了尋夢而離家,是年少才有的特權。

 

熟年以後的人生,還能有幾次壯遊呢?對現階段的我來說,算是一種遙不可及的奢求。

 

自從考過SCA咖啡師執照,投入在這個領域的學習愈多。只要母親身體狀況可以的時候,常陪著她以「尋咖啡,訪好友」之名四處遊走。

 

次數多了、時間久了,母親漸漸懂得品味咖啡,從一般人最能接受的拿鐵,到行家才懂得鑑賞微酸的黑咖啡,她都非常樂於嘗試。

 

唯獨對於兒子即將成為咖啡師這件事情,充滿疑惑。如同之前我去考中國心理諮詢師證照,她彷彿百思不得其解,一有空就問:「你又要轉行嗎?」

 

要怎樣讓傳統的媽媽,了解她一旦生養水瓶座的好奇寶寶,就會有毫無止境的問號?孩子探詢充滿疑惑的世界;母親期盼讀懂孩子的動機。而很多答案,我們其實究其一生,也還在追尋。

 

倒是她聽說我有機會,可以跟著一群咖啡專家,前往中南美洲考察各大農莊時,就跟著開始興奮起來。即使後來她弄清楚,我因此必須離家超過十六天,仍然非常鼓勵我參加。

 

在慎重考慮的過程中,她極力勸說,要我放心出去,不用擔心她。

 

我以為這是基於她對我的愛與成全;直到出發前一晚,我說:「您要好好照顧自己。」她勉強撐著微笑,無法自抑地落下眼淚,我才知道母親真正的心情,其實是因為多年來久病纏身的愧疚。

 

天下沒有一個母親,願意用自己的病體,綑綁住孩子尋夢的決心;但日常已成習慣的依賴,卻在放手的這一刻,因為軟弱而看見真情。

 

那兩行突然落下的眼淚,讓我讀到她內心的恐懼與無助。即便如此,這就是我們母子必須要各自經歷、也要共同練習的課題。

 

放手,並不是為了不讓對方有繼續依賴的可能,而是訓練自己獨立的能力。

 

探索咖啡,對一些未解世事的年輕孩子來說,可能是一種夢想的追尋。無論是到處走訪有特色的咖啡館,或是自己開一家品味獨具的咖啡店,都充滿浪漫的情懷。還聽說有些中年人,退休之後立刻開了咖啡館,彌補半生未竟心願的遺憾。

 

對我而言,循著世界地圖展開咖啡的學習之旅,是對於人生解答的追尋,向內心深處叩問自己生命更多的可能。

 

孩子探詢充滿疑惑的世界;母親期盼讀懂孩子的動機。

而很多答案,我們其實究其一生,也還在追尋。

 

療心咖啡館:吳若權陪你杯測人生風味。

 

(本文摘自《療心咖啡館:吳若權陪你杯測人生風味》,遠流出版,吳若權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