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年歲月都獻給咖啡館!高齡101歲的爺爺,還天天到門口招呼顧客

70年歲月都獻給咖啡館!高齡101歲的爺爺,還天天到門口招呼顧客

「這張椅子不該放這,是沙發那兒的桌子才對。」繼承咖啡館第三代的長子Amir Hawelka向服務生低聲附耳,看似一模一樣的木椅,原來椅背高低不同,那一聲提醒是傳承的真諦,凝結時空的魔法。「爺爺與奶奶打造的咖啡館長什麼樣子,變更是萬萬不可。」他說。

傳承三代,維也納最浪漫的咖啡館

 

▲Café Hawelka營業至午夜,愈晚愈熱鬧。

 

光陰荏苒  祖輩佳話永流傳

 

他的爺爺Leopold Hawelka與奶奶Josefine,是維也納的傳奇。他們在一九三六年結婚,隔天咖啡館就開張。

 

生活艱苦可沒閒談蜜月,歷經二戰後連糖都得私運的年代,許多咖啡館一一倒閉,到美國普普藝術家安迪.沃荷都流連駐足的光華,兩人手一攜就是七十年,一輩子都獻給了咖啡館

 

▲創辦人Leopold Hawelka與太太Josefine的合影。

 

他們的肖像在牆上供人景仰,伴隨著一旁不斷更新的展覽海報,光陰成了對比。

 

掛鐘停留在十二點半,原來是因為老鐘得上發條,「每周來調鐘的先生來了大半世紀,有一天他沒來,爺爺知道他永遠不會再出現了,也就不再調時間了,以紀念那位先生。」Amir解釋。

 

一家被時代傳為佳話的咖啡館,仰賴主人與客人共譜的故事。至二○一二年底Hawelka去世之前,高齡一○一歲的他,依舊天天到門口招呼顧客,「他連向客人們一一道再見,都得花上一小時。」

 

次子Michael回憶,有時候店內人滿,奶奶總將不認識的客人湊在一桌,不小心還湊出了姻緣,「那一位女士特地來與奶奶報喜:『都是妳,害我要搬(嫁)到美國去了。』」

 

▲三代合影。年輕的兩張面孔是接手的第三代哥哥Amir(左)與弟弟Michael(右)。

 

▲咖啡館的寧靜給人一股回到家的安心感。

 

盡是傳承  傳統甜點成招牌

 

他接著說,奶奶每天四點開始手傳統甜饅頭(Buchteln),晚上九點廚房總飄出熱騰騰的甜香,吸引欣賞完音樂會的人們上門。溫暖而柔軟的甜饅頭,裹著李子果醬,撒上白霜霜的糖粉,雖然是再家常不過的甜點,時間一久也成為咖啡館的招牌,晚間出爐成了傳統。

 

傳統固好,Amir卻不忘精進咖啡的品質,十五年前他開始自烘咖啡豆,調和出合適義式濃縮與米朗琪的咖啡。米朗琪咖啡的咖啡豆有著明顯的巧克力味,與奶脂相融,順口討喜。

 

「雖然說米朗琪咖啡就是卡布奇諾,但我們依舊稱之為『米朗琪』,如果人人都順著市場趨勢叫卡布奇諾,誰還來守護這傳統的名字呢?」語氣間盡是傳承的重量。

 

午夜十二點,咖啡館沒有庸俗的老派音樂而更顯寂靜,唯有杯盤還為留戀夜晚的人們碰撞著伴奏,一座城市有一家讓你聽見思緒的咖啡館,再浪漫不過了。

 

▲米朗琪咖啡使用的是特別烘製佐奶的咖啡豆

 

▲傳統甜饅頭裡頭包的是李子果醬,溫熱香甜

 

Café Hawelka     www.hawelka.at/cafe/de